其他地方的守将领命而去,朱元璋把朱文正,蓝玉,邓愈留下来了,这三位正是他挑选的守卫洪都的主事之人。
朱元璋看着三位大将,朱文正不用说了,那是自家人,蓝玉,邓愈更是重量级的人物。
没等朱元璋说话,朱文正说话了,“叔父,啥得不用说了,我这次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
“文正这话说的太提劲了,蓝玉,邓愈让你们做副手,心里可有什么意见?”
蓝玉本来想说点什么,张了几次口,都没有说出来,邓愈面色平静,一句话也没有说。
朱元璋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想管这些小事,他相信他们自己可以处理好。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朱元璋本来想休息一下,但是胡大海又找上门来了。
“大帅,让我干什么啊?我不能在大帅府闲着,要是那样的话,还不如让我去死。”
朱元璋听了胡大海的话之后,真的是特别的无奈,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是没有任何价值了。
因为他想保胡大海的生命,但是现在看来,胡大海根本不领情,好人难当啊!
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朱元璋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很重要。
究竟是只是单纯的活着,还是要做事情,成大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朱元璋深情的望着胡大海,然后他无奈的说道,“好吧,大海,如你所愿,不过有的时候,你要长长脑子,注意安全,我真的不希望你出什么事情,我还是要提醒你两句,不要让自己犯险,因为你好好的,对我们来说,那是最重要的。”
“多谢大哥关心,我知道了。”
等胡大海走后,说实话虽然朱元璋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是呢,从另外一方面讲,他手下这些大将人人争先,想去沙场建功立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如果大家都畏缩不前,什么事情没人想干,那才是让人担忧的事情,此刻,他很乐见现在这种局面出现的。
朱元璋心想,还是先顾好自己家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现在整个金陵,还有朱元璋的统治区域,大家都知道大战即将来临,可以说很多人都是非常紧张的,但是作为主事人的朱元璋却是风淡云轻,他明白自己现如今所面临事情的风险是何种程度。
而且刘元璋有足够的底牌,来面对当今的这种局面。
本来朱元璋还想去元大都再看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只是想想而已,毕竟现如今的局面,那是犬牙交错,非常复杂的。
现在其他事情都要退居次要地位,他要全力准备这两场大战,为一统华夏奠定最坚实的基础,而且现在朱元璋也在规划自己该如何全面接手大元的所有领土。
据历史记载,大明的稳定统治区域大约有400万平方公里,而大元的统治区域却是高达1,500万平方公里,这其中可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与统治者的领土意识有关。
这一世的朱元璋就是要把大明建立之后对统治有威胁的那些所有的骄兵悍将,全部派往四方去夺取大元的那些领土,真正的实现大明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觉得自己真的是太英明了,在大明没有建立的时候,就已经为那些骄兵悍将安排好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那些骄兵悍将的武力值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年老体衰,就是一个普通人。
朱元璋还在想为这些骄兵悍将安排好老年的生活,保障他们家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希望。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当皇帝不知道皇帝苦,现在的朱元璋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已经按照皇帝来要求自己了。
关于陈友谅即将发兵的消息从各个渠道传来,现在朱元璋的心情真的是非常激动的,因为男儿都有一个英雄梦,更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养病千日,用在一时。
现在的朱元璋一旦有空,他就在研究军事地图,他在看洪都,鄱阳湖,金陵,元大都,平江府等等这些战略要地,他在勾画着以后要进行的各场战役,他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士的意见,他会听,但更重要的最终决策,还是要靠他自己。
此刻大元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张士诚偏居一隅,华夏群3雄的目光都集中在洪都,现如今的洪都,那是不平静的。
因为情报显示,陈友谅最终决定先攻打洪都,给朱元璋一个下马威。
洪都,位于鄱阳湖和赣江交汇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那是兵家必争之地。
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直奔洪都而来。
此刻朱元璋坐镇金陵,朱文正在洪都主持军务。
虽然朱文正在平时就像一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但是此刻却是像换了一个人。
在洪都府衙内,朱文正召集所有洪都守将的会议,当然有蓝玉,邓愈在场。
只见朱文正看了一下账下的所有将领,“众将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如今,我洪都大敌当前,大家要同心同德,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我在此宣布,洪都在,我在,洪都丢了,我不会活在这个世上,大家按照我拟定的方案,准备去吧!”
蓝玉,邓愈听了朱文正的话之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那一个纨绔子弟吗?
现在的朱文正不再是那一个纨绔子弟,而是一个真正称职的统帅。
这些将领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听了朱文正的话之后,也是深受鼓舞,大家各自准备去了。
朱文正的话,当然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竟然连喝了三大杯,心里非常满意,但他并没有对朱文正再下什么将令,他的用人原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的替身此刻正带领着一小股军队佯攻张士诚,但是声势搞的浩大,这是他的疑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