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竹最近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弟弟李青松要来京城了。
春季的院试中,李青松以排在末尾的成绩中了秀才。
他中的秀才,是第二等的增生。
秀才要分三等,一等是廪生,是朝廷规定的名额,考中则有朝廷每月的廪膳,也就是相当于给秀才的补助。每月都有几斗米粮。
第二等则称之为增生,是朝廷在规定名额以外,增加的一部分人数。这等的秀才,是没有任何的朝廷补助的。不过秀才的其他权利他们也都有的。
最末等的秀才,一般都是通过捐资捐物获得,相当于花钱买的头衔。不过,这种等级的人数很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没有增加这一级别的名额的。
李青松考取的是二等,没有朝廷发的任何补助,不过,他却是连续几届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了。
乡镇的师资力量,跟县城都有很大差距,何况跟京城比。李青松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考上秀才之后,李青松第一时间就想来京城找李青竹了。
不过那时候,正是李青竹要生孩子的时候,李氏怕李青松来了给姐姐添乱,再说求学也不急于这一时,所以便让李青松在县城又学习了一段时间。
现在李青竹已经出了月子,也有时间给李青松安排一切,便一封信寄回老家,让李青松来县城。
这段时间,朱启恒也是早出晚归忙得很,但是小舅子的事情,他也会放在心上。
毕竟,他就王妃一个女人,大舅子小舅子,就这么两个人,他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
他亲自给李青松挑了一个好去处:内阁首辅宋远山的宋氏学堂。
宋氏学堂,起初是宋家的子弟学堂,由宋远山的曾祖开设。
他的曾祖曾经在殿试时中得头名状元,后来做到了内阁群辅之一。
内阁大学士也是分了几等,最高等,自然是内阁首辅,其次是次辅,最后是群辅。
内阁首辅已经是正一品的超高品阶,即使是群辅,在职位上也不低于六部尚书的品阶。
而且内阁之人,在皇帝面前绝对比六部更说的上话。
宋远山的曾祖从一介寒衣,做到人人艳羡的内阁学士,其才能自然是卓尔不群的。
他也是极有眼光的人,知道自己位高权重,但是并没有什么根基,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这才开办了宋氏学堂,专门教授宋家子弟学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宋氏学堂里出来的学子,学业果然优于其他普通学府。这跟他严格要求和教导有方不无关系。
宋远山的祖父也考中进士出身,最终做到一省的巡抚,官至三品。其他的子弟也有进士举人好几个。
在这个考秀才都万里挑一的时代,能考中进士甚至举人,都是难上加难。
可是宋氏学堂里出来的人,极少考不中秀才的,除非天资着实愚钝。
虽然从宋远山父亲这一代,宋家开始有没落之势。好在,宋家又出了个宋远山。
宋远山在二十年前现在的皇帝登基的当年,就以头名状元的身份,进入了翰林院。
凭着自己的才能与圆滑的为人处世,不出十年,很快就入了内阁。
六年后,又在一次内阁的调整中,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宋氏学堂,再次名声鹊起。
树大招风,宋远山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其他官员纷纷要把自家子弟送到宋氏学堂读书的时候,宋远山并没有拒绝。
不过,他提出来一点,便是直招京中三品大员家中的嫡子嫡孙,庶子不招。
嫡庶身份,本就天上地下,招了庶子也无端的辱没了宋氏学堂的名声。
官员们能把自家孩子送进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何况他们本也就不在乎自家的庶子。
于是,宋氏学堂里,每年都有十几名的外家子弟过来求学。
这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自家孩子在宋氏学堂读书,他们自然也不会在朝廷里跟宋远山对着干。
宋远山的内阁首辅的位置越来越稳了。
李青松虽然不是高官之子,可是姐姐是王妃啊,而且朱启恒这个姐夫还是越来越受宠的皇子。
朱启恒把李青松之事跟宋远山提了一嘴,宋远山便一口应允。
宋远山善于揣度人心,眼看着皇帝的天平开始向朱启恒倾斜,自然是见风使舵欣然应允。
就算是不受宠的皇子拜托,他自然也是责无旁贷,只得应允。
只是,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迫于权势。
宋远山书读的多,却并不是迂腐之人,甚是懂得审时度势。
李青竹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不过却对宋氏学堂并不陌生。
要说这个国家的最高学府,非国子监莫属。国子监是全国最好的学子读书的地方,招的也都是各省排名靠前的举人。这些举人,将来是要考进士贡士的。
如果把国子监比作现代的清华北大,而宋氏学堂,则是最好的私立高中。
从宋氏学堂走出来的举人,比例相当之高。
朱启恒亲自领着小舅子李青松进了宋氏学堂。
宋府众人自是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招待两人。
宋远山见李青松年龄这么小便考上秀才,起初还有些不以为意,以为是托了他姐姐安王妃的福,考官给的面子。不过他亲自考教了李青松的学问后,竟然发现果真是孺子可教。
这下,他可没有半点的不情愿,也决心好好的教导一番。
学子们都是吃住在学堂的,里面的教书先生,也都是进士出身。只是碍于自身性格,不适应官场,这才被宋远山花高薪挖过来做了教书育人的师傅。
一般的进士出身的人,肯定是不甘心只做一个夫子的。可是宋氏学堂就不一样了,名声地位显赫,能进来教书,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而且,他们不做官,也自有内阁首辅的荫蔽,说不准哪天,就被首辅选了去,做了一方大员也是说不准。
当然,宋远山也会时不时的亲自教导一番,尤其是一些读书人轻易学不到的为官之道,宋远山更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