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一家人
皇佑元年,钱塘县,李宅。
此刻李玉正在教导十岁的李德练习武艺,打熬身体。
这李德无愧于仙人之子,出生起便有些不凡,骨骼惊奇,身体健壮。
大一点后,便已然表现出天生神力,如今仅仅十岁,力气却比之练舞多年的大力士还大。
“爹,明天开始你教我枪法吧!”
经过数年练习,李德已经掌握了炼体之法,只需要每日勤练便可。
而到了今天,李德终于想要学习武艺了,而在众多兵器之中,他选择了枪法。
李玉点点头,应了下来。
从去年,也就是庆历二十年底正式卸任开始,李玉便带着一大家子人,满载荣誉,回到了钱塘县老宅,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
对于外界,李玉已经不再去管了,他的功德已经到手,正在融合。
而且他有感觉,再继续红尘做官,也不会有功德产生了。
天道不可能让你长久控制人间刷功德,也不会让你再次天下大乱以后继续卡bug。
所以这也是李玉卸下一切回到钱塘的原因之一。
至于这个儿子,李玉是很满意的,因为李德在炼体上真的很有天赋。
只是可惜,李德静不下心来炼气。
至于炼神,暂时还没到这个门槛,不过就算到了,李玉估计他也不会静下心。
因为炼神门槛很高,需要前期不断积累精神力,还没办法通过修炼增长。
李玉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读书,或者类似佛道那般参禅打坐,每日诵经,时间一到,自然会有资格。
除了李德,李玉几乎就没遇见过有修炼资质之人。
哪怕炼精化气也不行。
毕竟,普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你炼了气,也会伤了身体。
这也是李玉没有教导赵盼儿三女修炼的原因。
他所能做的,就是用气给他们调养身体,延年益寿。
所以当李玉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有着不错的修仙资质后,这才用心教导。
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儿子。
以后成仙的道途也能有个人陪着自己。
想到这里,李玉心中不由有些失落,毕竟赵盼儿如果可以修炼成仙,那该多好。
说盼儿,盼儿到。
“夫君,德儿。”
赵盼儿来到院里,身后跟着孙三娘,看着自己的夫君和孩儿,赵盼儿只觉得这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远比她当年被朝廷封赏一品诰命还要幸福。
“娘子,三娘。”“娘,二娘。”
李玉和李德一同向赵盼儿与孙三娘打了声招呼。
紧接着,李德停下锻炼,和李玉坐在桌前。
这个时候,赵盼儿开始泡起茶来。
这是赵盼儿引以为傲的手艺,她泡的茶真的很香,远近闻名,可是能喝上的却少之又少。
只是作为李家一份子,李玉和李德却每天都能喝到。
每次练完武,赵盼儿都会带着孙三娘和她做的蜜饯,为爷俩泡上一壶。
至于宋引章,远远传来的琵琶声证明了其在做什么。
自从年纪渐大,有些色衰以来,宋引章便已经沉迷音乐,无法自拔。
如今的赵盼儿也有四十来岁,可是岁月并没有在其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反而随着年纪增长,更显风韵犹存。
岁月从不败美人。
孙三娘和宋引章也一样。
其实还是宋引章心事太重,尤其是生不出孩子以及李玉更看重赵盼儿。
简而言之,还是有些吃醋。
对此,李玉也没什么办法,也不惯着,大不了养着呗。
无论是孙三娘还是宋引章,都明白李玉没有爱过她们,心里也只有赵盼儿。
也只有孙三娘想的开,知足常乐。
“德儿,每天练武,也不要忘了读书,科举才是正道。”赵盼儿照常劝道。
“知道了娘。”李德表示听了。
赵盼儿并不知道炼体之道的强大,也不知晓李玉已是仙人。
李玉的样貌也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化。
对于小时候带她脱离苦海的经历,也只是一句障眼法解释过去。
因为李玉并不想让赵盼儿知晓自己的夫君和儿子都能成仙,却只有自己慢慢衰老直至死亡。
这对她来说,实在太过残忍。
所以赵盼儿才一直想着让李德能够和李玉一样,考中进士,然后做出一番功绩。
当然,李玉也希望李德能够多读书,为以后炼神打基础。
只是李德孩童心性,只对武艺感兴趣。
修仙,是没办法强求的。
“你这孩子,却总是如此敷衍。”
紧接着,赵盼儿又将矛头指向李玉:“还有你,夫君,你也要多管管德儿。”
“啊是是是。”
李玉也一样应付,他不是不赖烦赵盼儿,而是也很无奈。
自从年纪越来越大,又有了孩子,赵盼儿就和万千普通母亲一般,变得有些唠叨起来,关键有些事情也没法和她说。
不过李玉还是很喜欢这种感觉的,就好像自己不是仙人,回到了前几个世界,做凡人那会。
只是那会儿赵盼儿还叫许红豆。
这时,李德说道:“娘,孩儿是真的喜爱武艺,而且也立下志愿,有朝一日,做到天下兵马大元帅!”
李德当然对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没什么兴趣,这一切只是为了讨母亲欢心罢了。
只有表明志向,才会逃脱读书的劝导。
果然,听了李德的志向后,赵盼儿的脸色缓和了下来。
“罢了罢了,既然你喜欢,那就这样吧!”
皇佑元年十月,赵祯宣布北伐辽国,举国沸腾。
这些年随着大宋越来越强大,而辽国越来越衰弱,辽国上下早就已经有了焦虑。
加上去年战胜西夏,大辽更是瑟瑟发抖,不停派出使者前来,表示两国修好之意。
毕竟如今的大宋早已经有了攻灭辽国的实力,只是之前一直拖着而已。
如今赵祯正式得到大权,为了做出功绩,也为了刷点存在感,这才有了攻伐辽国的想法。
本来大宋群臣以为赵祯会很快就起旨讨伐。
却不想赵祯太过善良,不愿意大动刀兵,以免生灵涂炭。
之前灭西夏这是因为对方主动反叛。
只是你赵祯不想,可是群臣想啊。
宋朝和辽国那可是世仇,没有一个人不想灭了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于是,轮番请愿之下,赵祯见士气如此高昂,也终于在这一年秋天顺势同意了下来。
大宋的国家机器开始运转,无数粮草军械开始源源不断运往宋辽边境。
一直到皇佑二年春,做好准备的大宋正式奇兵讨伐辽国。
而这时,李德留下书信一封,只身投军去了战场。
“夫君,你怎么一点也不担心啊,快点将我们的孩儿找回来吧!”
看到李玉喝着茶,不紧不慢,赵盼儿却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儿行千里母担忧。
更何况还是上战场,那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可以去的吗?
即便赵盼儿知道李德武艺娴熟,天生神力,壮的一点也不像十一岁的孩子。
可这毕竟是她赵盼儿自己唯一的孩子。
李玉道:“放心吧,娘子,你应该要相信德儿,我们的儿子天下无敌,不会有事的!”
或许,赵盼儿也知道此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可她只是想听李玉一句保证的话。
如今听到李玉亲口说李德不会有危险,赵盼儿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趁着德儿不在,娘子,我们俩周游全国吧?”李玉建议道。
闻言,赵盼儿也有些意动,只是她心中还有迟疑。
“那三娘和引章呢?”
李玉摇了摇头,道:“这次就我们两人,下次再带上她俩吧!”
哪个女子不愿意独享自己的夫君呢,哪怕那两个是自己最好的姐妹。
所以赵盼儿矜持了一下,也就高高兴兴地同意了下来。
在宋辽战争开始的时候,李玉和赵盼儿夫妻二人,没有带任何家丁丫鬟,开始了全国之游。
如今的大宋,李玉还没有离开太久,加上政策还在,所以四海承平,治安很好。
而赵盼儿因为常年练舞和练武,加上李玉运气调养,身体也还很好,完全不会太累。
再说,真的累了,李玉会买一辆马车,为赵盼儿亲自驾车。
如果马车不方便的山路,李玉则会背着赵盼儿,带她去看她想看的风景。
“夫君,我累了,我要你抱着我。”
“夫君,我想看看大海。”
“夫君……”
这一对中年夫妻,在古代已算老年夫妻的两人,就像现代一对小情侣般,看遍大宋河山,体会各地人情。
当然,不止是各地游玩,李玉作为前宰相,也看出了大宋潜藏下的一些问题。
比如,随着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各地也出现了一些资本萌芽。
资本家的资本。
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豪商,这些人或许不会犯法,也正经做生意。
可是人一旦有钱了,那么就会寻求新的追求,不管是培养自家子弟科举或从军,又或者资助那些学子。
反正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甚至也有很多富商联合起来,抱团取暖,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李玉知道,这是隐患,也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或者某一天,朝堂有人能够看出来,接着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又或者某一天,这些人联合起来,来一次自下而上的变革。
谁知道呢,毕竟这已经跟李玉没关系了。
他不愿意去管这些。
如今李玉只想好好陪伴赵盼儿剩下的日子。
三年后,李玉和赵盼儿再次回到钱塘。
看着幽怨的孙三娘和宋引章,李玉内心毫无波澜。
只有赵盼儿显得有些尴尬,感觉愧对自己的两个好姐妹。
只是如今赵盼儿经过这三年和李玉的独处,仿佛找回了和李玉初识的那几年,人也越来越开朗。
人嘛,快乐最重要。
而在李玉和赵盼儿回来没多久,李德回来了。
看到自己的儿子,赵盼儿明显愣了一下,她好像这三年已经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儿子了。
是啊,她最爱的,永远都只有李玉,她的夫君。
不过这毕竟是自己和李玉唯一的孩子,如今再次看到,赵盼儿内心隐藏的母爱再次回来。
“德儿,快让娘看看!”
赵盼儿一把抓住李德,好像怕他再次离家出走一般,仔细打量着。
“娘~”
李德有些无奈,似乎每个长大的孩子面对母亲的亲近都会显得不自然。
也不知是长大了,还是心野了。
李德当年去参军,一方面是为了承诺母亲的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武艺。
哪怕大宋已经很强盛,可辽国也是一个庞然大物。
大宋依靠强盛的国力,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这才将辽国覆灭。
而李德凭借自己的勇武,加上其有些人也知晓他身份,已经做到了昭武大将军,封临安侯。
仅仅十四岁的世袭侯爵。
一方面李德的确功劳很大,另一方面也是李玉的原因。
不管如何,朝堂必须卖李玉一个面子。
其实李玉也有爵位,越国公,不过这只是属于文臣的荣耀,并不能世袭。
当年赵祯不是没想过给李玉封王,只是被李玉拒绝了。
一旦接收王爵,那么下一步就是取而代之了,要么更进一步,要么死。
当然,李玉不会死,到时候大宋只能灭亡。
就算李玉不答应,他也会被黄袍加身。
“我儿出息了!”
看着眼前的大小伙儿,赵盼儿最终叹了一声,再也说不出什么别的。
孩子真的出息了,她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赵盼儿想到李玉,能够一直陪着自己的,也就李玉了。
孩子终究要离开自己的身边的。
“娘!”
似乎感觉到了母亲的怅然,李德好像想到了什么,喊了一声,然后跪了下来,眼角有些泪水。
李德看到赵盼儿的眼角,已经有了皱纹。
不同于李玉自己主动变化出来的皱纹。
李德终于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在开始变老。
“好孩子,哭什么!”
赵盼儿尽力去扶起自己的孩子,而李德也顺势站了起来。
他怕自己的母亲扶不动自己。
暗处,李玉看着这一切,内心不由叹了一口气。
又是几天,新任的杭州通判盛纮,携带自己的大娘子王若弗,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来到钱塘,拜访李玉。
当看到盛家嫡长女盛华兰的那一刻,赵盼儿若有所思。
或许是该给李德找个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