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 第八十五章 势如破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得知了朱厚照出兵交趾的消息,满朝文武就如鲠在喉,感觉不借此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都对不起自己的十年寒窗,打算给朱厚照施压,以免因为陛下的“一时糊涂”,堕了大明的国威,说大明以强凌弱。其实他们最怕的还是以后史书上记载此事的时候,说“朝臣皆为帝之走卒,不循祖制,不谏忠言,毫无古之大臣之风也。”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出兵交趾并不符合他们士绅的阶级利益,毕竟就算将那交趾打下来了,又要花多少精力钱粮占领和控制呢?自己还能去那交趾购置土地不成?

好在有了“大明精工”这个纽带,朱厚照已经将这群世代与国同休的勋贵们牢牢的和自己绑在了一起,所以如今的朝堂可不是这些文臣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群勋贵可不怕后人会指责他们什么,更加清楚跟随陛下亲征,收复失地的军功是有多么宝贵,况且此次出征几乎是零风险的。看着唾手可得的功劳,可不能让这群只知道动嘴皮子的大臣给毁了。

“交趾本就是我大明之土,莫非收复失地也有错吗?”襄城伯李全礼首先发起了反驳,他可不怕这群大臣对自己打嘴炮,毕竟这么多年下来,被他们指责鼻子大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己不也照样是自己的逍遥伯爷。

“襄城伯莫非是不把太祖放在眼里?太祖在位时曾下令将这交趾列为不征之国,襄城伯这样说,将祖制放在哪里?”一个六品言官也开始为背后的靠山冲锋陷阵。

“成祖当年已将交趾列为我大明的一个布政司,此地本就为我大明之土,你又将成祖放在哪里?”看着一个小小的言官也敢如此质问自己,襄城伯也来了火气。

“那么敢问襄城伯,这太祖和成祖是何关系?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莫非襄城伯不认自己的父亲了吗?”看到这个大老粗上钩了,这么小小的言官开始出言讥讽。

“你!这……”襄城伯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大老粗,玩起文字游戏怎么可能是这群靠嘴吃饭的言官的对手呢?一时间哑口无言,又气的满脸通红。

看着两方人马开始了一番唇枪舌战,眼看勋贵阵营就要败下来,英国公张懋只好上前开口。

“这位大人说的对,既然如此,那就请你亲赴交趾,劝陛下回京吧。”

看着英国公上前了,这名言官可没有怒怼国公的胆量,一时间也不敢言语,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靴子。

“不如诸位大人与我们一起,共赴交趾,迎回陛下!”英国公环视一圈,重重的开口道。

“英国公说得有理,在这里动嘴皮子是没有用的,不如大伙儿一同去交趾,迎接陛下!”修武伯沈恩开口附和。

他们这群勋贵读书是不太行,但是论起身子骨和行军打仗骑马,是可以吊打这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臣的。虽然奔赴交趾会有些劳累,但一想到打下交趾的大功和这群文官的表情,大家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一听要奔赴交趾,想到要去那不毛之地,诸位文化人顿时就想到了圣人高级的自己的“君子不立于危墙。”所以说不能怪自己不忠不义,不敢去迎回陛下,自己可是听圣人的。这么一想,心里顿时就好受了不少。

刘健作为在场文臣的领头羊,看到没人敢反驳英国公的话,也不得不出面调解了。好在二人私交还算不错,所以言语之间自然不会针锋相对。

“英国公所言甚是,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陛下为了百姓亲征,将国家政事交由我等,我等又岂能擅离职守呢?”

听着刘健的话,这群文臣开始来了自信,有了反驳的灵感,是啊,我们要是去了交趾,谁来治理国家大事呢?

“依我看,不妨我们众人联名上书给陛下,请求陛下早日班师回朝。”

听着刘健的解决办法,双方人马都很满意。对于文臣来说,不用亲自奔赴那穷苦之地,又能留下一个“进谏君王”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勋贵来讲,他们可是知道自家陛下的秉性的,若是这群大臣真去了陛下还可能会听,但如果只是写一封信去,陛下肯定看完就当废纸扔了。

于是,由刘健亲自持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好文章。大抵就是夸赞朱厚照的圣明,夸他解决了积弊已久的土司问题,夸他给了百姓一个好的生存环境等等。写完以后,先交给了张太后过目,并请张太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张太后思念和担忧自己的儿子,看完以后也就签了字。随后京城内六品以上的官员和所有的勋贵也都一一签名,检查无误后再交由通政司火速送往交趾。

时任刑部尚书的江若琉也没闲着,自从被诸位同僚当作了叛徒,江若琉就决定要一心一意抱紧朱厚照的金大腿,只要有机会都必定向朱厚照表一表忠心。

于是每天下值以后,不顾一天的劳累和家中几个小妾的嗷嗷待哺,江若琉都是亲自赶去如今大明日报的办事处,与一干大明日报的人员商议如何为朱厚照宣扬功绩。

在朱厚照大量经费和黑白两道的关系扶持下,如今的大明日报已经初具规模,光落榜的举人就有三十多个,还有想要投机取巧的进士甚至是一些小官在此任职。想要来这个机构工作,可不光是有才华就够的。按照朱厚照的要求,对每个前来应聘的人员都要进行“政审”,确定其忠君爱国,当然,最重要的是忠君,再考察其亲朋好友恩师至交是否有曾经站在陛下对里面的人,在通过“政审”后,才有资格参与下一轮的选拔考试,最后才能在此任职。

所以如今的大明日报可谓是人才济济,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耗时三天,几篇名为“破千载羁糜,救万千百姓”,“跟着陛下大土司,农民翻身把歌唱”等文章开始横空出世。

经过层层筛查后,就开始大量印刷,因为娱乐匮乏,又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大明日报的销量极大,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南京魏国公的帮助,大明日报还成功的开拓了南京市场,所以说朱厚照的丰功伟绩顿时就家喻户晓,两京百姓也开始称赞自家的这位好天子,又一次为朱厚照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

在看我们的小朱同志,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打到了开垫的地盘上。因为有了两个邻居乌辅和岩州军民的奔走相告,所以说开垫的百姓也是喜迎王师,只有不长眼的小小县令妄图凭借自己手中的五千民兵与朱厚照决一死战。

尴尬的是,这县令的命令才下达,手底下的五千民兵就包围了县衙,师爷亲自将县令手刃,随后又带着开垫的军民百姓大开城门,迎接朱厚照的到来。

看着这群可爱的百姓,朱厚照一如既往的豪气,当即下令开放开垫境内的所有府库,将所有钱粮一律分发给百姓,还派了人去维持秩序和保障公平。

拿到了真金白银和粮食的百姓纷纷高呼万岁,当地的士绅更是害怕朱厚照将屠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纷纷自发募捐,献上了二十万两白银和大批的粮食给朱厚照一行人。

朱厚照连连推辞,可是越推辞这群士绅就越害怕,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到位,咬了咬牙,又加了十万两白银,这才让朱厚照勉为其难的收下,这群当地士绅也才放了心。

想到自己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反抗就连收三地,还获得了各地军民士绅商贾献上的共计七十余万两白银,朱厚照就笑的合不拢嘴,对这交趾朝廷也是越发的轻视。

已经将此前答应的每人二十两银子的赏赐分发到了每个士兵的手里,朱厚照也不贪心,直接就下令将到交趾以来收获的所有银子交给李寻欢统计,答应回京以后各家平分。

听到这个消息,这群勋贵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果然跟着陛下有肉吃啊,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祖宗为什么这么的忠诚,纷纷对朱厚照死心塌地起来。毕竟这才拿下了三个地方就有了七十多万两银子,就算是四十几家勋贵平分,少说一家也是十多万两银子的进账啊,甚至有人已经在开始谋划要交多少银子给自家的老爷子,自己又要漂没收多少了。

来自京城由太后,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的联名奏疏也终于送到了朱厚照的手中,看完以后朱厚照也是一脸无奈,果然熊海波还是把自己“出卖”了,不过这也是人家的分内之事,也怪不得别人。

随后看着这密密麻麻的名字,又叹了口气,觉得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曾经跑去了边镇,可是刘健带着一干大臣跑到边疆将朱厚照给劝回去的,如今他们只是写封信来,朱厚照已经很满意了。

“刘瑾,你给他们回信,告诉他们朕根本就没去什么交趾,只是去丽江黔国公府上休息了几日,明日便启程回京。”

等刘瑾写完以后,朱厚照也不计较刘瑾那歪歪扭扭的字,叫来了随行的四十多个勋贵,也纷纷签了字,在让人快马送至京城。

反正自己是皇帝,自己说在哪就在哪,不信你们来云南找我啊?至于这交趾,不是那钦的败兵在做乱吗?与朕何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