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讲起这事,十里香就告诉儿子再发:
“处事一定要小心,我哪知道他那炕沿是活的,哪知道一碰就掉下来呀?”
从13岁起,他就跟父亲去北荒赶牛,父亲也是有意让他体验一下这清真牛肉铺生意的全过程。
那时,父亲已经见老了,头上生出许多白发,还咳嗽,走路也费劲。
小时的再发就处处护着父亲,走在路上睡在荒原的岗子上时,他都让父亲睡里边,自己拿着牛耳尖力守在窝棚门口,赶牛时都是他跑来跑去,让父亲歇着……
父亲虽然老了,可他是屠宰牛羊的能手,他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扒牛皮、熟皮子、刮肉、洗肉、煮肉。
小时候再发就聪明,父亲一指点他就会干。
他扒的牛皮,干干净净的,他还会使“刮子”,手腕子功夫好,牛皮熟的也地道。皮铺的掌柜都夸说:“田田家的老德子将来准是个好手!看那小孩儿,干活利索,有心计!”
父亲也常说:“德子,爹老了,将来的买卖也就看你了。我给你起名叫‘再发’,就是指望你今后再有发展。但有一句话记住,要讲经商的‘德’,到多时不能糊弄别人。咱的买卖,是做吃的东西,要对得起良心!还有,干咱们这行的,要琢磨,创造点新鲜玩艺。不能让老百姓总吃一个口味的,要换换样!”
父亲的话,总在耳边响。
后来,他们家搬到省馆胡同,后来又搬到“老万”老字号大车店院里。
老万掌柜的姓张,是个山东人,他相中了十里香家的牛肉和牛皮。
每当有来住店的老板子,他都向人家介绍十里香家的手艺,车老板们往往买回去,除了自己吃自己用以外,还送给亲朋好友。
大伙都知道十里香家的牛肉、羊肉煮得干净,料下得好,分量足,不欺骗人。
那时,再发已成了亲,妻子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心眼儿好。
她也记住丈夫的一句话,地上有块金疙瘩,不是咱的咱不捡,穷不怕,穷可以挣,但无论是亲戚朋友,无论是邻居,不抓挠人家。
老万大车店院里的东院墙下种着一片葱,有时再发出门没在家,家里没有菜,何掌柜的就说:“大妹子,墙下的大葱,你就薅一把吃吧……”
再发妻摇摇头,她从来不动别人的东西。
左邻右舍都夸老韩家的人品,可别人来借东西,有求必应,借去要还就还,不还就拉倒,谁还没个为难遭灾的时候呢,也就因如此,他家一有事,大伙都出头帮。
有一年,再发去北荒赶25头牛,刚一进长春,就让日本人给赶去了。
那时,辅岛警察署的日本宪兵,中国人的东西,他们总想法弄到手,不但牛给牵去了,还来抓他,再发跑了,可是,老父亲被抓去了。
一家有难八家帮。
十里香家人缘好,当时邻居、朋友、大车店掌柜的,都来帮再发出主意,怎么救出他老父亲。
大伙一下子想起,有个叫佐佐木的日本人,在满洲株式会社工作,他常来韩家买牛肉吃,和再发处得不错,能不能让他给想想办法:这倒是条路。
于是,再发找到了佐佐木。
佐佐木想了想说:
“试试看吧。”
当时,佐佐木有个朋友在辅岛警察署当宪兵,他亲自上门去找,并说这些牛是韩家准备耕地用的,而且,大车店和一些朋友还开来证明,确实有耕地要种,于是,日本宪兵放了人也还了牛。
再发22岁那年,正赶上困长春,出卡子。
当时,他领着老伴从小河沿的绿家湾出去,直奔城外。
他们猫在高粱地里,想等天黑了再跑。
这时,有个当兵的来撵他们。
再发上前刚想说话,那人一看,哟,这不是十里香的师傅吗?
原来这个当兵的在长春也吃过十里香家的牛肉,彼此都认识。
这时来了一帮出卡子的,有的饿昏了,再发就把大饼子分给大伙。
后来,再发的女儿东华和儿子东海都小,正上学,家里穷得交不起学费。
老师说,你回街道写个介绍信,给你免费。
回家孩子一提,母亲说:
“不写,学费要交,咱不图这个便宜!你说呢老头子?”
韩师傅连连点头。
他要靠自己的小买卖去挣,维持生活。
那时吉林大学一带是一片坟地,按解放后市里的要求,要起走。
再发一想,赚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每天起大早推上一车子馒头、牛肉,有时带上一些烧鸡,到坟地边的路上等着。
那些起坟的干活累了,就围住他的小车子吃开了,生意不错。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大伙一天不见再发的小车子,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他的小车子总是准时出现。
他的牛肉、羊肉、烧鸡、馒头什么的,在老百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光回族人愿意吃,汉族人也常叨念。
这时,再发经常想起父亲说的,别总是一个味儿,要常给老百姓换换样。
于是他就常在心里“悟”,我一个卖牛肉烧鸡的,也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
于是他决心先来个调査,看看老百姓愿意吃啥。
这一“调査”还真有收获。他从早市走到晚集,从南边马市走到北边老街,终于发现,东北老百姓最愿意吃干豆腐。
东北人吃干豆腐的方法也绝,一般是弄点大酱,找棵大葱,—卷就吃,有的干脆一口干豆腐一口黄瓜,还有的,只吃干豆腐。
特别是一些车老板子,有时送公粮出门,背上几公斤干豆腐,到小酒店要上两碗汤,干豆腐就酱油或大酱或咸菜,吃得满香。
回家他就把想法和老伴说了。
他告诉老伴:
“有几回他见几个卖干豆腐的还带卖香菜沫,有人买了干豆腐,卷上香菜沫、大葱吃,咱们干脆把干豆腐穿成串儿,用老汤煮上,控干汤,这样干豆腐有了咸淡滋味儿,一定好吃……”
老伴说:
“街上有人把干豆腐卷夹上馅,里边是葱花、辣椒沬、芝麻、香菜什么的,大伙可真愿意吃!”
再发说:
“对呀!咱们把豆腐卷变得小一些,然后穿成一串串的,这样卖也方便,吃也方便。”
“用啥穿呢?”
“用竹签。”
“那咱们试试吧。”
这种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十里香在对东北民间老百姓生活、口味和市场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査之后,摸清了东北老百姓喜欢吃干豆腐,而松花江流域又盛产大豆的实际情况,把这一切综合起来,十里香才萌生了这么个想法。
可是能成功吗?
开始,他先把煮鸡的汤调好,汤里放进各种肉料,再放上花椒、大料、味素、食盐什么的,然后把干豆腐用小竹签穿起来,500克干豆腐大约穿十串儿,放进锅里用老汤煮,大约半天左右时间,汤里的各种滋味全都渗进干豆腐里去了,再捞出来,控干水分,刷上香油,装在盆里……
这样做出的干豆腐串儿,别说吃,看着都好看,一串儿一串儿,金黄、柔软、香味四溢,还没吃上,就流口水了。
头一天他推着这玩意上市了。
那时,市面上没有这种小食品,老百姓只见过冬天里的糖葫芦是穿起来的,于是问:
“这是什么?”
再发说:
“干豆腐。”
“干豆腐为啥要串起来?”
“吃的时候好拿呀。尝尝,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