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春秋大领主 > 第560章 新元戎,新玩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多以为这一次机会来了的中等贵族,他们对事态的发展其实是感到懵逼的。

压在头顶上的那些家族不出事,他们哪来变大图强的机会?肯定是巴不得几个强大家族一一倒下,好吃着倒下家族的“血肉”来发展自身。

吕武很清楚就是举国那样的心态,才导致晋国的内乱远比其余诸侯国更严重,并且显得尤其的血淋淋。

在很多时候,吕武总是能够提前察觉到动乱的迹象,再根据判断赶紧地选择好定位。

然后……

邯郸赵要隐退前,吕武跟着赵旃狠狠地从秦国那边刮了一层,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人口。

郤氏完蛋时,阴氏非但没有遭到牵连,甚至没人将阴氏也一同视为需要消灭的敌人。

在当时,因为失去了所有话事人,郤氏的很多附庸将吕武视为唯一能活命的退路,使得吕武率领的这一路军一路走一路接受投降,根本没有产生什么损失,一个个吃的那个叫满嘴流油。

他们真正开始交战的对象是栾氏,关键栾氏对抵抗吕武这一路大军也不是那么坚决。

那是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吕武跟很多“卿”的关系都不错。而那是建立在吕武懂得进行取舍的前提之上,该舍弃什么利益就果断丢掉。这样的人,谁都觉得识相,要动手也就不会那么坚决。

什么反复横跳?失败了才叫反复无常,成功了该定义为深谙审时度势。

没办法,诸夏的文化就是这么的博大精深,同样的一件事情会因为所产生的结果不一样,拥有截然相反的解读方式。

成为“卿”之后的吕武其实已经很避免再改变立场了,态度坚决地跟魏氏保持盟友关系,对其余卿位家族则是保持中立。

知道“中立”有几种解读方式不?区分“绝对中立”、“有限中立”、“搅屎棍般的中立”。

在多种“中立”的玩法之下,欧罗巴人最为会玩。他们所谓的“中立”就是绝对不第一个冲上去搞事,一旦发现能占便宜也绝对不甘落于人后。

吕武将自己的“中立”分成两个阶段。

先玩“有限中立”那一套,也就是不第一个“首发”,有人来邀请搞事进行选择,谁将被干倒的话,站出去该占便宜就占,占完了便宜再保住要完蛋的一方。

现阶段?吕武觉得自己应该转换“中立”模式,进入到“搅屎棍般的中立”状态。

不懂什么叫“搅屎棍”外交模式,可以去查一查英吉利持续了三百年以上的国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玩法。

国家内乱嘛?当然不止晋国一再发生,存在区别的是其他诸侯国的影响没有经过那么大。

这个是取决于国际上的地位差距,再来就是同样作为贵族,拥有的实力与战斗力方面的差别。

很多诸侯国的贵族反抗或想得到什么,他们在本国公族强势强大的局面之下很快就被扑灭了。

某个国家不强大,他们内部打生打死根本无法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谁又会去多看一眼呢?

所以了,作为当时两大霸主的晋国和楚国,哪怕是出现了很小的内乱,其余诸侯国一直注视着晋国和楚国,明明不大的内乱却是总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力,乃至于出现改变国际形势的后续。

要不是楚国内乱,郑国敢去攻打蔡国吗?很明显是不敢的。这个就是强国展现出的影响力成果之一。

这一次晋国的元戎(中行偃)遇刺身亡,一旦让郑国那边得到消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就是楚国和晋国要相继陷入内乱,产生的想法绝对是:不趁这个机会可劲地蹦跶,简直是对不起老天爷给创造的绝好机会啊!

士匄提出关于郑国的疑问。

吕武的回答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范氏的主要利益是在南面,他们对郑国关注力度大很正常。

先前的瓜分盛宴中,范氏又暴露出对东面的战略意图?可见他们认为自己能兼顾南边和东边。

以范氏的实力,盯上南面和东面并不显得过份。

吕武在阴氏并不强大时就盯上北边和西边,很多察觉到家族来看是不自量力。

当时很多家族就等着看阴氏的笑话,哪能想到阴氏联合魏氏将西边搞定,对北边的战略意图也能有实现的那天?

“我听闻诸国控诉范氏收费过重?”吕武提起了其它的事情。

范氏在“虎牢”收过路费是一年前才刚执行,一下子就让很多诸侯国搞得难受了。

周王室那边的反应也很大,他们得知前往“洛邑”进贡的诸国使节团也被范氏收过路费,旧恨带着新仇一块控诉。

士匄一脸诧异地说道:“我家之事我自主,何错之有?”

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啊!

现在是“实封”的制度,谁的地盘就是由谁来做主,其他人怎么能指手画脚?

士匄又说:“范氏未对众家(特指卿位家族)收费。”

吕武也就是提醒一下,很是仁至义尽了。

士匄……,或者说范氏不听?他们就一再获得眼前的利益,再搞得各国水深火热,进而败坏范氏的名声呗。

今天,士匄来找吕武为的是攻伐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事。

他们早先约好了一块去那边玩耍,范氏为了解决那边的麻烦没少对阴氏让利,才能吕武在某些事情进展上得以那么顺利。

按照士匄的提议……或者说要求,范氏需要阴氏至少出动一万骑兵。主持征讨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人则是士渥浊,副指挥由吕武指定。

士渥浊是士匄的叔叔,同时出动的还有士裘(士鲂幼子,别出为彘氏)。

出动一万骑兵?吕武对此没什么意见,甚至觉得范氏有些不够大气。

他们之前还约定连魏氏一块带着玩,后面士匄反悔了。

在征讨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事情中范氏占着主导地位,对此吕武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前置条件是阴氏既然加入进去,该得的那一份不能少!

范氏认为魏氏属于可有可无,不想再增加一个分食的家族?当然Ojbk的啦!

反正吕武已经提过,是士匄进行了拒绝,魏氏还能对阴氏有意见???

有谁认为自私?贵族什么时候在得利上大公无私过!

贪婪?那是范氏的事,阴氏决不背锅。

今年晋国将有两场战争。

四个军团一起东征算是国战。

范氏为主、阴氏为辅去讨伐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则是一种家族私战。

只要范氏不耽误国战,吕武没有理由制止,阴氏受邀参与进去也没什么好矫情的地方。

以前吕武关注国际形势,只不过能选择只关注哪一个或多个诸侯国,成为元戎就该是全面性的关注了。

今年的南方“主角”还是郑国,他们在攻打蔡国之后没有哪个强国站出来“主持正义”,很大可能会让郑国胆子变肥。

郑国有没有再攻打哪个国家的可能性呢?

吕武选择防范于未然,派出使者前往“新郑”进行警告,一旦郑国敢动晋国以及一众盟友,知道什么叫“勿谓言之不预”吗?

四个军团的组成上面。

中军由阴氏出动三个“师”,范氏出动一个“师”,剩下的那个“师”由其余中小贵族补全。

上军由魏氏出动两个“师”,范氏(士鲂)出动两个“师”,剩下的那个“师”依然让出纳赋名额给中小贵族。

下军的荀氏(中行氏)出动两个“师”,解氏出动一个“师”,邯郸赵出动一个“师”,剩余的一个“师”如中军和上军处置。

新军将祁奚怎么都要凑出三个“师”,赵氏则是补全一个满编军团的两个“师”,不再加入中小贵族的军队。

在进军的安排方面。

中军走的是过境“长狄”的路线,进军过程中会连遭遇到的“长狄”各部落一块收拾。他们将行军到齐国的北面,以即时需要从济水的某河段穿插南下,直接进逼齐国都城临淄。

上军则是借道卫国,脑子有病的卫君卫衎乖巧也就相安无事,精神病犯了则要遭到一阵毒打。随后他们会正面攻打齐国的西部地区,怎么打由魏琦决定。

下军是上军的一个补充,稍有不同的是他们会先进入曹国,再转道前往鲁国,又在鲁国与新军会合,两个军团一起从齐国的南部开始攻打。

新军的任务是,他们不是第一时间往齐国行进,需要先去“祭”地逛一圈,进入郑国行军。

如果郑军来战?新军就退到“祭”地加强“虎牢”那边的防御。

郑国没有任何动作?新军就直接从郑国控制范围转向东进,借道宋国、曹国,前往鲁国跟下军会合。

所以是,下军等不来新军就要独自攻打齐国的南部。

吕武的布置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纯东征齐国。

因为布置的关系,几个军团的“将”只需要完成大方向的战略目标,其它则是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同时,没有第一时间获得纳赋名额的其余贵族,他们需要随时等候召唤,不是加入到东征齐国的行列,要准备随时增援到郑国耀武扬威,有可能爆发交战的新军。

祁奚在得到任务之后脸色彻底不好了。

新军那样的行军路线,有那么点吕武要让他们单独刚郑国的意思。

新军里面有三个“师”会是公族凑成,赵武的两个“师”也能视作公族的一部分。

根据郑国近些年表现出来的战斗意志,公族组成的一个“军”跟不知道会出动多少兵力的郑国刚正面?谁输谁赢方面其实很没谱,极可能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祁奚和赵武不敢拒绝。

国君表达了疑虑。

吕武又开始跟国君讲道理,笃定郑国现阶段不敢招惹晋国。

如果郑国跟新军交战?无外乎就是出现了错误判断而已。

作为领导者,谁敢保证每一个决策都不出现错误?

正常的国家没有出现意外第一时间追究领导者的做法,领导者是有“豁免权”这玩意和事后“弥补”特权的。

所以,第一时间该追究的不是做出安排的吕武,要看的是祁奚和赵武有没有丢晋国的脸,丢脸又是丢到什么程度。

过后,等吕武等人收拾完齐国,一定会南下帮新军报仇,瞬间再将错误进行“修正”的。

各项安排成为定局,人们的理解是,新一次国君与元戎的较量又是吕武获胜。

他们等着看新元戎第一次主持征战的结果,再来对自己家族未来数年或是数十年应该怎么站队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