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振兴东汉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荀彧出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时代的道德要求是儒学主导的,要求规范还是要与君子看齐。

但是崔博背后说袁绍的坏话,自然是算不得君子所为。崔博的表面行为当然也是朝着君子看齐的,但是实际上,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君子。

可能是一时情急,崔博就说了一大串袁绍的“坏话”,好吧…事实上崔博就是给袁绍的所作所为说出来罢了。

郭嘉是袁绍的粉丝,但其为人率性、不太尊礼法,崔博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但是这荀彧不一样,他可谓是一个真·君子。

待到荀彧问出那句话的时候,崔博就觉得——好像有点不妙了…

荀、郭二人能引为同道,可能就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譬如:就目前看来,他俩对那袁绍都颇为好感。

“此博亲眼所见。”

崔博有没有说谎呢,当然是没有的,这些话大部分是事实,少部分是他猜测的。

有板有眼振振有词,他这一说他是亲眼得见的,诶…那可信度就很高了!

就看着荀彧在那儿苦苦皱眉思索呢,崔博趁机就换了个话题——“荀君可想过入仕么?”

汉代入仕的途径就那么几个,说真的,荀彧若是想入仕是极简单的,阴修那是肯定愿意给举孝廉的名额给他的,公卿也会愿意去征辟他,比如…这刘备就愿意啊!

好吧,其实还是崔博让的…

崔博从袖中掏出一张缣帛来,然后起身送到了荀彧面前。

没错,就是崔博让刘备写得征辟书!

“我与那卫将军刘备乃是故交,此来颍川公干之时,他特让我带个话来,咸可见于此书。”

其实他带着来的那十几份征辟书,都是一个模板写出来的,也就名儿不一样了,剩下都是一毛一样的客套话。

“承蒙卫将军之厚爱…”荀彧先是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然后对崔博说道,“还请崔议郎给彧待句话,我才疏学浅,恐难当重任。”

好吧,崔博无奈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荀彧是真的不想入仕耶…还是压根就看不上刘备?

博非彧,安知彧之想法?

接下来就陷入了无尽的沉默之中,荀彧可能是想着拒绝征辟之后有点不好意思,崔博就想着如何转换话题。

面对着荀彧,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崔博想通过问对的方法来了解荀彧的才能,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说白了崔博若不是后世来者,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平庸人,而荀彧则不然,其本就应是这时代最闪耀的星辰。

如今历史已经偏离轨迹了,崔博作为后世来者的优势减少了很多,比如这未来走势如何,他是真的看不出来,所以想让这荀彧说说他的看法的。

忽然崔博做了叹息状,口称:“皇皇炎汉,历桓、灵之二帝,亲小人、远贤臣,此汉之倾颓所在;

北地屡遭鲜卑寇边之苦,西凉常披羌酋逆反之难;

又经黄巾之造逆,遭董牛之霍乱,如今却还有那袁本初、北匈奴…

我大汉…何日能再复兴?谁又可振兴呐?”

对于桓、灵二帝的批评,崔博是从来不忌惮的,因为大家也是这么说的。

小人说的是宦官、贤臣指的是士人。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桓、灵二帝做的,其实没那么恶…

东汉自光武帝以来,制度就已经定下了,世家会想方设法的夺天子的权。

遍观东汉帝王,不是重用外戚,就是亲近阉党,反观那留有清名的名士们,哪怕是任了高官,也是那种无实权的。当然也有例外,就似胡广那种圆滑的。

但是…他们是真的远离了有些有才能的贤臣,就拿个活生生的栗子来说——卢植。

崔博的老师曾再光和元年上陈八事:一为让州郡用良;二为宽赦被禁锢的党人;三为安葬宋皇后的亲眷;四为优待王侯之家,以防变乱;五为征召像郑玄这种有才有德之人;六为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核;七为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八为建议刘宏不再私蓄财产。

啧啧…你看看,这八个建议,大部分是有实际意义的提议,剩下的也都是为了朝廷、天子的名声着想的,结果那刘宏愣是不听。

这能怎么办呢?批评就完事了奥!

桓灵二帝不作为,这几乎是士人们公认的,崔博说这话,正是想勾起那荀彧的认同感。

荀彧问道:“至尊尚在冲龄,以崔议郎之见,上有贤明之姿否?”

部分士人想要从皇权中瓜分一部分出来,恨不得天子越傻、越弱越好,而有一部分士人,还是想着天子贤明的。

当然他们理解的贤明,与劳苦百姓们想到的不同~

崔博摇了摇头称:“未可知也。”

实际上他确实不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这刘协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政务什么的完全与他无关,既然没涉及到,那么崔博就无法客观、公正的去评价刘协。

现在呢,刘协年纪太小,远没有亲政的能力,所以崔博还是没办法去评价刘协。

刘协聪敏是没问题,但是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局势稍稍稳定下来,四方之事却忽如水火,朝廷实困弱也!”

这句话倒是真的,其实若只是袁绍和北匈奴,还不足以动摇炎刘,但是…若是历史再向原本的历史发展呢?那袁术、孙坚再去割据,那刘焉再言米贼拦路不奉朝贡,当汉廷的威仪降到最低点的时候,还是会像原本历史那般罢…

荀彧低声叹了一口气道:“是也,我本以为大汉多历艰辛,危如累卵,能安天下者,当为袁绍也,今日听君之言,却是截然相反…”

啧啧…果不出崔博所料,这荀彧就是这般想的。

崔博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一个问题来:“设绍果如我所言,朝廷当何为耶?”

他做出假设,就是想听听荀彧给他捋一捋,要知道…这厮可是个“预言家”。

荀彧紧接着说了一句让崔博摸不着头脑的话来:“设袁绍反、则天下声讨,设天子反…则绍必占大义!”

天子会造反吗?会!在原本历史上,刘协就造过曹操的反…

但是现在…这刘协年纪还小呢,且不说能不能造反,就算造反又与那袁绍有什么关系?

崔博不解其意问道:“此何意耶?”

“听崔议郎的意思,那袁绍与王考、许攸有所勾结,然未成废立之事。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奉诏扶着少帝继位,后会卓入京,擅行废立,废少帝而立陈留王协为帝,斯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绍为士人楷模,拥趸无数,若其发天下士人出声,强言当今天子弑兄弑母,其结果未可知也!”

崔博闻言大骇,这一点…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因为他知道,少帝刘辩是牛辅所杀。

但是袁绍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可以拿这点去声讨刘协!

袁绍不尊汉廷之号,到这儿差不多可以解释的通了,因为袁绍压根儿就不认刘协这个天子,他若是听了刘协的命令,那他以后的说辞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

荀彧…真可谓是人杰啊!崔博自问不如远甚。

他掌握着很多信息,分析了很久,到头来不如荀彧从别人口中听来,又在短时间内得出的结论啊!

真是太失败了!

崔博扶了扶额头道:“真是从未想到,多谢君之点拨!”

一番话证明了荀彧的才力,这种人若真是投到了袁绍营还被重用的话,而且他还尽心尽力地为袁绍所用的话,那真是太可怕了。

荀彧就这么一点,崔博就知道那袁绍的胜算在何处了…

通胡或许只是佐料,正餐可以是另立天子,与刘协分庭抗礼!

在原本历史上,他不就这么干过么?他想的是立刘虞为天子,但人家刘虞是个聪明人啊,没跟着袁绍作死。

不知道此世将会如何啊…

崔博细细一想其中后果,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呐。

“卫将军才兼文武,志虑忠纯,彼幽州人也,少年时尝言“生当做卫霍”;逢黄巾事,其被征为步兵司马,讨凶除逆,因战功迁为常山国相,后因师卢公被宦官所谮,不就,卢公得释,乃就任,在任间颇有政声。

会董卓入京,卫将军尽起常山之师,会义军于荥阳,愿勠力为国者,仅二三也,似袁绍等,皆惜身之辈,独卫将军刘备、车骑将军曹操愿西行攘凶。

此又复社稷存亡之际…荀君当真不出仕么?”

这下…荀彧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陷入了思索。

崔博给刘备的履历说了一遍,看似像夸,实际上还真没有夸大其词,人家刘备的履历就是这么的漂亮呐,无论行为、功绩、道德都没得污点呐!

荀彧怎么说?他是个聪明人,刚开始崔博说完袁绍的坏话直接让荀彧出仕,他做不到啊!

但是从现在看来,那袁绍似乎是真的有问题,因为他从崔博的行止中看得出来,那反应是认真的…

当然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作伪、表情可以作伪,但是要看他的目的何在。

崔博有什么目的,让荀彧出仕,这对崔博有什么好处?好像是没什么好处的,有的也只有为公之心啊!

“你待如何?还是欲北上追随族兄投那袁绍么?”荀彧忽然将头一转,问起了郭嘉的看法。

郭嘉这一会儿,可是出奇般的没有发言呐!

相信崔博所言,郭嘉心中已有定论。

郭嘉低声说道:“先去见见罢…且就当游学了。”

荀彧点了点头,友人的性格他也知道,就让他去亲身试试罢!

“那我将陪着崔议郎走一遭罢。”

言罢,荀彧朝着崔博深深一揖。

国家丧乱,哪个有志之士不想着为国效力,以升天子之阶?荀彧学得是圣人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是他的终极追求。

崔博见状大喜过望,称善不已,然后又从怀中掏出荀爽与的书一封,送到了荀彧面前。

这封书信崔博本身想着一开始就拿出来的,但是他仔细想了想…着请荀彧出山,就似那考试一样,如果崔博一开始就给荀爽的介绍信拿出来,那就等于是作弊了~

不若现在拿出来,反能让荀彧高看他几分呐!

荀彧看完荀爽的来信,心情是颇愉悦的,他的尊长虽多,但是尚在人世且亲近的就荀爽一人呐,得到荀爽家信,荀彧自然是喜不自胜的。

“呃…敢问崔议郎,家叔父现在身体如何了?”荀爽有痼疾,这个荀彧也知道,于信中他这个叔父哇,是对崔博一顿夸,想来关系是不差的,所以问崔博这个问题。

“博家中有一医者,据其言,荀公之疾可愈,只需调养即可~”

荀彧称谢不已,乃设宴款待崔博、郭嘉二人。

……

翌日,崔博等人还未动身往颍阴城处去,那颍阴县令便亲自来迎了崔博…

于是乎,崔博便带着大部队,驻入了那颍阴城。

有之前在阳城、阳翟、颍阳之事,那颍阴令也不敢说个不字,甚至早与那城中豪强沟通好了,自有兵勇奉上,其众虽不如阳城、阳翟,只有六百人,但也比颍阴要多。

要说这一路的收获…可谓是颇多了,早已达到了崔博心中的预期目标,当然也达到了任务的标准——原定的数量就是三千众。

结果崔博才至了四个县,就已经收获了四千青壮。

还顺便拐走了一大才——荀彧,接下来怎么着?还往前不了?这是个问题。

往前,固然会有不少收获,但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就荀彧那个说法来看…真的拖不起了!

于是乎就在颍阴县结束了,崔博使韩当带率众回京。

至于他么…他可还打算再见见这颍川的群贤~

阴修曾说过一串儿人名,荀彧呢他也跟崔博说了一串人名,只比阴修多而不比其短呐!

这些可都是人才,崔博是不打算放过他们的。

嗯…就按着名单上的名儿,一个一个来吧!

荀彧呢,是跟着崔博一起的,顺便再做个引荐人~

郭嘉还是想要北上去见那袁绍一面,于是乎就在颍水之北,崔、荀二人送别了郭嘉。

“此道祖之金也,此博之车马也,郭君一路北上,唯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