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卿见是高录事,茫然的摸了摸脸颊,手上皆是水渍。
许卿扯了扯嘴角,“被风迷了眼。”
高录事疑惑的招了招手,门窗未开,哪里来的风?
出了大理寺,夏末取来了马车等在大理寺门口,不多时,誉王便出来了。
夏末浅笑,“王爷,我们去何处?”
司马政聿看了看夏末,“先回都察院。”
夏末发愣,并不知道怎么去,“怎么去?”
誉王顿了顿,浅笑,“掉头,向左直走,再右转就到了。”
夏末点头,随即又听到誉王问自己,“你对都察院可有了解?”
对于都察院,夏末确实不知,以前虽听过,但大哥没告诉自己里面是怎么样的。
誉王听后道,“你既然是我的人,自然该知道一些。”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夏末驾着马车,“这个我听说过。”
誉王嘴角轻扬,“看来你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
夏末怔了怔,只听誉王继续,“都察院,最高行使官为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夏末默了默,“那王爷是何品阶?”
司马政聿笑说,“跟着我,你自然不差,你家王爷督察院一品都御史,可失望?”
夏末回头笑了笑,“王爷能者多劳。”
司马政聿点头,嘴角微扬,“都察院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夏末咂舌,都察院这么大权利,惠帝该死多信任他。
“监察御史可直接行使监察权,既受都察院的管辖,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统制而独立行事,有事可单独进奏天子。”
夏末忍不住问,“都察院这么大行使权利,陛下当真放心?”
司马政聿见夏末对政见倒有几分通透,“故而都察院历代皆是由陛下信任之人掌管。”
“都察院可派遣充任巡按者,则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都御史的职权总的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也就是为什么王爷可以去大理寺调取宗卷的原因是吧?”
听到夏末的询问,誉王赞同,“是,督察院更有弹劾之权,为“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记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以上三项为纠弹权。”
“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此为监试权;“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此为司法权;“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夏末想了想,问:“那都察院品阶是如何分的?”
“御史为正一品,月俸银一百八十两,禄米一百八十斛;左、右副都御史为正二品,月俸银一百三十两,禄米一百三十斛。其他人依品阶而推便知,越往后间隔会有所差别但绝不差。”
怪不得世人皆想做官,不仅有权,更有钱,年奉百余俩,足够过上极为舒适的生活。
夏末小心看了一眼誉王,“那太傅、学士什么的年奉几许?”
誉王浅笑,看向夏末,“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实际上,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庆国人才,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至于月奉,学士乃正五品,因是培养庆国人才故而奉银百俩出头。”
“至于太傅,便是太子之师,自然不能亏待,位列三公,官至正一品,奉银与我无二般。”
夏末朝司马政聿笑了笑,“我如今一品随侍,那月奉多少呀?”
司马政聿嘴角微扬,笑着看向夏末,“你算是亲王随侍,既然是一品随侍自然是一品。”
“至于月奉,月奉八十俩。”
夏末哑然,“也就是说我给王爷做随侍一月也有八十俩?”
誉王点头,“若是一品侍卫便是一百二十俩银子。”
夏末连连摇头,“我有自知之明,我这小身板,哪里能做侍卫,能服侍誉王已是祖坟冒青烟。”
誉王被逗笑,“谁这么告诉你的?”
夏末回头一笑,“不都这么想吗?我登州小老百姓,得誉王看重,一跃做了你的随侍,能不是祖坟冒青烟吗。”
司马政聿静静看着夏末,笑了笑。
夏末回头被誉王这春风拂面的笑意闪了闪,立即坐好拉好马车缰绳。
“停车,再走就过了。”
夏末连忙拉紧缰绳,回头尴尬笑了笑,夏末下了马车,搬过马凳,誉王下了马车。
司马政聿看着正侧身收拾马凳的夏末,微侧的脸,好看的弧度,肌肤白皙,细小的绒毛透着侧光多了柔和。
夏末收拾好,转头看向誉王,“王爷,马车停到何处?”
誉王仰头看去,“马官来了,带着宗卷,随我进去吧。”
夏末点头,抱着宗卷连忙跟上誉王的步伐。
都察院的布局与大理寺不同,一入门,两边游廊相接,院中空地点衬着山石,山石旁边中着数本芭蕉。
靠近游廊的处一棵西府海棠花,丝鼻涕翠缕,长势喜人,葩吐丹砂。
“好看吗?”见夏末一边跟着自己有一边回头张望,似乎很喜欢。
夏末浅笑,“竟然不知,都察院会种西府海棠花。”
司马政聿深深看了夏末一眼,“你认识西府海棠?”
夏末抿了嘴海棠是母亲最喜欢的,尤记当时府中,爹爹不知从何处寻了许多,栽种在母亲院子,每次花开时,满园各色海棠。
自己也时常赖在母亲院中,还偷偷摘了许多,让梅儿做糕点自己吃,父亲得知后吓了半死,把几株带有毒性的铁海棠连夜挖了。
夏末看了看誉王,“登州时在一富户家见过,当时开的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