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向祁山堡指挥部上报了驻防方案并陈述了理由。
刘正看了郭淮和鲁淑的汇报内容之后,总算是明白了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将士的负重变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将军却没有及时的调整参考数据。
“统儿,大战之前,前线军演很重要!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郭淮的部队到了街亭,运动速度下降了三成,体能消耗增加了三成。要是没有新的数据支持,参考荆州集训的数据制定作战计划,那后果不堪设想!”刘正说道:“咱们不能想当然的制定作战计划,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并掌握最接近战场的各项数据。”
赵统立即安排人起草奏章,准备提前梅园总参谋部推演临战军事演习的可行性。
赵云也觉得兴汉军需要在知己方面下功夫。以前的地盘小,军队的调度大多是在中原一带。至于北方边境线上的驻军,基本上是就地招募。梅园只负责提供编制和满足前线将领的装备订单。
如今兴汉军的编制数量趋近于饱和,梅园要是再像以前那样不加约束的既给编制又给装备,只怕会不堪重负了。
两百万野战军,再加上一百多万地方州军。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所需的军费开支,已经影响到了兴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兴汉国,再也不可能对军队实行粗放式管理。兴汉军进入了有攻有守的新阶段,各地的兵力配置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队的训练就很关键了。即招即补的编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战争的需要了。
就拿华阴大战的事情来说,邓艾奉命主持攻势。按照惯例的做法就是在弘农一带就地征兵,编制进入潼关镇帅军。
可是以弘农周边的实力,有能力供养三十万兴汉军吗?更何况兴汉国地方数千里,要是每个地方都搞出一支规模巨大的军队。梅园有能力提供补给吗?
当年刘正主政梅园的时候,提出了军队拿军功换前程,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编军队的战斗力问题。
可是随着兴汉国的发展,战场逐渐的向外推移。几十年的国泰民安,让兴汉军的八成部队无法参与真正的战斗。
梅园总不能闲时缩编,战时扩编吧?毕竟有一句老话叫做有备无患。真要事到临头了,根本就来不及满足战场的需要。
前线有战能撑死,后方无战得饿死。单线作战的后果很严重,兴汉军内部的军功平衡,成了时下最新的热点。
军相姜维明白,军队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紧缩编制就得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各镇帅军面临的情况不同,一刀切只会越搞越糟。
总不能今日潼关镇帅军有战斗需要,就胡乱的放开编制;他日祁山镇帅军有战斗,再让汉中方面临战扩军。要是永安镇帅军拿出作战计划呢?招募一批新兵,编制投入战斗,那不是瞎胡闹吗?
姜维坚持认定一件事情——各镇帅军具体的编制,必须要有一定的配额,并且不能胡乱的扩编和缩编现象。毕竟常备军才能维持较高的战斗水准。
特别是成建制的装备和兵种的存在,对于将士的训练程度和个人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梅园平衡各方,即便是没有战事,军队的数量也得保持正常的规模。
兴汉国的边境线很长,东南西北都有驻军。可是总不能四个方向都发生战事吧!特别是北方边境线上,丁零人失去了几座大城之后,一路向西逃离。
没了大型势力,再保持巨大的军队数量,那就会形成冗兵冗费。可是缩编也不成啊!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重启战端?缩编容易扩军难!特别是承平日久的时代,裁军容易,只是习惯了安逸的军人,重返部队还能有战斗力吗?
梅园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胡乱的扩军了。至于载军,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掉哪个都不行。总不能前方胡乱的招募大军,后方胡乱的给编制,到时候军队的补给怎么办?
姜维认为,刘正主政时代的兴汉国,由于梅园的威望不足,军队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给编制和装备让前方将领自行招兵买马,有利于迅速的扩充兴汉军的实力。
军功换编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编部队的战斗力问题。同时也让兴汉军的凝聚力达到了短暂的巅峰。
可是如今的兴汉国天命所归,一亿五千万的人口也保证了兵源的绝对数量。兴汉军的常备军数量已经饱和。再加上梅园的威望和政策引导,若不加以限制,那会让前方将领穷兵黩武。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容易发生战事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前线将领掌握的军队多了,会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呢?
怪不得人主总是会忌惮前线将领功高盖主。要是让某位将军长期掌握数量庞大的军队。即便是将军没有反意,那些升无可升的有功将士也会推动该将军造反。
邓艾在潼关主持的华阴攻势,其实就是姜维对全国兵力调动的一次尝试。
潼关的常备军是两督人马,大战期间从荆州,并州和大草原调了三督人马加强给邓艾指挥。
后来潼关战事告一段落之后,抽调的三督人马又有了新的安排——王林回转落日城;庞会重归并州马超麾下;郭淮调入祁山堡,用以加强赵统的兵力。
这样一来,大战期间前方是关注的焦点,梅园也有足够的警惕之心。大战结束之后各自归建,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尾大不掉的事情。
全国兵力调度,是梅园兵力饱和之后的必然选择。姜维的调度,既满足了各方对军功的需求,又恰到好处的实现了前方将领的战略意图,还避免了尾大不掉的隐患。
各镇帅的常备军,可以保障地方的安全,只是需要大规模征伐的时候才启动调兵程序。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减轻梅园的军费负担。
当然了,赵统的奏章所讲述的情况,就是从千里之外调兵的后遗症。好在前方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姜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郭淮提议临战举行军事演习,为随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最新的有效数据。姜维认为是务实的做法,不仅可以解决知己的问题,还可以让将士们自行调整,尽快的适应战场环境。
兴汉大帝刘立第一时间就御批了军相姜维的“关于全国兵力调度与磨合的工作报告”。梅园总参谋部积极行动,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计划并通报全军照准执行。
兴汉军屯长以上将领副职不定期轮换制度政策的颁布,让兴汉军将士在适应新型调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兵源素质具有地域性,大范围轮换可以让各镇帅军的基层将领得到有效的锻炼。至少在完成大战调度的时候,不会在物资准备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
有了梅园总参谋部的政策支持之后,街亭前线的郭淮和鲁淑对于固守就更有信心了。
“老鲁,你说以前要是有这样的轮换制度,咱们至于在街亭布防的具体方案上左右为难吗?”郭淮把手中的政令交给了鲁淑,满腹牢骚的问道。
“老郭,兴汉军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就不要抱怨了,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正理!”鲁淑害怕郭淮越说越离谱,忙插开了话题。
街亭防线的布置进展很快,不到两月,就已经初具规模了。随着大战的临近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兴汉军的军报评论说:“街亭奇盾依托老城布局,郭督帅可否首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