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慧来从长白山回来后,先是跟单位汇报了朴博士创造出独有科技的人参活性细胞,这也是人参干细胞技术。
如果结合万慧来的祖传配方,强化医药生物科技,升级了原有细胞培育技术,在培养中加入美白和抗衰老的黄金成分,就会推出一系列的人参活性细胞技术。
而且,万慧来建议,要在人参科技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进。
谈了见识到的“冰制人参”还有正在研制的天然食用益生菌发酵人参活性细胞技术,前景可期。
然后,拿来出美容科的拳头产品,除了万慧来的祖传配方,更是始于人参。
特别要起源于人参生长与种植最优质的地区——长白山脉。
这一年里,万慧来四次深入长白山地区考察,寻找着合适的人参种植基地。
人参种植基地所在的长白山地区,是处于与普罗旺斯等着名种地地区,有着相同的“黄金纬度带”。
但是要做到食用,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
很多人参产业发展还是以种植业为主,深加工几乎没有。
过去,也曾允许部分人参制品当作食品销售,但办不了正式的食品买卖手续。
而万慧来的单位,是需要走官方程序的。
将人参列入保健食品原料名单,也就是说人参可以制成保健品。
一些药企曾信心满满地涉足人参保健品领域,但市场效果并不好。
相比药品,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购买欲望并不强,且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产品的知名度。
也正因此,人参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并不普遍,人参保健品市场也始终不温不火。
反观韩国,其为人熟知的人参品牌在全球拥有极大销量。
消费者的这种误解并不是对某一产品的误解,而是对人参的误解。
人参因强大的功效长期用于药物之中,这导致中国人普遍认为人参太补,不易多吃。
“但那些都是生长上百年的野山参,而现在的人参都是人工种植,只有6年的生长期,两者的功效怎么会一样呢?”
“吃人参容易流鼻血”,韩国人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奇怪。
“在韩国,人参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健康食品,是一种非常日常的食品。”
而这种误解导致中国人将人参当作一种奢侈品,而非日常消费品。
“买回来就是当作高档礼品送人,而不是自己吃。”
这种情景曾被业内人士拿来调侃:
“其他行业都是企业宣传产品多么高档,而人参行业正好相反,拼命要降低产品的档次来吸引消费者。”
一个韩国人每年要吃掉400克鲜参(未经处理的人参)。
但是,如果中国人能达到这个水平,每年的人参需求量就有52万吨。
“这个产业自然就起来了,甚至都不用依靠出口。”
仅吉林的人参加工企业就高达上千家,生产的人参食品已达500多种,比韩国人参食品种类还多,但能够被消费者熟知的产品却几乎没有。
这使得中国人参产业在市场和产品开发上都受到很大限制。
这正是韩国人参产业和中国最大的区别。
韩国人参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是人参食品,已开发出400多种产品,该国90%以上的人参是以食品形式消费掉。
韩国将人参食品做到了极致,人参糖、人参咖啡、人参面,人参食品已渗入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韩国的路边便利店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人参食品,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食品需求肯定要大于药品,一旦人参食品产业发展起来了,整个人参行业就不用担心了。
韩国人参产业走在全球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参食品的大众化、普及化。
而长白山的参农经过这场危机,那些最后仍然坚持种参的只有40%,而这其中有60%的人选择远走他乡继续种参。
这些人把人参带到了长白山的其他区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参种植,此前这一地区的人参种植主要集中在抚松一带。
这也让吉林的人参成为正宗,有了更加切实的源头。
资料很详实的说了人参来自吉林的史实。
人参属五加科,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由于它形体象人,故名“人参”。
它作为名贵的药材,有着镇静大脑,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应用、栽培、加工人参最早的国家,历史上曾有多部介绍人参的专着出现。
吉林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向以出产人参闻名,其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的80%。
吉林出产的人参以品质上乘、产量大而被誉为中国人参的正宗。
可分为野生的山参和人工栽培的园参两类,山参所含的有效药用成分高于园参40~50倍。长白山出产的野山参,在人参中最为名贵,大棵成型者极为难得。
园参因产地的不同分为集安路和抚松路两种,其中以集安路所产者为园参中的精品。
人参出自《本草》。人参: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
次用高丽,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实用并不及上党者。
其为药切要,亦与甘草同功而易蛀,唯内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
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
三丫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树相寻。
树叶似桐,甚大,荫广,则多生阴地。
《植物名实图考》:
人参,昔以辽东、新罗所产皆不及上党,今以辽东、吉林为贵,新罗次之。
三姓、宁古塔亦试采,不甚多,以苗移植者秧参,种子者为子参,力皆薄。
以这种史料上讲,也许,一直相传的长白山人参还真的没有那样的唯一。
然而,现实的市场当中,真正的好参,都来自于长白山的那一带。
危机中的这些人中的多数现在虽都已成为人参加工企业的老板,拥有大片参园。
然而,参却不知往哪里消化。
坚持下来仍然坚持种参的人,也有将“战场”转移到了临近抚松的边境小城——延边的。
还有一些参农则走得更远,沿长白山一路向北,扎根在黑龙江东部的牡丹江、鸡西等地。
听说这些状况后的万慧来想到这些,脑子浮现一个很多人知道的故事,那就是人参的名字来缘。
“也许,人参的未来,真的就如同这个名字的来由呢。”
据大家相传,那些每天只吃一点点人参活下来的人,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
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
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
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
“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
万慧来望着窗外,感叹道:
“人参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