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六十九章 关东改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先帝子嗣陆续迁入关中,各处汉军终于迎来大范围的改编。

随同改编计划推进的还有灭魏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已开始与诸葛亮、关羽、张飞、魏延、赵云进行接触、商议。

提到灭魏战争,哪怕是闭门不出的张飞也鼓足了力气。

讨厌田信是一回事,憎恨曹魏又是一回事,张飞对这一点认知的很明确。

现在的内部矛盾、敌我矛盾若是分不清楚,张家早晚会倒大霉。

也因为他们积极参与灭魏计划,也使得改编计划顺利推进,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情。

最先接受改编的是驻屯叶县、及分散豫州各处就食、军屯的大将军五部营,以及直属的前军。

只要能获得府兵待遇,绝多数底层吏士并不抗拒这次改编。

北府与前军一脉相承,彼此最终上级又是翁婿关系,最有可能抵触北府收编的那批吏士已经在汉口一役跟着水师被孙权纵火烧成灰烬。

对前军吏士来说,今后效忠对象不可能是关平,无非在田信、关兴之间做个选择。

因此前军改编顺利,继关陇八师、东南四师之外,前军改编为关东四师之一,番号为第十二荡寇师,与第一虎牙师、第二鹰扬师同规格,有九个团、二十八个营。

驻地就在豫州各郡,按照府兵轮番制度,第十二荡寇师常备在营的实际兵力只有六个营。

豫州地域东西狭长,因此这六个常驻军营分别在颍川郡颍阴县、汝南郡新蔡县、陈国汝阳县、梁国睢阳县、沛国沛县,以及师部所在的宋国。

整体驻军营地在北部针对兖州、徐州而立,防御、镇压效果趋于北方。

因汝南士族太过强势、文化底蕴深厚的原因,汝南郡遭到肢解,虽然西部有义阳郡分割的昆阳、叶县、舞阴三县,南边也有江夏郡让出的西阳三县,可东部设立宋国,割走繁阳亭以东的九县。

成立的宋国不是关家的封国,而是给田信小儿子田无忌的封国。

陈国也有扩张,从汝南割走北部九县,达到十八个县。

陈国是有名的地少民多,物产丰饶经济发达,九个县紧挨着在一起,供应陈王刘宠养了十万大军。

现在扩张到十八个县,自然是关东郡国里的一个小霸,今后只作为太子的封邑,由太子臣属在此练手。

而汝南由汉末仅次于南阳的大郡、强郡急速衰落,名为汝南,却把汝阳丢给陈国,汝阴割给了宋国。

豫州前后一百零一县分给七个郡国,最小鲁国六个县,最大陈国十八个县。

现在的关东四州版图不需要再做修改,中原物产之丰饶,还有基于生产力发展出来的文化凝聚力实在是太过强劲。

文化凝聚力在中枢,自然是朝野好事;可若是在地方,那就是典型的割裂思想。

兖州是东西狭长的疆域,豫州也是东西狭长,正是这种南北分割的版图,斩断了大中原思想的形成。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版图很大的河南,这主要是大宋的中枢在河南,自然就要打造一个大河南、大中原……增加直辖面积。

大宋君臣搞了个三易回河,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间接报了萌古人的灭国大仇。

元明为了整治泛滥成灾的黄河,只能维持河南的版图,以方便河南地方征集更多人力、物力以维护、修缮河政。元明二朝,就始终给大宋擦屁股。

因此在没有治水这种关系国家稳定的大事之前,不需要改动州一级的行政版图,继续保持这种中原二分相互对立的格局就可以了。

同样的道理,齐鲁一体的文化圈,硬是把孔家所在的鲁国分给了豫州,齐鲁精神图腾象征意义很重的泰山给了兖州……搅屎棍的传统始终都在。

关东四师,第十二荡寇师驻屯豫州,第十三征虏师由张飞的右军改编,驻屯在兖州各郡国。整体只有六个团编制,常备营兵就四个营。

兖州的任城国、东平国这种微末小国被抹除,今后只有陈留郡、东郡、济阴郡、济北郡、山阳郡、泰山郡一共六个郡。

八十个县平均到六个郡,少一点的泰山郡十二个县,多的能有十六个县。

今后的郡,规模就在十个县到十六个之间,以方便郡一级管理;同时消减、合并各种小郡、小国,裁减官员职务。

第十四昭仁师是普通编制,由中军四大部督率领的中军吏士改编,同样六个团,有四个常备营兵编制,驻屯青州。

青州裁撤济南国、乐安国,所领各县析分给平原郡、齐国,因此青州只有平原、齐国、北海郡、东莱郡四个郡国。

徐州郡国边界不需要调整,本来就很均衡,魏延清理过的徐州没必要再进行多余的调整,按部就班休养就可。

因此徐州六十二县分隶五个郡国,准备迁徙贺齐所部武昌府兵转移到物产丰饶更为丰美的徐州,依次为基础建立第十五昭义师,也是标准的六团府兵,有四个常备营兵。

规划中的北洋水师目前就驻屯雒阳北部的小平津、孟津一带,能完成河东、邺都战事后就会向下游转移,为环渤海运输、出征辽东、朝鲜做训练准备。

等全部整编、安置妥当,在与魏国开战前会有五个近卫师、太子近卫师、三个加强师,两个水师,十一个标准师。

能投入一线作战的兵力只有北方府兵编制的五分之二,五分之一留守本地,五分之二与征发的民役协助运输粮秣。

不计算汉僮仆从军,北方府兵有一个近卫师七个营、一个加强师二十一个营、北洋水师十一个营、两个标准师二十四个营能时刻驻屯前线,合计参战府兵能有五十三个营,近四万职业兵,七成披甲率,有三万甲兵。

汉僮义从部队规模会在五万左右,并有一支规模同样为四万的府兵为继军。

一旦前线常备府兵抓到战机撕开口子,这就是步骑十万的首轮攻击力量。

随后担任继军的四万府兵会紧跟着出发,作为继军这支府兵披甲率只有一半,追求轻装、机动力。

军队披甲率就跟装甲部队的装甲比例一样,极致的装甲率并不意味着极致的战斗力。

前线常备驻军、继军,这是五分之二的府兵,带着三五万汉僮部队杀过去……后面会有还有五分之二的府兵与征发的民壮、郡国兵跟进,进占粮道拱卫后背,并保证前线的补给。

因此灭魏的参战府兵约在十八万,汉僮义从在五万左右,临时征发的郡国兵规模也在五万左右。有轨车运输线路、以及前线仓储准备,前线、后方协助转运物资的丁壮规模极有可能突破三十万。

进攻山西可以走汾水,进攻邺城可以走白沟,这两条水路补给线节省了最少五十万的人力。

算上前期战争准备的各项人力支出……这将是一场全力以赴的决战,绝不会节省一丝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