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易峰滔滔不绝地说完自己的想法,说得口干舌燥,端着茶杯牛饮。
陆淮对他很满意,如果不出意外,状元就是他了。
“易兄不妨将自己的想法都写下来,说不定可以呈给陛下御览,若是陛下有意,就可以早些实施了。”
易峰点头:“不瞒陆兄,早就动笔开始写了,如今已经写得差不多了,随时可以呈给陛下御览。”
陆淮和苏芩面面相觑,此人对自己很自信那,他笃定自己可以榜上有名,且可以被陛下注意到。
“那易兄的奏陈里是否有海上贸易这一条?”苏芩问道。
“海上贸易?”易峰微微诧异了一下,诚实地说:“没有。自前朝实行海禁以来,就不再开放过海禁。”
“想必易兄知道,海上贸易可是一门暴利生意,说是一本万利都不为过,我们的茶叶香料,外国人趋之若鹜,当做奢侈品享用,再从外国买进他们的珠宝首饰,一来一回,利润至少在三四倍以上。”
易峰沉吟了一下,说:“这的确暴利,但是风险也高,路途遥远,风高浪急,海上强盗也多,一旦遇到意外,损失了财物是小,恐怕一船人都会葬身海底。”他摇摇头:“将陆地上的事情捋顺了,朝廷有钱了,百姓安定了,再考虑海上贸易不迟。”
苏芩有些失望,海上丝绸之路早就已经被人打通了,但是历代朝廷海上势力薄弱,尤其是前朝,那就是被人追着锤,于是朝廷下令全面海禁,越是如此,海上势力越薄弱,失去的财富就越多。
虽然易峰不赞同海上贸易,但是陆淮却听进心里去了。
送苏芩回家的路上,他问道:“海上贸易真的特别挣钱?”
“是啊。”苏芩点头,“其实海上贸易跟陆上贸易是一样的,这一地盛产茶叶,从此处买进茶叶,行到下一处售出,利润就可以翻一番,这一处盛产瓷器,买进,到下一处售出,利润又翻一倍,你算算这一路下来,能赚多少钱?返程的时候,再进行议论贸易,又能赚一笔,你算算,岂止三四倍的利润,就是五六倍的利润都可以有。”
说的陆淮心头火热,“真要这么挣钱,倒是可以试一试,你是知道的,我快穷死了。”有时候户部工部追着他要钱,他都恨不得提着刀找个富商杀富济贫。
苏芩直接泼冷水:“是暴利,但是易峰说的不错,现在朝廷连只像样的海军都没有,没有强大的后盾,说不定会有倭寇海盗相欺,失财事小,失命事大。”
“我仿佛听谁说过,家里以前是做海盗的。”陆淮问车外的白夜,“是谁来着,记不清了。”
白夜想了想,“咱们军中是有这么几个人,是一个族里的,他们靠海吃海,但是前朝实行海禁,他们无法出海捕鱼,只能近海捕鱼,还得受到贪官污吏的盘剥,他们族里有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姑娘,被一个衙内看上了,愣是将人抢进府里玷污了,这个家族的年轻人都血气方刚的,冲到那衙内家里,将那个王八蛋打死了,他们就没法再在村子里生活了,将老弱病残送到亲戚家里,青壮年就去海上做了海盗,虽然前朝有海禁,偷摸出海的人不在少数,一年干上几票,就够他们吃了。”
“那他们在海上,又怎么跑到你们军中的?”
说起这个,白夜就笑:“那是他们运气好,他们有次偷摸回来探亲,恰好遇到殿下带兵路过当地,听闻有海盗出没,就派兵将他们一窝端了。”当时陆淮缺人缺粮,这些人也是被逼上梁山,并不是生来就罪大恶极,于是就将他们一并收编了。
“你想让这帮前海盗帮你做海上贸易?”苏芩惊讶地张大嘴巴,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连这么个主意都能想到,不过,倒是挺妙的,没有比海盗们更了解海洋了。
“我的军中,就他们最熟悉海洋,也知道海外各国都喜欢什么货物,由他们领头,我再派一只军队跟着,应该问题不大。若是情况允许,我想自己跑一趟。”陆淮是个闲不住的人,也是个眼界开阔的人,他的目光永远不会只盯在一出。
“你,去不了。”苏芩摇头:“不说海上的风险不可控,就算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一路上都平平安安的,但是去一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四年,你有那个功夫?”
那是没有的。
不过,陆淮将此事放在心上了。
苏芩一看他沉思的模样,就知道他上心了。于是,回家之后就找了许多关于海上游记的书籍,将古人关于海运的重点都划出来。
另外,还得回忆回忆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毕竟是千百年来,无数人探过走过的航线,还是比较靠谱的。另外,还得整理一份沿途各国的情况,短途的话,也许只走到东南亚各国,最远可能走到印度,先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当地盛产什么、需要什么都整理出来,以供海员们熟读了解,免得到了当地犯忌讳。
其实,外国人无非就是稀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还有一些铜铁器,而运回来的大都是香料,以及奇珍异宝,是供应达官显贵的。但是,苏芩并不想只做达官显贵的生意,她其实更想引进新的农作物。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快一年了,她发现后世的土豆、玉米、辣椒、花生、向日葵等等这些农作物并没有出现在餐桌上,于是推测现在的时代对应真实的时代,应该在明朝前边,不知道哥伦布有没有发现新大陆,如果他已经发现了新大陆,那么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高产作物有可能就已经传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各国,将它们带回来进行推广,一两年,就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幸好她曾学过绘画,将她能想到的农作物都画出来,还在旁边标注了口感,实在认不得,就尝一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