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第466章 准备进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里卓图办事是牢靠,为人也忠诚,打仗也勇猛,只是他就不是一个当老大的人,至少没有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素质。

这大军都集结了,却为粮草的事发愁,这么多人吃喝拉撒,让他操碎了心,完全是愁死了。

另外有一点,林丹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是获得了各部的认可,成为了共主,但是经此一役,各部汗还会遵敬他吗?那时他们不管是挟大汗令各汗还是架空大汗,蒙古都是乱成一团,受苦的终究是牧民,这该如何是好?

马里卓图只好将手中的粮草发放,暂时满足他们再说,毕竟要让他打仗卖命,不给人吃饱,这也不是个事。

后勤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仅仅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足以全盘概括。如果你足够细心,便会发现后勤状况本身,足以作为审视某方军事力量的晴雨表。

后勤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仅仅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足以全盘概括。任何连饭都吃不饱、武器供应都衔接不上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在残酷的生死之争中笑到最后。同时,那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也道出了保障后勤供应的艰难程度。

林丹汗麾下的察哈尔蒙古士兵,打仗完全需要自备一切出征口粮,他们是以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为参照标准。在不进行大量劫掠的情况下,大汗的士兵们需要为自己准备米、肉干和早期的原始奶粉,同时为自己配备三五匹马,分别用于远距离行军与作战,这些马可以运载东西,必要时也可以作为粮食补充。

但这一次他们本土作战,又是为大汗而战,许多人却认为这钱粮必须由大汗出,否则谁为他卖命?砚在大家是找马里卓图,谁叫他是大济农。

林丹汗的蒙古部队大体上保持着原有传统,然而,在草原经济衰败的二百年,成吉思汗时代的标准无疑是难以为继。林丹汗也不可能有统一各部的铁木真实力。尤其是农业产区的面积狭小和产量问题,让普通士兵也很难吃到自产的米。作为应对方法,蒙古人就更加依赖明朝的贸易和增援,甚至长期同山西北部的白莲教社团进行走私。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后勤水平依然是不足以支撑大军使用的。

这也注定了林丹汗的最终失败,现在每年都有蒙古人逃往内地,逃往大明当兵。

林丹汗唯一可能用于分配的后勤物资,应该是在草原上异常珍贵的食盐。但分配本身也绝不可能过于公平,免得混日子的人会破坏古老习俗。

林丹汗终究只有一个破产版的小型蒙古帝国。

对面的明军,完全是没有粮草的问题,他们本身就准备了不少,加上攻下白城,他们又邀获了不少,完全可以满足大军所需。

虽然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每个士兵能送到嘴里的能量源都不会一样,但明军大体上继承了两宋时期的口粮标准,通常以每人50天作战时间进行准备,并让单兵自己携带其中的三天份额,余下存货才由辎重车或骡马运输。

明军标准,进行战役部署的一线部队,被规定要吃到由肉沫粉制成的麋饼。可以在开饭时水泡开喝,也能在条件不允许时直接口服。同时还要配以由米糊晒干制成的皱饭,或用杂粮制作的杂饼。为了给士兵调剂口味,也会配发油麻丸或乌梅。若士兵只是在某个据点驻防,则口粮标准就会立即下调,水泡饭、盐块和粗布醋干。但无论哪一种套餐,都不可能让士兵获得足够的能量与蛋白质。军官与头面人物的层层回扣,也让士兵口粮被屡屡打折。

但皇家陆军不同的地方,就是绝对不克扣军粮,而且会在军粮上作文章,士兵作战,使的都是肉干,按后世酱肉的制作标准,美味易食。

每一个出战的士兵都会发一个战时粮包,确保他们在两军对垒或厮杀之间的休息时间可以获得补充,以免出现肚饿而打不动的情况,一场仗一旦开打,并不是到饭点就停的,双方一旦抄家伙杀红了眼,就是不死不休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充足的体力可以让士兵保持更多的优势,加大存活的机会。

两军打累了中场休息之时,吃几块肉干喝几口酒,对士兵来说,作用不下于盔甲。

马里卓图就是知道粮草的巨大重要性,这才重点关注此事,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让他们吃饱,就可以打败这些敌人。

蒙古大军在明军攻占白城第二天,就派游骑对他们进行封锁,三天后更多的蒙古军杀到,完全对城中进行了封锁,他们除了可以放飞飞鸽和飞鹰之外,一匹马也走不出蒙古大军的包围圈。

就是飞鸽和飞鹰,也让人一一截杀,没有能飞出蒙古,这些飞鸽飞鹰送至马里卓图处,他和他的军官们是干睡眼,他勉强认得是什么?大食人的字,草原上还是有大食人不远万里来交易的,但加ABCDE又是什么意思?他们想破了脑货,也不知其中玄妙,只好扔出一边。

蒙古人是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速战速决,现在己入冬了,天气寒冷,雪一天比一天大,根本不适合在野外活动,每天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就是可以勉强供大军吃饱喝足,但这么冷,打仗也是一个难题,其它还好说,可以戴着手套,但是弓箭手就不同了,戴着手套,大失准头。

更要命的是,明军住了城里营地里,他们可以避风避雪烤火吃肉喝酒,而他们则在寒冷的风雪天气中挨冷挨饿。

而且粮草充足的明军不怕等,他们会有援军来,大明大将贺世贤率领十万大军猛攻科尔沁部,就是为了接应他们这支孤军,蓟镇、宣府、大同都有明军出动的消息,可以这么说,明军有大举出动之像,他们居然要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大打一仗的心。

所以蒙古四大部落决定,第十日发动全面进攻,争取一战而入,至于他们会不会以林丹汗作威胁,大家都说好了,不怕,该打就打,必须像当年明人皇帝被捉一样,不用顾忌,全力以赴的打,不能因为一个人而令三十万蒙古好汉畏首畏尾。

他们也想学明人,另立新汗,以号令诸部,但他们手上没有黄金家族嫡系的人在手,推出去大家会不服。

至于其它王系的,没有说服力,这年头的蒙古,谁人不和成吉思汗扯上一点关系?都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除非是以武力一统草原,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否则谁鸟你。

蒙古帝国的所有大汗,例如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都是由库里尔台大会所推选出来的。时至今日,库里台大会在突厥民族中则用来指现代的议会和国家大会。

蒙古的可汗一直是通过库里尔台大会来选举的,从成吉思汗一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把议会制转变成世袭制,在蒙古制度中有规定:如果一个部落是某个人打出来的,他就可以决定把可汗位置传给他的儿子。

在蒙古帝国时代,忽里勒台大会是皇室及部落的聚会,除了用来决定、策划及分析军事行动以外,还会指派领袖及给予他们地位和头衔,成吉思汗这个可汗封号就是于1206年的库里尔台给予铁木真的。

大多数重要的战争,都会在类似库里尔台的聚会里策划,而在整个蒙古帝国里,较低级的头目及将领亦可召集较小的库里尔台会议。

不过,无论一个库里尔台会议是小还是大,都必须要有部落的长老出席,因为他们亦是军事行动的负责人。因此,在当年窝阔台汗及蒙哥汗两位君主离世时,蒙古军人都立即从维也纳及叙利亚撤兵,返回蒙古举行库里尔台会议,使当时的奥地利及马木留克王朝的军事压力得以消除。

他们这一次也想开一次的,召集全蒙古的部汗们前来参加,但时间上不允许,各部分散在万里之地,信使来往都要一月,加上部汗们赶来、开会,没有半年办不成。

天知道半年之后,这里会发生什么事,明军不是跑了,就是援军来了。他们仓促之间集结的三十万大军也无法在野外支撑半年。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包围的,不是一群绵羊,而是一群恶狼,稍不留神就会反扑和咬你一口,连皮带骨扯下一块肉来。

所以他们不开大会,只是不开大会,有点草台班子的样子,别的部落,只怕会不服,但是没有办法,十天之内,他们必须发动攻击,久拖对他们不利。

而且忽喇忽刺、卜力兔、吴克善都另有想法,等灭了这支明军,攻下了白城,他们可能会有所提升,那时他们再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岂不是更好,说不定可以谋取更多的好处了。

大伙儿都在野望,黄金家族统治草原三十五代,但如果他们后继无人呢?总不能让草原一直无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