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振兴东汉 > 第九十五章 集邮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羽的骄傲,不允许自己不被委以重任,但是他又自矜身份,怎么说…

简单来讲他就是不屑去争功,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所以他开口了,同样也打乱了刘备想要让徐晃上的思路。

刘备闻言一怔,他素质这个二弟的脾性,关羽向来尊重刘备的意见,但是…既然关羽已经开口了,就已经是站在了台上了。他知道他若是开口说出本来的决定,关羽是不会怪他的,但是一定会让关羽下不来台。

所以刘备决定,改变自己的决定…

一方面,徐晃一上来就被委以重任确实是很难让人接受,这一点上,赵云不同,他来到刘备麾下之前,就有不少人认识他——夏侯兰、关羽、韩当、崔博、孙昶…

徐晃,除了和关羽交流过外,谁又了解他?还有一点,出身问题,这就不提了。

“嗯…”他朝着关羽点了点头,“可也,使公明为云长之副可否?”

刘备是不想失言与麾下诸将的,所以还是带上了徐晃的名字。

让徐晃任关羽之副,也算是和他之前说的相符,这次…提前磨合一下也不差。

徐晃还是一副感激地模样,不断朝刘备方向投以感激的目光。

关羽捋了捋胡须,望了眼徐晃,面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但是诸将的表情却是有点儿…一言难尽,场上有些人的名儿可是一直没被叫到的,譬如张飞…好吧,他太莽了;还有蒋奇,他完全是属于那种边缘化的人物,重任是捞不着,但是刘备也没有亏待他,这就很难受了——但凡有点热血的,谁愿意尸位素餐吃白饭?

蒋奇没听到他的名字,是有点儿失望的…

再说孙昶,他本是崔博之客,算是崔博借给刘备用的,没有他的名字也在常理中。

还一个名儿没被提到,那便是周泰。

周泰倒是没流露出太多的表情,他自认不笨,但是他机变不足,根本就不符合刘备所说的要求。而且他不太想出去执行任务,在他看来,守卫刘备,远比这些重要太多!

只是让他想不通的是…人家一队两个人,都是一文一武的,怎么地这关羽的副将是一壮汉?

而在场还有没被叫上名儿的文士么,有!张钦和简雍这俩。

张钦不必说,亦是和孙昶一样的性质。

但是简雍就不一样了,他自幼和刘备交好,正式入伙也早,才智、政务什么的也算是纯熟了,除却个人行为上有点缺陷,当然这个不算什么,根本就不妨碍这次行动嘛!

“玄德…”简雍和刘备的关系不错,他当场就站起来了,“为何不见吾名耶?”

这在场的,从称呼上就能看出关系来,叫“大哥”的有俩,关羽、张飞,叫“玄德”的也有俩,崔博和简雍,剩下的基本都叫“明将军”。

不是说叫明将军的不受重用,但一定没有叫字来的亲密。

刘备虽说现在身份地位上来了,但他不喜欢因为称呼而让麾下诸人感到生疏,他不反感别人叫他的字。

“宪和若也走了,尚有孰可助我一臂耶?”刘备微笑着对简雍说道。

这句话是实话,刘备这些家底,这一次洒出了绝大半,在他们未回来之前,刘备的势力将跌至谷底…

若是王允那老儿,选择在刘备力微的时候暴起发难,哇…那可太难受了!

常说的有一个词“有备无患”,刘备既然敢将他们一把洒出去,就一定会有后手来应对的。

刘备朝着左右两边拱了拱手,恳切地说道:“王子师在窥,诸君未被备点名者,担子亦是不轻,还请宽宥…”

简雍乃止,蒋奇心中的略微失望也消散得一干二净。

五路人马的统领者已经选好,一切尘埃落定…只待刘备下一步的指示。

……

凡是有士卒调度的任务,从来都不是说走就走的,从兵马分配道粮草调度,它都不算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刘备临时起意,将每路的士卒増至了八百,五路共计四千人,按士卒:民夫为1:1来算的话,就得派出八千人,压力大否?

大!归雒阳的时候,就做过调查…在册的人口就只有大几万人,完全不复往日盛状。

崔博现在亦是为此次的行程而忙碌——与旁人不同,他带的目的是更多的。

第一是执行刘备下发的任务,征男丁,第二,就是见一见豫州在后世有大名的名士们,算是既公且私。

崔博手写了几个名单,呈于了刘备,他是开府将军,能自行征辟属吏,崔博此行是想准备好的,直接让刘备提前准备几封征召书~

那布帛上内容呢是崔博写的,再有刘备加上的卫将军印玺,其名单上就有荀彧、郭嘉、陈群…这仨都是颍川的,剩下的还有些空白布帛,只加盖了大印的,凡十张。

多了也不怕多,刘备恨不得让崔博给他府上的职员给填满呐!经崔博一提醒,其他四路,也同样带上了这个任务。

不使野有余贤这话过分了,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寻找一些有才华的士人!

崔博呢,为了这次行程,还专门去做了功课,这不…他就先去了光禄勋寺,去寻那荀爽。

……

到了光禄勋寺,崔博直直往了荀爽的办公室。

说道这个部门,崔博有点儿惭愧,一天打渔十天晒网,说的就是崔博这一号,任了议郎之后,他就没来过寺里几次。

一进门,荀爽正伏在案上奋笔疾书,崔博拜曰:“博见过荀卿!”

荀爽一见是崔博,便停下了笔,然后起身相迎,边起身还边念叨:“似崔郎这般…怕是出任长吏得晚上个数载呀!”

崔博大窘…

荀爽这明明就是对崔博有意见了,此公对他极看重这点儿他也知道,但是…崔博就搞不明白,他一议郎,怎么地就得背上这么多繁琐的事物!!

“事务倥偬,荀卿宽宥…”崔博挠了挠头,小声BB。

荀爽哪儿能不知道,崔博先前就是在刘备手下干事儿,现在更是一党,忙起来那自然是连轴转。

“老夫可不只是说说!”此公忽然板起脸来,一脸严肃地对崔博说道。

崔博连忙点头,做出许多承诺,诸如“下次一定(咕咕咕咕)”的鸽语,这会儿是有事求助呢,得顺着荀爽的意思来~

为了讨好荀爽,崔博还问了几个关于经学的问题,荀爽听到这个就很来兴趣啊,他本就是个经学大家,当官呢…也只是应了朝廷的征召,不是爱好,更像是一种责任。

荀爽快乐,但是崔博并不快乐,谈着谈着崔博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关于“字典”的概念了。

字典在汉代时候有吗?答案是有的,和帝时期,许慎许叔重着了《说文》,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起源,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了。

《说文》好用否?好用是当然的,在这个时期,饱学的儒者们,都是学习过的。

崔博对着这本巨作是抱着敬畏的态度的,但是对于后世看过《新华字典》的他来说,还是有些“从奢入俭难”的感觉。

一个是当时没有反切,注音很困难,例A字读若B字…对于没有基础的人,不认识A字又不认识B字怎么办?很僵硬是不是?

崔博当时看得时候就是一脸懵逼的,要知道他当时已经是通了几经了,但还是会有些字不认识,每每对字有疑惑,他便会去寻卢植,好在卢植其人博学多闻,能给崔博一个合理解释…

那若是乡里稚子得乡儒教《说文》呢?谁能保证乡儒就一定是对的?误解误传难免贻笑大方~

听着崔博说《说文》有不尽善的地方,饶是荀爽脾性好,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荀爽对于经学方面,涉猎可以说是极广,于训诂之学上,也略微有些研究。崔博有才华,他是听说过的,但是没听说这小子这么狂啊,不是说荀爽盲目地崇信先贤,实在是崔博的年纪太小了!

而训诂学又实在费时间,可以说,没有年纪说这话=放屁!

但是崔博能是普通人嘛!肯定不能呀!咳咳…作为一个经常翻阅字典的后世来者,他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就提出一个字来,比较常用的字——大,意思就可以沿用《说文》之中的,音呢,崔博提出了一个概念,声母、韵母,读作ㄉㄚ。

没有用拼音,那玩意儿对于当世来说,太太太太过新奇,根本就推广不开~而是用的汉语注音符号,崔博能记得这个,还真不算是机缘巧合,从小就喜欢翻看字典的他,对于汉语注音符号的了解,可谓是极深。

饶是如此,这还是会让一个没有接受过相对概念的人很难理解,荀爽正是如此,他正端详着崔博写得东西呢,崔博口出狂言,但后面也有举例论证,这可得好好看看哇!

一看,懵逼!再一看,还是懵逼!这就是荀爽的表现——“阿博所写何也?”

哈,这你就不懂了吧!崔博神秘一笑,然后继续给剩余三十几个符号全都写出,最后一起给荀爽加以解释——也就是分别读了个音出来,这是最直观的解释方法!

崔博解释之后,荀爽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他明白了崔博的意思,但是尚需时间来进行消化和理解。

注音符号吼不吼啊!当然吼啊!在这个老师给学生解释读音能解释成“甲读作乙,乙读作甲”的时代,这个东西的好处可想而知,至少…当遇到不会读的字的时候,嘿,翻翻字典,哦…会读了!写两遍,就记住了!

一部《说文》够不够这个时代使用?说实话,勉勉强强算是够用,崔博搞一套“新”注音出来,为的是什么?

往小了说,当然为的青史留名啊!这多大的功绩啊~往大了说,无论学术还是历史,都需要准确性!

画面再度回到现场…

荀爽那是多敏的人啊,崔博说了一遍,他仔细思索了一会儿,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哦…大字拆开,读作“得啊”大!旦字拆开,做作“得安”旦!这“ㄉ”就是读作“得”;“ㄚ”就是读作“啊”;“ㄢ”就读作“安”…

想通了其中原理的荀爽宛如是如获至宝一般,不断看着竹片上的内容,不断在别的牍片上写上字,来印证、诵读,得到的结论就是,非常准确!

崔博微微一笑道:“此物若是荀卿喜欢,便赠与荀卿罢!”

这玩意儿呢,他是记在脑子里的,有没有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而荀爽的人品也很坚挺,他是信得过的,此公是不会贪这个功的!

荀爽自然是称谢不已,他小心翼翼地将那竹片收起,用布帛层层缠住…

崔博想起到这光禄勋寺的目的,但觉自己不容易——为了讨好人荀爽,反复绕圈子装个不同凡响的逼,才让此公心情大好!

嗨!这可太不容易了!

于是图穷匕见,崔博提出了他的目的——“小子欲往豫州一行,途径颍川,素闻荀卿后辈皆是才俊,今朝廷缺少吏员,卫将军欲征、举荀卿子侄…不知荀卿可否做书一封?”

荀爽的子侄辈…还真不少,但是崔博后世听过名儿的好像就那么几个。

这会儿呢,天下也没有割据地那么分明,荀爽作为长辈,也没有说是吧自家后辈当做鸡蛋,给放到不同的篮子了这么一说。

按荀爽的意思,为刘备所征,便是为国家效力,没什么不好的。

所以他也没拒绝,当即就写了两封书——一个是荀谌、一个是荀彧,他那后辈没想着隐居的、到了出仕年纪的,也就这俩了。其实荀爽的儿子也有,但是他得避个嫌。

荀爽得了崔博的注音符号,如获至宝,而崔博得了荀爽的介绍信,亦是若获至宝…

那可是被称“王佐”之才的荀文若啊!

崔博大喜过望,连声称谢,而后他就辞了荀爽,转身往下家去了~

嗯…就是那个看起来和“鬼才”郭嘉很有关系的廷尉郭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