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恶女速敲木鱼,功德每日加一 > 第147章 你知道我大周有多少农民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你知道我大周有多少农民吗?

“有几个原因,”齐漪翻着一本从镇上的办公楼取来的档案本,一边慢悠悠说道,“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有这群蛀虫在这儿,那群无钱无势的穷苦农民进不来。”

她这话说得轻飘飘的。

杨海花竟从里面听出了几分少见的悲悯气息。

她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半晌,才轻声道:“我以为小姐,不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齐漪听见这话,抬头,含笑看了她一眼:“你知道我大周有多少农民吗?”

杨海花想了想,才谨慎开口道:“很多。”

没错,是很多。

哪怕如今海权崛起,商人地位渐高,也形成了新兴工业的浪潮。

但最底层的农民,依旧很多。

人毕竟是要吃饭的,衣食如父母,这是千年下来的传承。

齐漪阖上书页,笑道:“准确来说,大约在百分之九十五。”

她穿越来这段时间,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除了刷功德点、练武精进实力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阅读上。

天启学院毕竟有官方做背书,它的图书馆,对于普通学子而言,最有价值的是功法秘籍。

但到齐漪这个阶层,她主要阅览的,是关于政府各类统计的复刻存档文献。

这种东西,是在民间的书店,绝对接触不到的。

大周自联盟起来这些年,粗糙做过几次统计调查。

其中,就有关于当今社会的各居民收入、职业、年龄等详细信息。

每一次得到的数据,农民占比,都在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这还是建立在有大量地方战乱,地方官员敷衍了事,难以计数的情况下。

实际,只会更多。

饶是有心理准备,乍然听到这个数据的杨海花心尖还是颤了颤:“九、九十五?有那么多么?”

不怪她产生这样的观感。

首先,她出生于东南沿海,本就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商人、工人等其他光鲜亮丽的行业占比是最多的。

再者,如今重获新生的杨海花,一直跟随在齐漪这样的顶级军阀千金左右,所见所接触的,与底层社会相距甚远。

感受到她的惊讶,齐漪唇角一翘,轻声道:“大周四海无闲田,但哪怕有这么多农民,还是年年闹饥荒,年年饿死人,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杨海花咬了咬唇:“因为战乱?”

“不止是战乱,”齐漪笑着将手上的档案往桌旁一放,悠悠道,“还因为有更多的当权者在囤积居奇。”

说到这里,她嘴边带上一抹嘲讽的笑:“你以为李泽镇要卖冬歌岛是卖国?实际上,在全大周境内,卖国者数不胜数。”

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商贾等有产阶级,但凡是手里头有点资源人脉和闲钱的。

谁没有在国外置过产?

就他们那点儿微末工作量和几乎没有的贡献与才华,哪儿来的钱?

还不是搜刮底层与国家资源得来的。

小至这磨盘镇的镇长武凯,大至某些大军阀,谁裤裆里头不揣着农民的血汗钱。

比如李泽镇的老丈人,前军阀杜家。

说举族移民,都就能瞬间完成资产和势力的转移,这还是明面上露出来的,暗中还不知道从大周转移走了多少资源呢。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多的,红石原少战乱,土壤肥沃,地形又极适合农耕,我放他们进来,也算是积德了。”齐漪真诚道。

这话她真没作假。

刚才城门口只是做个测试。

这不,功德点唰唰唰竟涨了1.6左右。

自从晋升至四阶以后。

齐漪再想升级,每级需要消耗4个功德点。

再像以前一样,做那种小打小闹的慈善,难免有点入不敷出。

把主意打到农民身上,并非是齐漪刚才听他们哭诉,灵机一动想到的。

她早在详细了解完大周的全局信息后,便有这个打算。

让农有所耕,看来在这天赋的判定中,她是积了大德了。

杨海花一时间听得有点神色复杂。

说实话,她对这位小姐的感官极其矛盾。

多数时候,她觉得对方是一个妥妥的当权阶级,天生的上位者,也是毫无疑问的薄情寡义之人。

但偶尔,譬如现在,对方又能猛然爆发出一些人性的闪光点,这光辉耀眼得让之前将她往坏处想的人仿佛一个小丑。

“在这边逗留三日,”齐漪笑着挥了挥手,“小满不在,应该被陈若南暗中叫过去了,你装作没发现,看看他们何时有动作。我猜,快了。”

杨海花低头应是,心中叹服。

……

接下来的时间。

齐漪处理了一些政务上的问题。

她翻阅速度很快,一目十行地连夜查完这些官员近些年的工作记录,第二日便精准发配了一些人。

她甚至还嚣张地放出话来,要在磨盘镇连查三日,看看他们这些年究竟是如何糊弄她的。

这样的狠话,配合做出的实际行动。

令一些原本正在摇摆观望的官员,也忍不住做出了决断。

虽然江雪梨也在旁边,但却并未阻止她发号施令。

毕竟齐漪改的第一条法规,就是准许在老家丢失了土地的农民移居红石原。

并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耕部。

新任了许多官员,专门负责分配解决农民的土地和耕种问题。

江雪梨觉得此举甚好。

若是她当权,也会这样做。

待以后他们坐稳红石原,再将人换成自己的就行了。

好的政策,可以延续。

这样,对于红石原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对于想要以红石原作为根据地的他们而言,根基越强,他们的上限便越高。

而且齐漪并未食言。

在一系列的举措中,也暗中将他们的人安置到了合适的地方和位置。

齐漪针对农民的这条新规一出,在红石原乃至附近的山州境内,都形成了不小的轰动。

也是时间还短,传播的速度有限。

而且最近绝大部分注意力,都被西北打仗以及冬歌岛一战吸引过去了。

不然,恐怕全国上下,都会因此震动。

不过,仅仅如此,也让许许多多农民闻风而来,政策改革者齐漪,又名声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