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过个肥年

1月10号。

“妈,妈,成绩单出来了!”

林栋哲举着成绩单,兴冲冲的跑进了屋里。

哈哈。

第十五名!

春天不用吃蛇瓜了!

“我看看。”

宋莹一把将成绩单抓了过去,低头一扫。

确实是15名。

一旁,林栋哲眼巴巴的看着老妈,考进前十五名,应该有奖励吧?

但。

宋莹并没有奖励他的意思。

语文只考了80分。

筱婷考了95分,数学差的更多了,筱婷是满分,林栋哲只有85分,差了足足十五分。

“考得还行,下次加油,争取进入前十名。”

望着林栋哲眼巴巴的样子,宋莹莞尔一笑,说出了‘恶魔低语’。

“要是考不进前十名,还让你吃蛇瓜。”

“啊?”

林栋哲的脸色顿时一垮。

“还要吃蛇瓜,妈,你不公平!”

“你从来不跟年年这么说!”

“那能一样吗?”

宋莹顺手敲了林栋哲一下:“年年期末成绩全是优,围棋比赛是市里第一,全国第三。”

“你要能做到,我也不让你吃蛇瓜。”

“哼。”

林栋哲嘴巴一撅,这不是为难人嘛。

他要是有那个本事,不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好啦,今天让你玩一天。”

调戏完大儿子,宋莹俯身揉了揉他的脸蛋。

小样。

还治不了你?

一听可以玩一整天,林栋哲哪还记得生气,转头就冲进屋里,没过一会,就看到他带着铁圈跑了出来。

“妈,我去玩了!”

转眼间,林栋哲就消失在了小院里。

看到儿子撒欢的样子,宋莹无奈的摇了摇头。

什么时候,老大和老二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咯,一个太闹腾,一个太安静。

次日。

宋莹和林武峰一起带孩子去馆子里搓了一顿。

说不奖励,那是骗人的。

虽然买电视机花了不少钱,但他们家的经济还是比较宽裕的。

上次拿全国第三,厂里奖励了一百块和一张电视机票,后来,市体育局又奖励了50块。

省里没有直接发钱,而是给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

用不到的都被林武峰兑出去了,换成了粮票。

再之后,姑苏第一届业余围棋大赛,李杰又拿了50块钱的奖金。

短短一年,李杰一个人挣了两百多块钱,还有一堆没法计价的票。

这极大的改善了林家的经济状况。

如果没这笔钱,买了电视机,他们哪有余钱出门下馆子。

另外。

家里有个围棋小神童,林武峰和宋莹也有不少隐性收益,这不,临近年底,宋莹不仅是三八红旗手,还是先进个人。

虽然没钱,但奖励了不少票。

林武峰今年也是先进个人。

他们厂的效益更好一点,奖励了一张电视机票,那张票被他换了三十斤粮票,五斤肉票。

有了这些东西,今年可以过一个肥年。

院子里那一长串的香肠,就是最好的‘炫耀’。

这年头,谁家能灌十来斤香肠,那妥妥的是中产往上啊。

风干的香肠,存储的时间更长,每一餐蒸一点,一个人分个几片,吃饭都香上不少。

放了寒假之后,林栋哲彻底放飞自我了。

不过。

在他没注意到的地方,街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人都有一个比较显着的特征。

年轻,精瘦,皮肤比较偏黑。

如果还要找特征,那就是都处于待业状态。

随着新年的渐进,住在庄家的老太太也回去了。

她是被小儿子接回去的。

其实,上个月她的腿伤就好了,但在老大家住的太舒服,啥活都不用干。

老太太心里又不是不知道好赖。

回小儿子家,肯定要帮忙干活,还要带孩子。

多累啊。

所以,她就在这里不走了。

不同于原着,黄玲把老太太的粮本要了过来,图南在隔壁住的也没什么问题。

老太太在家里,只是偶尔给她一点脸色。

想着是婆婆,黄玲没多在意。

住就住着呗。

一个小老太太能吃多少东西。

有老太太在,她还能名正言顺的把庄超英那三分之一的工资留下来。

留给老太太花。

然而。

她没意见,庄赶美夫妇意见大了去。

庄家老太爷,那真是老太爷,一股子封建大家长味,指望他干点活,那是不可能。

老太太不在,家务活全落在了庄赶美媳妇身上。

他媳妇不敢说老头子,那就把起洒在庄赶美那里。

天天晚上催催催,骂骂骂。

最后。

庄赶美实在摒不住,连请两趟,老太太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这天,宋向阳又提着一点水果上门了。

“你啊,下次别带东西来了。”

看到徒弟拎着东西过来,林武峰摇头道。

“你都还没结婚,有钱存起来留着娶媳妇。”

任何时代,结婚其实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现在城里流行的‘三转一响’,哪个便宜了?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是便宜的。

结婚不说都配齐了。

一样总得有吧?

自行车是保底。

虽然现在工人的待遇高,但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想要攒一辆自行车,也不是那么简单。

“师傅,广播里说小孩子多吃水果好。”

宋向阳避而不谈道:“冬天了,也没别的,就买了点苹果,不值几个钱。”

如果是普通上门,宋向阳就厚着脸皮不带东西了。

但今天不一样。

他今天是有事相求。

前不久,他的一个同学返城,先是去知青办,只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接收单位。

没有单位。

那就没有收入。

70年代待业青年的苦,后世人怕是不懂。

进屋坐着聊了一会,宋向阳道明来意。

“师傅,我们厂里还要人吗?我一个同学,他回城等了有两个月,也没单位接收。”

“不要编制,临时工都行。”

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别,临时工既没有住房分配,也没有医疗保障。

不过,在知青返城的大背景下,一个临时工作,也能让知青们抢破头。

“我们组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人员满了。”

林武峰坦言道:“其他组的事,我也管不了,这样吧,回头我帮你问问。”

“谢谢!谢谢师傅!”

听到后面那半句话,宋向阳连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