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九三章 起风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官家,《士林苑》前日有一篇文章……”

士林苑?在赵曦的疑惑中,王中正呈上来一份抵报。

“《士林苑》是在《时论》之后开始印刊发行的抵报,基本上以诗词鉴赏为主,苏轼苏子瞻曾为特约撰稿人。”

“每一月有一次时文品赏,重点是针对考举的解惑。因为《士林苑》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受士林文坛推崇。甚至欧阳相公、司马相公都也有撰稿。”

“因为侧重于学术,小的并未派人详细查访过。今日下面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方奏报上来。是小的疏忽了。”

赵曦听着王中正的嘚嘚,已经把这篇文章浏览完了。

文章并没有什么,倒是有点忧国忧民的觉悟。针对朝廷准备推动的官制改革提出了忧虑。

文章中提到,切断州府郡县直达上听的路,会造成州府郡县的官员只识一路总督,而不尊朝廷。同时,一路总督的权柄之大,必将令其滋生不臣之心,有前朝藩镇之乱的可能。

撰文者应该对官制改革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然了解官制改革的核心。

别说是赵曦,就是朝臣也不会犯这种明显的错误。

首先,一路总督的权柄,是仅限于政事,甚至连财权都是受制约的。在官制改革中,各级衙门的度支,是由朝廷三司使厘定的。

而皇家银行将根据三司使厘定的度支情况,在建立衙门账户时,享有监管衙门各项支出的职能。

其次,一路总督不主兵事。经过官制改革后,国朝各路的驻防军伍,将与路一级行政区不相一致。而兵事将由纯武将担任,受枢密院、监察衙门以及地方官的三方监督。

就以西军为例,秦州路驻防军伍,很可能是由鄜延路或者熙河路的新军驻防,并不受秦州路总督节制,但受驻地地方官府的监督。

最为关键的一条,总督虽节制辖区内州府郡县的主官,甚至在任免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吏部考功司并没有丢掉自己的职能,况且,所有州府郡县的主官任命,依然必须经由官家的圣旨。

“文章是何人所撰知道吗?”

赵曦觉得这篇文章的立场有问题,有点偏向于朝廷,或者是皇权。

三级决策制能在朝臣中通过,权利分配合理和平衡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同时,总督、议政、内阁的权利大幅度提高,也是朝廷重臣对官制改革没有异议的原因。

而这一篇文章,出于文人之手,若不是哗众取宠,那就是屁股坐偏了。

“回官家,从《蹴鞠快报》开始,所有撰稿人都是匿名,随便用个名字就可以。皇城司暂时尚未查到撰稿人。”

赵曦想了想也对,这还是早先从自己开始的。

“那个…~你宣一下高太尉来勤政殿一趟……”

曹家人知进退,《蹴鞠快报》是以曹家为主,在官家让创刊发行《时论》时,曹家主动把主导权让给了高家。

现在高家的高滔滔是皇后。

赵曦当初创立抵报行业,目的是掌控舆论的,这些年的朝政并没有多大波折,倒是用处不太大。

他现在需要知道,《时论》还是不是士子们的首选,是不是被那个什么《士林苑》给压下去了。

舆论是一把利器,虽然不一定用上,赵曦认为还是掌控在手里保险。

“官家……”

高遵甫是岳丈,可见了女婿一样得躬身……

赵曦不习惯这个,欠着身起来,让内监搬过来矮凳……赵曦处理公务的地方,一般不配置他人坐下的物事。

“太尉看看这篇文章……”

“官家,此文《时论》收到过,只是臣认为乃无稽之谈,便没让刊登。”

文章是真见过,已经很久了。这一点也是高遵甫自豪的,尽管有了这个《士林苑》,可《时论》依然是士子们的首选。

不管是诗文,还是辩经,即便是关于考举的策论,《时论》刊登的还是士林中大拿。

当然,《时论》是学着《士林苑》才开始有了增刊的事,他就不记得了。

“此类文章多不多?”

“回官家,不少。自朝廷有了官制改革的风声时,就开始有了臧否三级决策制的文章。臣一直未予理会。”

“这《士林苑》什么来历,太尉可清楚?”

“《士林苑》创刊是应汴梁花魁赛事而生,早先以介绍花魁为主。近几年听说换了东家,东家是外来的商贾。没有对《时论》造成影响,倒也没多关注。”

“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才是大宋文华的具体表现。臧否朝政,也不是不容许,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有些文章还是可以刊登的。”

赵曦真的烦这种对话方式,好歹是亲戚呢,搞得跟君臣一样…~确实就是君臣。

赵曦倒是想变,可高遵甫这样,他真怕自己随便了吓着岳丈。

赵曦是担心就像这次一样,《时论》拒绝刊登,这些文章转向其他抵报,甚至转成私底下讨论……那才是不可控的。

……

在《时论》刊登了一两篇评论现时朝政的文章后,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就多起来了,甚至《时论》都增加了专版,供人纷说朝政。

《时论》每刊都往勤政殿送的,赵曦有时也浏览,这几天,赵曦看《时论》变成了常规动作。

……朝廷诏令言之既往不咎,只是针对监察侦办一项,并非为有不法行为的臣子正名。

不论是贪赃枉法,还是持强凌弱,亦或是其他有违大宋刑统和监察条例的臣工,在入选朝会和议政,乃至内阁时,不可因为其被官家赦免,就可以忽略他本人有过的劣迹……

……朝廷改变了弹劾形式,开通内参弹章的方式,而内参是国朝监察衙门的风向标。在这次官制改革,确定朝会、议政、内阁的国朝大事件中,官家与朝廷,又怎样甄别朝臣的品性?又如何能选中符合要求的官员?这还有待思考…~

这文章有意思了。

虽然没提一句关于争位卡位的词,可这话里话外都是在挑事,在告知臣工们:该出手就出手吧,既往不咎是不查办,但朝廷在选人用人上,还是要考虑既往行为的。

这纯粹是要挑事呀~~有这篇文章做底,怕是这朝堂要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