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汴梁辩经的热潮,一直延续到元日后,人们都辩经的热衷,甚至超过了汴梁每年的元日活动。

赵曦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个时代是如何尊重文化的……

这时候,也到了举世瞩目的时刻:庭辩。

几个月时间,每天四个场所,不停歇的辩经,基本上各家学派的理论已经分出个七七八八了。

不管是士林,还是官方,甚至民间都对最终的胜出者有了大致的评判。

说真的,这对赵曦而言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庭辩,是需要帝王命题的,就如殿试由帝王出题一样。

这么长时间的辩经,基本上囊括了各家学派究竟道统的诸多题目。

若庭辩的题目是曾经被辩论过的,不仅仅是失去了庭辩的意义,更是对赵曦学识的验证。

“官家……”

集议庭辩事宜,首先是要确定庭辩题目的。韩琦都不好意思追问官家。

这场盛会到了这程度,好像官家有点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

可不嘛!若是民间士林那样随意的拿辩经玩,再怎么也不可能穷尽题目的。毕竟他们的格局和见识就那么点。

到后来,真正有辩经水准的,以及那些真正代表显学学派的士子,已经不再掺合了。

这就给庭辩留了很多的余地。

现在呢?官家为维护经典的高贵,硬是让朝廷出面了。

这是官方的,肯定会被士林士子趋之若鹜。更何况官家还容许将这些辩经的结果,作为最终庭辩的参考。

同样,不管是致仕老臣,还是士林名宿,以及朝廷以学识着称的臣工,为显示自己的学识,使出了浑身解数为那些辩经出题目。

最终造成了官家在庭辩时无题可出的地步……

“官家,士林辩经只属于士林,那怕是朝廷有参与,也与庭辩不可比。同样的题目,不同的士子在不同的场合,所阐述的也有所不同。”

到底是自己人。韩绛这是在给自己找坡呢,生怕自己卡在门槛里出不来。

“官家,正如韩相公所言。异地异人,即便是题目相同,所述内容也不尽相同。同样的题目,在不同的场合反倒更能体现辩经者的立论根基。”

吕公着也跟上了,理由还相当充分。

似乎整个政事堂的相公都认同这个观点。

他们是知道这段时间辩经情况的,几乎囊括了经典中所有能辩的题目。

这时候,就是让他们出题,恐怕也会与已经辩过的重复……没办法,实在是举行的场次太多了,一个个穷经皓首,只想着显摆学识渊博了,早忘记庭辩这回事。

真到了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还是朝廷的一份子,庭辩比那些辩经更重要。

事已至此,唯有找能让自己将就信服的理由了。

倒也不是没题目了,是后来由朝廷介入的辩经,已经把辩经的层次提高了。

这时候若在选择低一个层次,或者那种大众化的题目,还不如类同呢。

四书五经,字数最多的《左传》也就十九万字,而《左传》只是编年体的史书,辩经其实用不上。

能出辩经题目的,因为这是涉及道统之争,就局限在四书了,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字。

再抛开一些不能成为辩经题目的,真没有多少,就是这几个月辩经的题目,也有了拼凑的痕迹。

所以,这时候就是官家出了类同的题目,想来整个国朝士林也是理解的。

“怎么?都觉得我出不了题目了?”

赵曦可没他们这些忧虑。

整个汴梁的辩经,都辩了些啥,赵曦很清楚。

无非是摘句……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还有他们固化的思维。

不管是士林还是朝臣,他们出题的类型,完全与科考题目相同。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录句子,让辩经者以此展开。

赵曦的轻松,并没有让相公们也跟着轻松起来,反倒是更加凝重了。

毕竟官家没参与辩经,即便是知道,也不会知道的太详细。

倘若官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出题,若题目难度够大还可以,若题目大众化了……这就丢大人了。

“官家……”

“诸位,我想问,辩经辩经,所辩者为何?”

“官家,辩经本就是着经典之论而辩。”

说到经义,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次辩经,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真正的一鸣惊人了,也让王安石的新学第一次在士林露脸。

这时候王安石对答官家时理直气壮。

他好像感觉到一点点不合适了。

官家经常出乎意料,他真不想这时候官家再有什么变化,让新学的大好形势化为泡影。

“那我就再问,既然是经典,为何会有各家之言?”

赵曦其实能直接说出来,这样做有点装。

让这些千古名人,一步步顺着自己的话头,最后在落在自己想说明的问题上,相当有成就感。

本来这庭辩,赵曦从开始就是当玩的……

“时过境迁,经典被历代大儒释义,经典的本意是否为圣贤原义,无从知晓。”

“如今,各家学派释义,自是为究竟经典之本,追根溯源,以此定儒学之道统。”

浸淫经典多年,每一个相公都对典籍有自己的理解。同时,也保持了对前辈们释义典籍的怀疑。

这就是大宋文华昌盛的体现。

其他人这时候已经开始警觉官家了,毕竟这种事在官家身上台常见了。

可韩绛却是在配合着赵曦往下说。

不管是不是踩对了官家的点,总不能让官家冷场了。

“确如子华相公所言,道统之争……也就是说所有学派都在究竟根源。”

“既然庭辩最终要落在道统上,寻章摘句是辩经,那么直指根源也是辩经。”

“我想出的题目是……道!”

赵曦很享受一帮相公懵逼的神情,这时候就是这样。

“官家,可是辩道之追根溯源?”

韩琦没什么学派之争,配合不配合官家,看需要而定。

到这程度了,作为宰辅,就应该配合着官家做。

“是也不是,见仁见智吧。可以是明道,可以是论道,也可以是说道,甚至是定道,都可以。”

辩经数月,整个士林都在寻章摘句,我偏偏跟你们都不一样。

提纲挈领的辩经,才是真正契合道统之争的命题。

一个道字,是真正的见仁见智。放民间可论,放士林可辩,放朝堂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