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一整年的时光,充斥在黎早早脑海里的都是试卷,各式各样的试卷。
如果要让黎早早对高四(复读)时候的自己做一个评价,她一定会用如下两个词来形容。
听话、努力。
高四开学的第一天,黎早早拉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来了学校,里面全部都是高中时期的各科书本资料。
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她猛然想到迟暮转到A市二中的第二天,也是这么来的学校。
那个时候的迟暮,心里在想什么呢?
和她一样如此惆怅吗?
不知道...
如果人与人之间,真的能读懂彼此所想,那这个世界恐怕要陷入癫狂。
复读班的人很多,足足有八十六个。
对于在精英小班里呆了两年半的黎早早来说,‘86’这个数字很是庞大。
复读学校的规矩很多,时间分配细致到分钟。
八十六位同学连做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直截了当的开始了在一个屋檐下上课。
男生的同桌只能是男生,女生的同桌只能是女生。
上课不准交头接耳,自习时不准抬头走神儿。
下课不能手牵手乱跑,男女之间不能有过密交集。
每天早晨五点半必须拿着资料,聚集到操场跑步。
每天晚上九点四十必须关灯睡觉,不准打手电筒,不准偷偷交谈,不准吃东西,不准...
...
在这些规矩的限制下,黎早早只能在吃饭或者洗漱的短暂时间内,同伙伴进行交谈。
“诶,你叫什么名字?”
“你高中是哪里的呀?”
“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儿?”
“你为什么复读?是父母要求还是自愿?”
“你们高中管得严吗?”
“...”
这几项是她刚来到复读学校的第一个月,最常听到的问题。
到后来,大家遇见熟悉,问的问题也就逐渐八卦和私密起来。
“早早,你交男朋友了吗?”
“你高中有没有喜欢的人或者是暧昧的对象?他现在在哪念书啊?”
“你们高中帅哥多吗?有多帅啊?”
“...”
每次遇到这些问题,黎早早都如实回答。
“没有。”
“有,在上海。”
“很多,很帅。”
“...”
在黎早早看来。
高四的这些人,只是她人生旅途的很短暂的旅伴。
一些藏在心底里的话,说出来也无妨。
这里没人认识她或者认识迟暮,没人知道她曾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快节奏的学习经常会压得黎早早透不过来气。
她其实是个很好强的人,努力做到了,就必须得到相应的结果才算对自己满意。
有很多次,黎早早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数学,亦或是头痛欲裂的英语搞得捉襟见肘。
她都会深吸一口气,自我催眠。
“加油加油,黎早早,你可以的!”
再不济,就拿出来自己的日记本。
一页一页的翻看之前的记录,就像是在翻看自己高三的故事。
那些高中时期的人,迟暮、车水瑾、慕学霸...全部浮现在她的脑海。
黎早早的同桌是个二次复读的女生。
每次黎早早翻日记的时候,同桌就会了然的问一句:“怎么?又想以前的事了。”
“对啊。”
“咱们都加油,等熬过了高考就可以和他们重新联系了。”
在这个复读班里的人,无论成绩好还是成绩不好,总会养成随时为身边人打气的好习惯。
“嗯。”
后来的后来,黎早早上了大学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的高四,总会有无尽的感慨。
她并不觉得高四很累。
她只是觉得...
有些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