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到了十月份,秋天的凉爽已如约而至。

薛家在给三儿子薛余过着生日。

“薛余,多余的余!生日快乐!”

薛研一边玩着扑克牌,一边顺口说着。

他的话却让万慧来想起了薛余名字的由来。

去年杨小艳从深圳回来,欢天喜地的告诉万慧来自己怀了孕。

可是,万慧来却没有告诉她自己也早已怀上了老三。

这老三的到来,着实让薛德珠,特别是万慧来的压力不小。

这还要从老何媳妇的工作变动开始说起。

薛德珠同事兼邻居老何,他的媳妇在街道担任女工委员。

前年年底曾来薛家闲聊,说是单位给她派了新的职位,也给予了一项陌生的工作,计划生育。

“领导的口号是,‘消灭小三儿’。”

老何媳妇说。

她说者无心,万慧来和薛德珠却是听者有意。

当时的万慧来已经怀了孕,而且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流产手术。

于是,薛德珠坚持要万慧来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老何媳妇说这话的时候,薛德珠两口子互相对视了一下。

他们知道怀孕这件事,老何家里是不知道的。

而“小三儿“,可不是婚姻里的第三者,而是第三个孩子。

在城市,最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事实上,这不只是老何媳妇的新工作,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

彼时,企业也陆续恢复生产,社会生活开始接近正轨。

中国的人口出现井喷式的补偿增长。

从1962年到1970年,净增长了1.6亿人,达到8.3亿。

统计数字表明,在1970年,平均一对夫妇要生育5个孩子。

老何媳妇当时接受培训时,被告知“人口生产过剩,已经妨碍了经济的发展。

从1970年开始,国家逐步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1971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消灭小三儿”只是带有强烈地方话特色的地方口号。

国家提出的口号是“晚、稀、少”,即晚育、拉开生育间隔、少生孩子。

后来则将“少”具体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老何媳妇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动员女职工不要生第三个孩子。

当时的计划生育工作并没有提到之后的高度,街道上有2000多职工。

老何媳妇经常要下到企业召集女工开会,宣讲计生政策。

在当时“恢复生产”为主流的氛围中,老何媳妇的宣传计划生育,自然会占用女工的工作时间。她也因此成了一些厂长不欢迎的人。

“有一个厂的领导见到我就说,‘你又来了,你脸皮怎么那么厚?’”

老何媳妇跟薛德珠两口子报怨说。

在当时,计划生育工作者也没有此后的行政处理权力,老何媳妇和她的同事们的主要“武器”是说服教育。

可以生两个孩子的政策,让老何媳妇等,第一批计生工作者的压力并不巨大。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可以接受拥有两个孩子,特别是如果一个已是男孩的话。

但随着人口增长率的居高不下,在启动经济发展的马达轰鸣声中,国家开始考虑推行更为严格的“只生一个”的政策。

只生一个孩子,对于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推行这一政策前,1980年,中央专门召开了五次会议讨论是否可行。

在北方,确实流传着“老大憨、老二精、出坏主意的是老三儿”的俗语。

1980年3月,作为人口理论的研究者,田雪原受邀参加了五次座谈会。

讨论的焦点是,实行只生一个的政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座谈会的讨论非常热烈,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所决定的,将要影响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一些现在看来很奇怪的问题,也被慎重地看待。

一名同志提出,民间有种说法,头胎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憨傻,如果施行一胎政策,会不会导致国人的智力水准下降?

有人提出,如果只生一个,会导致若干年后,出现大量的421家庭。

这种家庭,就是四个老人、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

这会导致老年人比例过大、年轻的夫妇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而也有的专家回应说,考虑421的2,都是独生子女,本身概率偏小,加之老人的自然死亡率,这种家庭不会太多。

这五次座谈会,持续了近三个月。

“只生一个”的决策被确定下来。

当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而这个时候,万慧来已是生了“小三儿”的人了。

春天的杨小艳怀孕的时候,万慧来已有了几个月的身孕。

其实薛余的名字,早在怀上他的时候,万慧来就给他起好了。

在她的心里,薛余,却是多余的余。

在薛余生下来的半年后,一个冬夜里,杨小艳,也在同一间妇产产院,生了小孩。

万慧来在那间产院生的是儿子,杨小艳说自己如果住进这间产院,也保准能生个儿子。

薛余是傍晚八点一刻诞生的。

杨小艳生的却是女儿,取名叠字杨杨。

她是过了半夜,凌晨四点才出生的。

所以,薛余比杨杨大半年,算是哥哥。

今年的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实行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更加让万慧来感觉,自己的儿子来的不是时候。

本来杨杨在她眼里,可能没有那么的娇贵,可是,跟自己的儿子比起来,起码人家来的是那样的恰当。

杨小艳生孩子前,杨柏回来陪媳妇待产。

薛德珠偶见杨柏,但拱手贺喜。

“我应该恭喜你才是!”

薛德珠听了有些发懵。

“不是说好了,我女儿给你儿子做媳妇嘛!但是有一点,你必须答应!”

薛德珠听了,气乐了:

“杨柏,你这人太霸道了吧,我儿子说娶你姑娘了吗?你硬给我儿子安了一个媳妇,还要跟我讲条件?”

“要说这个条件,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为什么?”

“因为我女儿。是农历十五生的。这老话不是说,初一、十五娘娘命。我女儿要是娘娘,嫁给你儿子,你儿子是什么?要是在古代那是皇帝呀。”

薛德珠听了哈哈大笑。

“还有第二个条件,你老薛听了,保证高兴的答应!”

“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