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扎在宋人心上的那座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八章 扎在宋人心上的那座城

“损失了二万余百战老兵,又折了两员大将,金国奉表向北朝称臣,怕是要些年才能恢复元气了。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反而找不到出手的机会了。”赵佶看着谍报,叹息之余,也有点懊恼。

本来还担心寒潮下辽军在冰天雪地里被金军钻了空子,而导致了辽军退兵或吃败仗,毕竟他是知道历史上三国的结局的。所以才让韩世忠取消了进攻曷懒甸的计划。谁曾想,这天祚帝突然开了窍一样,居然挑出了这么两员生猛的将领出来,反而将金军打得损兵折将。谍报上并没有提及耶律大石与耶律余睹均是南府宰相张琳所荐,所以赵佶不清楚,还以为这天祚帝转性开窍了。

赵佶看着袁松辉、李师师与元惜三人道:“以天祚帝的性子,想来不会对金国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的。以阿骨打的才略,要不了多久,金国一定会重新崛起。而天祚帝此次亲征,收复了失地,也勉强算是胜利了。这样一来,会压下国内一些蠢蠢欲动的人搞小动作。局势一稳定下来,要想图谋北朝便有些难了。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直接从高丽出兵,先去将金国灭了。”

“官家,依臣看,金国已没有发展的空间,暂时不足为虑。向东南有高丽,势力很难扩充。向北,五国部已在其囊中。向西,天祚帝如今以耶律余睹为东北统军司统军使,驻守黄龙府、宁江州一线,金国难以逾越。”袁松辉对如今金国的情势看得分明。

赵佶笑了笑,说道:“以阿骨打的野心,绝不可能困守一隅的。高丽如今有鸭绿江,又有千里长城,势力衰减的金国与高丽扯皮互耗是下下策。唯一的办法,便是蚕食北朝土地,而这也需要前提。那便是北朝东京道的主事人不能是耶律余睹这样强硬的悍将。所以我猜,阿骨打一定会尽全力将他除掉或让他离开东京道。”

李师师与元惜相视一笑,说道:“十一郎说过北朝的皇位继承怕是会有隐患。如今耶律余睹立下大功,为天祚帝所信任,只怕掌握着北朝军政大权的萧奉先会不开心的。而且,耶律大石是耶律淳的人,还有耶律张奴上次亲征虽临时被换了下来,但他仍是手握重兵的实力派。所以耶律淳那里也是个隐患。”

“以目前情势看,若无十全把握,耶律淳不会轻举妄动的,毕竟他只是天祚帝的堂叔父。”元惜接着说道:“所以,看来看去,北朝要出问题的话,反而是耶律余睹那里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接下来,就看镇抚司与影月楼的了。”赵佶眯着眼睛笑了起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叶九郎是随着商团进入了幽州的,虽然辽宋之间又太平起来,盘缠仍然很严。由于双方都知道对方刺谍不断,对于入境的宋人,留守府的刺事局一向监察严密。而商团、使团更是双方都最为警惕的对象。

宋人仍然习惯将辽国的南京称为幽州,实际上幽州早已换了几次名字了,从幽州到幽都府,再到用古之以墨岁辨分野的方法,改称析津府,取“燕地分野在寅,为析木之津”之意。

临近开阳门,便可直观感受到这座雄城的气势,护城河宽约七丈,城墙高约三丈,宽一丈五。听说整座雄城周长三十六里,共有八个城门,二十六条街坊,居民有三十余万。

当年的太宗皇帝便是攻城不下,反在城外的高粱河被辽军打得大败,坐着驴车狂奔而逃。从而被后世戏称为高粱河车神。

城南有两座城门,东边的为开阳门,西边的为丹凤门。丹凤门进去,北面紧挨宫城城墙,所以一般不允许南朝的人从这道门进城。(有说丹凤门也是外城与宫城共用,但这与宋军攻取燕京的史实描写不符)

经过严密的盘查后,叶九郎终于进得城来,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穿汉服的汉儿、穿胡服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女真人,至于半胡半汉的,也一时搞不清楚是什么人。这里的汉人不仅精通汉话,也精通契丹话,生活习俗也多有胡化。

沿着大街向北,经过敬客坊、仙露坊、时和坊,赶去城北的市场。

叶九郎发现南京城的道路笔直、房屋排列整齐,如棋盘一样规整,坊与坊之间,皆有围墙、坊门,门上有坊门,完全是唐朝时的城市样子,想来也会按时开关,便于管理。

不仅城市布局如唐时,建筑物也完全承袭了唐时的风格。迥异于大宋建筑物正往高峻险峭的方向演化,南京城的建筑物横面更宽,用材偏大,斗栱粗硕,柱子更敦实。而且屋面平缓,屋脊从下向上看,如同雄鹰展开双翅,非常大气。

南京城有一纵一横两条大道,西东大街联通清晋门与安东门,北南大街联通拱辰门和开阳门。西城南边的显西门为大城与宫城共用,平日里并未开放。此外,北边还有座通天门,有一条大街直通宫城的子北门。东边还有座迎春门,有一条大街直通宫城的宣和门。

南京城内佛寺众多,散布全城,居民坊市多聚于城西北,归厚坊、显忠坊、永平坊、甘泉坊等等,二十六坊有小半聚集这一带。

天王寺是奉先坊与甘泉坊之间一座有名的佛寺,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佛家舍利塔供人们礼拜。

镇抚司的秘密联络点就设在寺外不远处的一座普通民宅内。

由于北朝与南朝双方的刺谍活动频繁,以商人、使者、游僧身份进入对方境内刺探消息,更是习空见惯。双方的有司,更是会对这几种人重点关注。

留守府的刺事局,是辽人专门针对宋朝成立的刺谍与反刺谍衙门,在赵佶成立镇抚司北衙前,一直在双方的交锋中占据上风,曾在澶渊之战后的辽宋和谈时窃取宋朝的三份预案,逼使宋朝以底线和谈。

叶九郎自然知道刺事局的谍子们刚开始时会严密监控商团所有人的动向,好在这次并不与司里的谍子碰面。上面这次派下的任务并非急务,只求稳妥,所以自己更应小心。

叶九郎跟所有初来的南朝人一样,每天除了去市场里买卖货物,也会四处去逛逛,看看南京城的热闹,甚至还去逛了几处伎馆。

三日后,叶九郎随着商团带着盐、布匹、牛羊等货物离开了南京城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