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此前刘备还真没有想到呢!
在这种时候,才真正能褥掉这群狗大户的羊毛。
什么?你敢犹豫一丝一毫?那就是你的觉悟不够!对汉室不忠!
所以当刘备这话后,众人都愣了…
此子真是忒地歹毒哇!
但他们又不能去反驳刘备的话,天子还坐在上头呢,刚才他们还口出大义凛然的话来呢。
他们是有苦说不出哇!
不过挣扎还是要挣扎的,就不反驳刘备说的,而是另辟蹊径,说出第二、第三乃至于更多的解法。
“前番董贼霍乱京师,内有仁人志士密谋图诛董贼,卢公是也,外有心向忠义之臣兴义兵以讨贼,卫将军是也。
今东北有伪帝立伪朝,可效仿前事,暗中交结冀州忠义之士,暗刺伪帝、二臣,又可发诏令使天下仁人志士兴兵共讨伪朝!”
刘备定睛一看,正是大司农郑佑。
好啊!
只听此言,不考虑前因后果的话,刘备都想给他喝一声彩了。
这机变能力,吗的绝了!
一面说…在座诸位有不少仁人志士,一面又说卫将军您是忠义之臣,算是两面都挺讨好的,又说解决方案,其套路呢,还是当时反董卓那会儿的套路。
想当初,有‘地下反董组织’,密谋设法刺了那董卓,又有‘讨董卓联盟’兴兵讨董,怎么看…大汉还都有不少的拥趸嘛!
众人一听那郑佑的话,皆点头称是。
首先这提议…不管好与坏,至少,能让自己的地保住吧!
何况,当时这么做还的确成功了不是?
有有一人附和道:“郑司农所言甚是,今朝廷犹困,不能遽而灭伪朝,长此以来,必损汉室威仪。
当连同志士同道,群起而攻之!”
呵呵…
刘备就笑了,这群人不知道按着什么心了,若是真想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蠢,如果…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不被剥夺,那便是坏!
缘何耶?
方法乍一看是没错,但却少审时度势的眼光。
当年起义兵者何人耶?刘备、袁绍、曹操、袁术、孙坚等辈也…
最后能坚持初心的,也就刘备和曹操二人而已,剩下的呢?
袁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袁绍跑不掉,那袁术呢?他既为袁氏子,哪儿能脱得了干系?再说孙坚…在克旋门关之时,那孙坚可以说是颇显风头,本来呢,刘备也觉着这人是诸人中较为突出的那位呢。
未曾想呢…最后还是回到了长沙,连个招呼都不带打一声的。
而且呀!借着兴义兵,诸人可是征了不少兵马呀,这对朝廷到底是好是坏耶?懂的人自然懂!
董卓缘何能逞凶?还不是他有兵!冀州为什么敢独立?还不是袁绍有兵!那些人且就不提了,反正也都是…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再搞这一套?是嫌这天下还不够乱么?
“郑司农之言,实在不敢苟同,若兴义兵,再来一个‘张绍’,谁人复可制?
这就再按照郑司农的意思,再兴义兵讨‘张绍’,若又出一个‘李绍’,又有孰人可制?
郑司农啊,还需看清楚其中利害啊!
至于交结那冀州义士,由备看来,还颇可行,不若郑司农专此事…如何耶?”
言罢,刘备抛出了一个‘你还是太乃义乌’的眼神,由后者自行领会去了。
郑佑:…
“若按卫将军所欲为者,又太过长远,非一朝一夕旬日半月可以完成,朝廷威仪每况愈下,依卫将军之见,当如何处?”
又有一人抛出了一个问题道。
是啊,刘备只是提议了,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备究竟想做什么。
刘备的提议对吗?方向那是绝对没错的,但是他的必要条件是雒阳要有足够的民,来让他暴这么多的兵。
这么多民怎么养活?朝廷不可能见天发救济粮的,种田养活自己顺便交税岂不美哉?
美是美啊…但是地从何来?
这正是刘备当时说的第二句话,他要求在场的官吏捐出自家的地,以为迁民耕种。
这就触犯到他们最根本的利益了!他们能答应否?
当然不能,但也不敢明面里拒绝。
郑佑说的第二条路,被刘备驳倒,紧接着便有人向刘备发起了第二波的冲锋。
还是不反驳刘备暴兵的想法,就不自己提第三条路,而是让你刘备自己说,因为你丫的提议有个致命的缺点——耗费时间周期太过长久,真要是能暴兵十万,那也肯定是许久之后的事儿了。
反正这伪朝每存在一天,汉室的威仪就会损失点儿。
刘备盯着那人的脸,却始终想不起来那人姓甚名谁,面对那人的问难,刘备只呵呵一笑道:“国家强大,民众安居,方能不怒而自威,朝廷兵不满十万,无以慑万方,复又谈何威严,当今之计,唯有先让朝廷有足以震慑不臣的实力,才能彰显朝廷的威仪。
若真是凭着臣属之强,而非朝廷之盛,汉室难免沦为周室!”
往前想想吧,周时分封制,个个王公侯有实权,有兵力,但凡有点儿实力的,表面都尊着周天子,暗地里却想着问鼎天下。
现在若是助长地方势力,只怕重蹈周室覆辙!
“所以…按照卫将军的意思,还是像先前讨伐匈奴那般一样,还要等吗?”
刘备没有否认,他的意思就是再等!绝不能在这种存亡之秋涉险,一切都要最稳妥才能行事!
其实刘备是爱博的,但是仅限于小事,对于这种事关国家安危的,他从来都很谨慎,只因这大汉…它经不起折腾了,不允许刘备去赌博了。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兼袁绍颇得士、民之心,冀州更是富庶之州,若绍愈盛,乃至不克,卫将军你必难辞其咎!”
那人拂袖一扫,冷哼一声,头偏过去扬起,不再置刘备一顾。
说得那叫一个有底有气的,那叫一个掷地有声,那叫一个铿锵有力,既如此…
刘备还真不妨发个誓:“若真有那么一天啊…我刘备,愿自裁以谢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