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就是后世的武昌城)城位于汉江与长江交界的要害地段,自从三国孙权在此筑城之后,这里的城池位置就极为稳固。
南北朝时期的郢州城,与清代的重镇武昌,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地方,也就是以现在武昌黄鹤楼为中心,在山脚下倚靠长江而建的一座城池。
红色的夕阳染红了江面,在郢州城外的渡口边上,停着一艘小楼船,没有装饰,丝毫不起眼。
高伯逸坐在楼船的二楼,端起酒杯,凝神的看着江面,一言不发。他身边只坐着侯瑱一人,连杨素都不在。竹竿守住了楼船二楼的楼梯口,杜绝任何人上来。
“侯将军忠勇可嘉,我一直看在眼里的。”
高伯逸放下酒杯,平静的看着侯瑱说道。
像是高伯逸这样的权臣对下面的人说“忠勇”之类的话,算是很高的褒奖了。几杯酒下肚的侯瑱,心中已经明悟了高伯逸想说什么。
或者说想说,但是现在却不方便说的话。
“现在齐国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呈现百年难见的大气象,末将也是面上有光,这也都是托了都督的苦心经营。
无论什么时候,末将都愿意为都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脸红脖子粗的侯瑱连忙表忠心,或者说,他对高伯逸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也是跟你一样的意思!
侯瑱跟北齐那些权贵毫无关系,自始至终都只跟高伯逸打交道,他有什么理由站在高氏皇族那边?
这种事情,只要高伯逸不是个辣鸡废柴,几乎就是板上钉钉没有疑问。高伯逸此番特意来郢州一趟,不就是为了侯瑱这句话么?
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与人的关系,都是感情与利益的结合,无非是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罢了。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已能说明一切。
亲儿子对父母都是这样一个道理,更何况只是外人?
“大都督,听说周军要攻略洛阳,我们……要怎么做?”
这句话侯瑱已经憋了很久,此番高伯逸正好面对面,他也问出了自己的疑问。周军要有大动作已经不是什么秘闻,各种小道消息都在传。
不过令人困惑的是,邺城中枢一直没有下令,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想什么。侯瑱想去建功立业,想慢慢的靠近权力核心。但是他也知道,自己麾下的军队,若是水战,还有那么点厉害。
但是北上陆战,那就完全排不上用场的。
侯瑱此番的意思也很明确,虽然他麾下的那些杂鱼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他本人还是有用的啊!
侯瑱希望高伯逸北上抗击周军的时候,能带上他。任何主帅都不会嫌麾下大将多余的!
尤其是侯瑱这样久经战阵的老江湖。
“侯将军请放心,此战你我并肩而战,至于郢州城的防务,我另有安排。”
侯瑱为什么不愿意待在郢州?难道坐镇南面不好么?
嗯,其实真的不好!
离权力核心越远,越容易被当做政治牺牲品,而且还会变成朝廷中枢猜忌的对象。侯瑱已经有些累了,他不想继续在边镇长期呆着。
好比说段韶,从前在北齐,也不是长期镇守边疆,而是一旦出事以后,或者是要攻城略地的时候,才让他出马。
平时他是待在邺城的。
侯瑱虽然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段韶,但是他也想有那样的待遇。只有长期待在首都,才能对朝廷风向有第一时间的了解。
高伯逸的安排,就是让杨素独自镇守郢州,一直到战役结束。这也是在刻意的培养杨素。至于侯瑱,长期在边镇高伯逸也不是很放心。
“侯将军,自鲜卑入主中原,建立魏国以来,这天下两分甚至三分,已经许多年过去了。
民心思定,大家都盼着天下一统。
如果我们只是每日劳作的农夫,大可不必思索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只可惜,我们不仅在带兵打仗,而且毫不客气的说,天下能否一统,恰恰在我们这样的人手里。
多往前走一步,不但能够名垂青史,而且还能给天下人安定。侯将军以为……如何?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时间不会等着你我,莫要到老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奋起。”
听到高伯逸这番话,侯瑱这才恍然大悟。
如果说篡位,对于高伯逸来说,未必是什么难事。坐到高洋的那个位置,高洋坐过,高伯逸同样有机会做。
毕竟,高洋没有做到的事情,高洋无法收拾的晋阳鲜卑,被高伯逸给收拾了。他身边再也没有那么多掣肘的力量。
然而,今日听高伯逸一席话,侯瑱便了然于胸,高伯逸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到“齐主”这个位置上坐一坐。
他要的是天下一统,他要的是名垂青史,他要的是开疆拓土,他要的是万民称颂!
高伯逸想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前面的路,也实在是太长了,远远不到要休息的时候。
“末将……”
侯瑱竟然被高伯逸的一番话说得讲得无言以对。
他能说什么呢?
回想起“出道”开始,一直南征北战,跟侯景打,跟西魏打,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不就是“生存”二字么?
如今生存大概已经不会有问题,要不要去想一些更“高级”的事情?比如说……一统天下,名垂青史什么的。
“时候不早,侯将军回去睡吧,今夜我就在楼船上看一看月色。”
见侯瑱不答话,高伯逸站起身,走到船尾,看着远处的夕阳渐渐沉入江面,那景色有些壮美与凄凉。
“末将……告退。”
侯瑱麻木的走下楼船,他隐约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一个重要机会,却不知道要怎么去补救。
“唉!”
进城以后,侯瑱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最后那一刻,高伯逸似乎“放弃”他了。或者说,侯瑱觉得自己身上某些特质,让高伯逸很“失望”。
“不行,我得去找个人问一下。”
战场上多次靠着敏锐直觉救命的侯瑱,感觉在高伯逸离开郢州之前,自己一定要把这个“窟窿”填上。
不然后面要想再跟上,似乎很难了。
只不过,找谁好呢?
侯瑱猛然想到,高伯逸是一个人在楼船上,并未带着杨素。而杨素曾经长期跟随高伯逸身边,他应该是个“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