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花氏艰难发问,“你怎么解决的?”

“就直接问他呀,我问他愿不愿意娶我,他说愿意。”

“然后呢?”

“然后我们交换了定情信物,他说准备好了就叫人上门提亲。您是我亲娘,这不跟您先通个气嘛,省得您到时候搞不清楚给我拒绝了。”

感情还是自己姑娘先开口主动求嫁的。

连信物都已经交换了,花氏顿时凌乱了。

这都什么事儿哟。

也就阿庆干得出来。

“你...你这叫娘说什么好!”

“哪有人家姑娘连个正式门路都没过,自己就定下亲事的!”

阿庆摆摆手,“娘,不必说什么,您拍手叫好就成。您都能想到给他说亲了,说明他这人还算不错,定给我也省的您再麻烦。”

花氏一滞,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她原本是想让二人培养出感情,然后自己再示意李家上门提亲的。

谁知道女儿看上,就猴急得要将人定下。

都这样了,她也没办法。

只好抽个时间去见了李少珩一面,确认他并没有受到阿庆威胁,娶阿庆也是真心实意心甘情愿,心下才安稳一些。

李少珩先请了媒人上门提亲,得了首肯之后,这才正式带着提亲礼到赵家求娶。

正式提亲这天,李少珩是跟着自己的亲外祖父谭老先生过来的。

两家交换了庚帖,这亲事就算定下了。

阿庆握着李少珩的庚帖,嘴角压都压不住。

赵湛看她这不值钱的样子,只觉得好笑。

“收敛一点,下面的人都看着呢。”

没有外人在,阿庆才不管那么多。

“娘,庚帖我能不能自己收着?”

花氏一脸无奈,“你要喜欢就自己收着吧。”

真是女大不中留,还没成亲呢魂都已经跑到人家身上去了。

不过终于解决了阿庆的终身大事,花氏这心里也算松一口气了。

原本是要定下婚期的,可过完年开春之后大军就要开拨了,阿庆担心成亲影响她建功立业,所以在征得李少珩的首肯,又跟花氏商量以后,决定过两年再定婚期。

他们能否早些成亲,就看大军北上的进程快慢了。

这个年花氏留在江南跟阿庆和赵湛一起过的。

出了年去,赵益亲自带着田氏和两个儿子一起到了金陵,主持长子的亲事。

明王府的世子爷娶亲,场面自然热闹非凡。

更何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王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和资本,这场一方霸主与江南文人世家的联姻更受世人瞩目。

远在东都的韩钰当然也知道了。

“姓赵的真是好算计,单凭一儿一女的婚事,便将整个江南仕林的心收拢了。”

以兰、谭两大文人之首世家归顺赵家,任他韩钰想在江南做点什么,都会处处受限。

“若是再多生几个子女,这天下都不用打了,靠联姻就能拿下。”

这话就是单纯的挖苦赵益,嘲讽他拿自己子女的亲事换取利益了。

他心中是不屑,可有时候却也暗恨自己年轻时不多生几个孩子。

随便嫁出去或者娶进来几个,就能拉拢几大势力。

有时候联姻所带来的好处就是这么显而易见。

下面有些人虽然不认同,但也不敢公然反对他的话。

这种话不过是恼羞成怒之下的吐槽罢了,下面的官员显然也不会去触韩钰的霉头。

“皇上,西北军即将出兵攻打东都,是该拿出应对的章程了。”

出了元宵之后,赵益就下令各地将筹措的粮草、药材、布匹棉花羽绒一类的军用物资运往第一线。

这样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韩钰。

多说无益,尽管他从始至终都看不上赵益,却也不得不承认,明王和他的西北军,已经成为威胁他政权稳定的头号公敌。

韩钰平复心情开始跟下面的臣子商议应敌之策。

赵湛婚事后果,各地兵马便开始前往前线。

阿庆也披挂上阵,跟着赵益一起赶往雍州战场。

而赵湛则留在大后方处理政务,稳定局面。

别人是上阵父子兵,到赵益这里却变成了父女。

当然,女儿的实力绝对不比优秀的男子差。

赵益直接将手下一万的特战营军交给阿庆。

阿庆多年的军功和能力摆在那里,虽有小部分疑议,但也没人敢出声。

到了雍州前线的第一日,将领们便商谈到深夜。

直到亥时,赵益和阿庆父女俩才坐到一处用晚饭。

也就是今天,他们才能有时间坐到一起吃饭。

等开战了,有时候阿庆可能接连几天都见不到赵益一面。

赵益夹了两个鸡腿给阿庆:“这是咱们父女俩最后一次一起出征了,等打下东都,爹可能就不再出征了。”

阿庆知道她爹意思。

等拿下剩下的半壁江山,爹坐上那个位置,就不可能在随意上战场了。

听她爹说话的语气,阿庆心里很是安定。

战场上只要有她爹这个常胜将军在,她什么都不怕。

不成功便成仁。

无论是赵家还是远在东都的韩钰,总会有人主动踏出这一步。

晚饭用过,阿庆和衣睡下。

临睡之前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明天的作战计划,确定无一遗漏,阿庆才放心睡过去。

不过睡了两个多时间,外面便响起有规律的行动声。

阿庆立刻起身,她快速简单洗漱完,便套上铠甲拿上兵器出去集结部下。

卯时初,天色暗沉,只天边露出一片鱼肚白。

雍州城外一切都显得那般安宁、静谧。

在城墙上站了一晚上岗的士兵困意顿起,忍不住打起了哈欠,一个传染一个,城墙上哈欠声此起彼伏。

远方一片黑压压的东西在慢慢靠近,士兵下意识揉了揉眼睛,待看清来的是什么之后,他骇然大叫:“警戒!敌军来袭!有敌军来袭!”

他厉声嘶吼的叫声打破城墙上的宁静,很快,城墙下有很多士兵涌了上来。

不到午时,明王率领的西北军便攻破大门,阿庆亲手将他们军队的旗帜插在雍州城的城墙之上。

傍晚时分,阿庆浑身是血站在赵益面前。

“爹,朝廷这些人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刚露出败相,他们便举手投降。若是每座城池都像这样,只怕要不了一年便可拿下东都。”

阿庆虽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不现实,但她还是期盼这样的情况多一些。

在赵益之前的很多将领都喜欢屠杀俘虏,尤其是屠城示威。

赵益掌控西北军之后,却将不能坑杀俘虏这一命令写在军规之中,无故坑杀俘虏,不仅要被抹平军功,还要服三年劳役。

朝廷的兵马都知道西北军不坑杀俘虏,碰上注定要败的仗,他们自然不会负隅顽抗,反而会麻溜地举手投降。

这样至少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赵益说道:“对方主动投降,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若是这些人顽抗到底,对西北军来说也会造成多余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