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第238章 海军基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钦差大臣米柱突然出现在泉州,而且是持圣旨,负皇命而来,这引起了当地的震动,在平时,这些官儿们就是父母官,说一不二的存在,而现在,多了一位婆婆了,幸好钦差行辕不设鼓,否则击鼓鸣冤的刁民都有。

钦差大人的行辕,戒备森严,封锁线扩大至附近三条街,这是生人勿近,确实,除了他锦衣卫一系的人,谁也无法进出。

米柱的身份特殊,作为东厂和锦衣卫首领,他在京就是说一不二的主,在地方,更是无人能制,对付巡抚一级,要知会朝廷,对于其它的官员,米柱想收拾他们,就是一句话的事,这样一位大神在地方,大家是寝食难安呀。

大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仿效宋制,在一个承宣布政使司(省)里设置三位最高长官: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和都指挥使,以分管民政、司法和军事。

布政使向户部报告,按察使向刑部和都察院报告,都指挥使向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报告,三司之间互不统属。

这种事权分割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不便,于是出现了巡抚一职,明代巡抚的设置,有其明显的阶段性,总的趋势则是逐步地方化和制度化,即由中央的派出大员向地方的军政长官转化,由临时性的差遣向永久性的机构转化。

作为三司的上级,总揽一省军政大权。在一些重要军事区域,巡抚之上又设总督,以管辖数省,比如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

督抚本身没有品极,但可以通过给总督加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衔,给巡抚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衔来定品级。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和江西的胡宗宪,不仅有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的加衔,还是从一品的少保,属于明朝少见的超级总督,因为加衔的缘故,总督又被敬称为部堂,巡抚被称为中丞。

李逢春以礼部右侍郎、左春坊学士出掌地方,这是算不是什级平调,堪至是下贬,以他的身份,加东阁学士衔就可以入阁成为宰辅了,皇帝与大臣商议,李逢春的资历过浅,不如出巡地方熬一些资历吧?为什么来福建,这就离不开米拄的推动和皇帝的布局了。

李巡抚在米柱抵达闽地的次日抵福建,受到了当地官员、百姓的热烈欢迎,米柱也在其中之列。

李暮拿下马尼拉,确是打乱米柱的计划,按米柱的计划,他们在大陆某地为基地,然后开发宝岛,黑水舰队以宝岛为大本营,北上折腾日本,南下染指马六甲,都可以,给过五年的准备,扬帆启船,开发他的澳洲,然后向澳洲移民。

现在,他宝岛未到手,长鞭难及的吕宋倒是到手了,让米柱觉得十分被动了。

在前去会见李逢春之前,米柱先召见了泉州知府刘守仁、漳州知府黄诚平,两位知府平日里相互较劲,争第老二,现在同时被东厂督主叫来,不知何为何事。

他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也可以不听米柱的,但他们相信,触怒米柱的,下次来的就是缇骑。

因为在请贴的同时,附带罪证若干,都是他们何时贪污多少的记录,这让他们十分害怕。

在钦差行辕正堂,米柱端坐如山,他一指下首的两副伽锁和两堆金子,说道:“金子伽锁任君选。”

刘守仁和黄诚平别无选择,以他们屁股的屎,米柱弄死他们,就是一句话的事,与其下狱论死,不如从了米大人,有米大人这大树乘凉,又有银子拿,何乐而不为?

所以他们双跪下,口称道:“大人在上,请受下官一拜。”

米柱又多了俩鹰犬,他为什么要收买这两货呢?因为他看中了一块地。

这就是泉州和漳州之间的下门。

厦门在后世是一个经济特区,大城市,但他作为一个成建制的城市的历史并不长,在很长的时间内,厦门包夹于泉漳两府之间,处于一种妾身未明的尴尬状态,甚至引起了泉漳两地的争夺。

下门在宋朝时,它被称为嘉禾屿,这座岛屿当时隶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元代时,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军事据点。

从明代起,下门在军事上变得重要起来,由于外国人,主要是日本商人,出现在中国海岸上,政府开始重视起近海的岛屿,出于安全的原因,明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军事卫所体系。

沿海设立了许多军事据点,在福建有五个卫,每个卫管辖五个所,最初,泉州永宁卫下辖五个所,在永宁卫设立后不久,中所和左所移到了下门。于是这个岛屿就被称为中左所。

大约同一个时期,在1384年,建了一道加强海防的城墙,这座城第一次被叫做厦门城(大厦之门),或者方言发音哑门,当代文学作品喜欢用更富于诗意的名字鹭门来称呼这座城寨,并称呼这座岛屿为鹭岛,因为这座岛屿处处可见白鹭,或者这个岛屿的形状像一只白鹭。嘉庆年间,位于浯屿的海军基地撤回了更易于防卫的厦门岛,下门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

明朝中期,下门设立了一个海关检查站,以便监管进出海澄港的船舶,由于厦门地处泉-漳两府交界处,它往往成为两地官员抢夺的一块肥肉。从行政上来说,厦门属于泉州府管辖。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占据了九龙江口的战略位置,它被形容为漳州府的咽喉。

漳州的官员们充分意识到厦门的有利位置,就商量着要设法将这个岛屿吞并,让它归漳州府管辖。在设立海澄县时,这一想法被提出来讨论。泉州的官员反对这一规划。因为他们坚称厦门离同安县的大陆部分只有一英里,比起漳州的门户,它更是同安的咽喉,这一争议并未持续下去。万历三十年,漳州方面派出一个小分队去巡逻这个岛屿,泉州的官员们视之为对他们的权力的侵犯,他们力争保持对这个岛屿的控制,但并未立即奏效。

与此同时,泉州的官员试图从漳州那里刮走海运收入的油水,并期望把下门提升为一个独立的海运贸易中心。

万历三十一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划分泉州和漳州贸易范围的方案,前者只去东洋(吕宋、马鲁古、苏禄、文莱等),而后者去西洋(其它南洋国家,如暹罗、马六甲、柔佛、爪哇、巨港等。按照这种方案,台湾、琉球和日本也被划分到第一类。如果这一方案被采纳,下门将代替海澄成为海关机构的所在地。这一谋划意在增加泉州的海运收入。漳州官员们理所当然地断然拒绝了他们同僚的方案。

他们担心这一主张无疑会危及漳州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并抽走他们长久以来所享有的海关收入,由于官员们的强烈反对,这一计划无法实施。

为了断绝泉州官方的念头,漳州一位叫王智聪的专门负责海关监督的同知建议将下门的检查站移至厦门和海澄之间的鸡屿岛,王驻于海澄,他本人是漳州府的官员,自然希望将检查站从厦门移出。

在厦门他无权指挥地方官员,这让人备感尴尬。当岛上隶属泉州的民政和军事官员挑战他的权威时,情况变得更糟了,他声称鸡屿作为检查站的位置更好,因为它更靠近海运中心海澄。更为便利的是,它处于后者的管辖之下,朝廷批准了这一迁移。

尽管检查站被移走,在万历四十五年,泉州官方终于成功地接管了厦门城寨,并在上面驻扎了军队,但是长久以来的争夺并未结束。两年后,漳州官方再次提出吞并下门的主张。这次就连岛上的士绅也强烈反对,因此行政变更并未发生。

在现在,尽管下门作为没有行政建制的城镇藉藉无名,只有军事功能为人所知,但它在泉漳贸易群落中已崭露头角。它是附近为国内外走私者提供庇护的恶名昭彰的岛屿之一。

在海澄于1567年升格为行政区之后,厦门由于派驻官员稀少,格外受到走私者的青睐。在海澄贸易必须办理官方手续,这正是行政设置变更的目地所在。贸易商们难免陷入各种繁杂的手续当中,因此他们更愿意在远处的海岛上做生意。对于商人们来说,海上巡查队是一种便利,而非麻烦,因为辑查员大多从当地招募,依例在贸易中占有股份。在海防官员们心照不宣的保护和关照下,贸易商们较少受到骚扰,更容易得到放行。

在16世纪期间,当地、日本和葡萄的走私者和海盗在浯屿和中左所颇为活跃。一旦他们对贸易规模或者地方当局的压制感到不满,就会大肆劫掠这些岛屿,在上面建立自己的走私巢穴,以便深入大陆,尤其是同安和海澄,其后荷兰人也如法炮制,为了与福建人贸易他们开始打中卫所的主意。

厦门地名的来源,当为下门(位于海门的下方)的雅化,大厦之门,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这是一块宝地,不但引来荷兰人的觊觎,连米柱也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