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剑鸣甩袖子走人。

本来赶一天路就已经够疲惫的了,晚上还不让人安生。

看到乔姨娘那小家子气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搞得像她没有儿子一样。

她儿女双全呢,一个庶子也值当她脏了自己的手?再者她又不是那等丧心病狂连个孩子都要害的人。

乔姨娘要闹腾,那就让她闹吧。

只要她不管,该操心的人就不是她。

且看着吧,丈夫和婆母厌烦了处理这些琐事,遭殃的还是乔姨娘。

赵剑鸣一夜好眠,早上起来听香雪说昌哥儿喝了药倒是好一些了,就是精神很差。

肉眼看上去都瘦了不少。

赵剑鸣养了四个孩子,自然知道一场病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几个月大的孩子,生病瘦起来是很快的。

香雪:“今天一早少爷又去请了大夫看诊,瞧着小少爷怕是短时间好不了。”

赵剑鸣:“婴儿本就体弱,哪里受得住这番颠簸。若是我的孩子,可舍不得像乔姨娘这般。”

若是心疼孩子,就该尽快找个地方安顿下来,等孩子养好身体再走。

可她瞧着乔姨娘并没有这个意思。

用过早饭,大部队再次启程。

果然,用过几副药之后,孩子的病症倒是止住了,只是孩子折腾了这么久,看上去还是病恹恹的。

今天下午会经过一个县城,于夫人要乔姨娘带着孩子留在这里,养一段时间再走。

被乔姨娘找借口推了。

赵剑鸣说不管就真没管过。

又过了三四天,竟听昌哥儿快不行了。

那孩子吃不下东西,眼见着气息都开始微弱起来。

乔姨娘这才慌了。

赵剑鸣得了消息,带着人过去看望。

到那儿就听大夫说还是尽快让孩子静心养着,不要再跟着奔波,否则就该命不久矣了。

乔姨娘吓得脸都白了,她面色惶然看着于坦。

“少爷,求您一定要救昌哥儿!”

于夫人看着瘦弱的小孙子,眼里闪过不忍。

他们于家满打满算就只有三个孙子,少了哪一个都会让她心痛。

“阿坦,要不你跟乔姨娘留下,等孩子养好了身体再去东都吧。”

留乔姨娘一个内宅女子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也不方便,还是要有个男子在才好办事。

反正她们跟着老夫人的车辇一起,一路上都有人安排。

到了东都就更不用操心了,他们于家的宅子已经分了下来,于丛辉早就遣人先去修葺布置,等她们一到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入住。

她听丈夫说就算登基也要等明年开春之后。

许多肱骨之臣都还在镐京善后,至少开年后才能赶到东都。

叫阿坦留下来陪一陪孩子,年后再启程应该也来得及。

赵剑鸣震惊地看向于夫人。

拨两个做事老练的掌事婆子陪着乔姨娘就够了,东都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她竟然叫于坦留下。

刚到新地方,家中没有男丁掌事如何能行。

赵剑鸣一阵心累。

若是公爹在就好了,公爹这人大方向上从未出过差池。

只可惜公爹要年后再回来。

于坦忧心忡忡:“也只能这样了。”

他转向赵剑鸣,“娘和几个孩子就交给你了。”

赵剑鸣:“你若留在这里,最好还是让爹知道你的动向。”

“我知道,回头我会写信给爹。”

于坦带着乔姨娘母子脱离队伍,留在了最近的城里。

田氏得知之后,也忍不住感叹,“这于家小子真不像话,哪儿能扔下亲娘妻儿,去陪一个妾室。”

担心妾室人生地不熟,那就多派几个人护着她就是了。

冯氏道:“儿女都是讨债鬼,他们四姐弟没一个省心的。”

老大嫁得好,但现在不得丈夫欢心,丈夫宁愿陪个小妾也不愿意陪她。

老二得丈夫敬重,可惜家世太过低微。

老三就更不像话了,一把年纪不嫁人,四处疯跑。

唯一的儿子又跟着了魔一样,迷恋上一个贱籍民女。

她上辈子一定是刨了赵家祖坟,这辈子嫁进来受这些小鬼折磨。

他们二房就是整个赵家,乃至整个镐京的笑话。

田氏:“说得像你很省心一样。”

冯氏:“......”

平静的河道上,花氏扶着床沿吐得天昏地暗。

苏木和苏叶一人拿着痰盂,一人给她轻拍后背。

乌嬷嬷端了温水给她漱口。

漱完口吃了一个蜜饯,花氏有气无力躺倒靠枕上。

“没想到坐船如此难受,这才刚出发呀。”

出发第一天就吐成这样,后面还有将近一个月的路,叫她如何受得住。

乌嬷嬷宽慰道:“王妃,刚开始反应会大一些,等习惯了就会好一点。”

花氏点头,“希望如此了。”

苏木和苏叶挂起帘子,让风透些进来,散掉里面的气味。

那边兰雅浓听说花氏吐了,她和母亲一起过来看望花氏。

“母妃,还难受吗?”

花氏:“吐过之后好些了。你怀着孕,这屋里都是气味,快回去吧。”

兰雅浓一向很会说话:“母妃特意陪儿媳走水路受这么多苦,儿媳感激还来不及,这点气味不算什么。再说母妃的人伺候得很好,这会子屋里都已经变香了。”

兰雅浓刚进门,苏木就点了熏香。

兰母也道:“王妃娘娘,您安心休息,雅浓这里我会好好照看着,断不会叫她和孩子有任何闪失。”

花氏笑了笑:“幸好有你帮忙照料,否则就我这个样子,不拖孩子后腿就算不错了。”

“这是应该的。”

几天过去,花氏才慢慢适应下来。

经过几次补给,大船晃晃悠悠,终于到了东都。

阿庆和赵湛兄妹俩早早等在了码头。

花氏站在船外,远远看到码头处有人朝她挥手。

定睛看去,那身影可不就是他们兄妹俩。

花氏也很高兴,抬手回应两人。

船靠岸后,花氏和兰雅浓一前一后从船上下来。

“娘,大嫂。”阿庆跟二人打招呼。

李少珩站在阿庆后面一步,也朝二人见礼。

“少珩瞧着怎么瘦了不少。”花氏笑道。

李少珩回道:“许是才过来没多久,有些水土不服。”

花氏:“回头叫乌嬷嬷帮你熬几副药膳调理一下。”

“多谢王妃,麻烦嬷嬷了。”

阿庆心虚地偷偷瞄了李少珩一眼,赶紧上前挽上花氏的手,“娘,您小心点。”

她知道李少珩瘦了可不是因为什么水土不服,而是因为前段时间阿庆腿受伤,他为了抽出时间陪阿庆,时常处理事情到半夜。

这一来回折腾,加上这边的饮食也不太合胃口,人就瘦了。

车驾已经准备好了,人先上了马车,永春和卢卓在后面安排运送物件。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整顿,东都已经恢复原来的生机。

花氏挑了一角帘子向外看去,外面行人络绎,商铺林立,甚是繁华。

“东都到底不一样,竟比江南还热闹。”

“娘,这是都城,旁的地方跟它自然比不了。”

花氏嘴角都是笑意,“以后咱们家就在这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