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6章 二十年

宋帝赵祯庆历元年,李玉初掌朝政大权。

在花费几月时间排除异己,收拢党羽,提拔能臣后,李玉开始决定变法。

而在李玉揽权的这些时间里,奸相的名声也渐渐传播了出去。

不过李玉并不在乎,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要想有所作为,那么朝廷上下,必须只能有一个声音。

否则,单单一个党争,就能让你事倍功半。

至于以后是否会清算?李玉表示,自己只是赚功德的,而且,你们都活不过我!

只要我还在世,这些人就不能作对。

好在王曾和顾千帆在听完李玉的肺腑之言后,两人都无条件支持李玉。

如今的大宋,已然有了诸多问题。

从宋朝建国开始,不但不抑制土地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除了这些,百姓负担很重,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等,导致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

另外,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

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是为冗官。

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是为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别看大宋经济繁荣,税收几乎乃是历朝历代,可是单单一个军费支出,就能耗费七八成的财政。

关键军队还不能打!

所以李玉第一个需要开刀的,便是军队。

由于采取募兵制,加上不停起义,不停招安,大宋此刻已然在籍军士一百多万。

再过几十年,只怕两百万都是有的。

关键军队糜烂,吃空饷甚多,战斗力几乎没有。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改革也要一点点来。

李玉首先肯定需要掌握军队,只要掌握住军队,那么大宋就动荡不了。

京城禁军,此时已有四十万左右,然而李玉调查后,发现最多也就二十多万,将近一半的缺额。

京师尚且如此,更不说地方了。

其中利益纠葛太大,如果不管不顾,只怕会引起兵变。

李玉从禁军各营,以及地方各州厢军与边军抽调强军,新建十万足额禁军,加以训练。

同时,开始设立武举制,建立军校,培养军官,并且严格管制军器,打击贪腐。

半年后,拥有军权之后,李玉实行裁军,超过五十岁的一律退役,同时不合格的进行降级,打击军官吃空饷。

一年后,到了庆历二年,整个大宋脱产军队经过裁撤精简,已然只剩下六十万,其中禁军二十万,地方二十万,边军二十万。

当然,除了募兵制,李玉也有义务兵制,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可是,军队的素质却大有提高,整体实力提升数倍。

关键是军费开支锐减。

当然,这一年也不是没有军队闹过事,可是在大军的镇压下,很快就扑灭了。

至此,大宋除了朝堂,军队也牢牢抓在了李玉手中。

那么,接下来就是动动那些士大夫权贵们的利益了。

军队在手,天下我有。

很快,很多官员得到了裁撤,很多机构得到了精简。

不过大宋如今很多士大夫还是很有节操的,人家好不容易做了官,也太不近人情。

还有一些人,努力做官,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

所以,李玉开始将那些没怎么犯过错,没有做官能力却有些学问的读书人,安置各州,成立各级学院。

省下来的钱财和裁撤官员,完全可以逐渐做到在大宋各州各县成立学院。

从蒙学开始,所有读书人都已经有了安置。

加上李玉军队的威胁,虽然有人更想做官,但是全国大兴教育的举措还是很得人心,也得到了很多读书人的支持。

故而这事也算很平稳的做了下来。

李玉也承诺,教书教的好的,也会给予官位,如此所有反对声,也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李玉还让皇城司配合,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污吏。

由于大宋官员流动,加上各地胥吏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很多都不是什么良善。

李玉在科举的基础上,又另外增设公务员考试。

很多没有功名,考不上举人进士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各地方的胥吏考试。

并且,能力出众的胥吏也可以得到晋升,有做官的机会。

如此,由于大兴教育,读书人大增,而很多有了选择的人也开始进入基层,渐渐的,涌现出很多人才。

等李玉抓住了军队,稳住了士大夫阶层,那么下一步就可以发展民生了。

李玉清算恶吏,全国扫黑,派兵剿匪,肃清地方豪强。

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修桥铺路,修建水利,开垦荒地,在各地大搞基建。

为了提高百姓生存率,李玉又编纂防疫法等现代卫生知识,又在各地建立官方医馆,一边培养教学,一边看病。

除了这些,李玉也没忘记减轻百姓负担。

不但在各地建立信访衙门,还推行摊丁入亩,当然是在减轻赋税和徭役的基础上。

到了庆历十年年底,经过李玉励精图治,并在王曾,顾千帆还有范仲淹等人的辅佐下,整个大宋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科技水平没什么进步,可是大宋阶级矛盾得到了缓解,官员各司其职,吏治清明,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安居乐业,同时国家税收增长迅速,财政富裕,粮食充足,士兵素质极高,敢打敢拼。

大宋已然得到了大治!

而且也涌现出如包拯,富弼等等不少年轻俊杰,得以后继有人。

李玉的声望此时也达到了巅峰。

只是李玉有如此声望,那么就会有人揣摩其心意,想他是不是会更进一步。

因为此时的李玉已经完全有这样的实力和基础。

不过就在无数人纷纷猜测之时,李玉却选择了放权给皇帝。

当二十岁的赵祯得知自己可以亲政后,也是愣住了。

因为赵祯本身的性格,与李玉的培养,这个皇帝比历史上的更加仁厚。

简单来说,就是个大好人。

这十年来,赵祯看着李玉一步步掌握大权,得到民望,也已经渐渐做好了失国的准备。

好在李玉一直对其很尊敬,并没有欺压,也没有为难。

却没想到,到了最后,李玉竟选择了放权。

所以赵祯的心里对李玉是很感激的,而大宋上下对其也是赞赏不已,将李玉比做周公。

为什么不比做诸葛亮?因为赵祯不是刘禅啊,他们以后还得在赵祯底下讨饭吃。

不过赵祯也不敢亏待李玉,亲政以后,也是封赏甚厚,同时李玉的政策也是不打折扣的坚决实行下去。

毕竟李玉只是交出了政权,而不是交出了军权,而且朝堂上下,几乎都是李玉的党羽。

放权后,李玉也终于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赵盼儿和其余两女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盼儿终于怀孕了。

成亲将近二十年,赵盼儿如今三十几岁,总算在李玉的坚持不懈努力下,艰难怀孕。

凡人怀了仙人的孩子,当然要好好呵护,不然随时都会有危险。

不过赵盼儿虽说怀了孩子,可是孙三娘和宋引章的肚子却依旧毫无反应。

只是如今她俩倒是已经看开了,毕竟如今的日子和地位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李玉没能走上最后一步,不然他们就不再是妾,而是为妃了。

妾身份低下,可是跟妾一样的妃,那可是尊位。

往后数月,李玉便安心陪伴几女,算是好好放松了一番。

唯有期间王曾的女儿王若弗出嫁,李玉前去讨了杯喜酒。

夫家姓盛,叫盛纮,乃是书香世家。

看到盛纮嫡母盛大娘,李玉才有了记忆,原是勇毅候府嫡女,那时候李玉三元及第,勇毅候想要将其嫁给自己。

被自己拒绝后,听说嫁了个探花郎,只是这探花郎短命,独留下这个盛大娘。

李玉瞧去,这盛大娘虽然才四十来岁,可已然显得有些苍老,想必是这些年操劳家里,过得也是辛苦。

看到李玉和王曾到来,盛大娘子倒是还算镇定,而盛纮却觉得很激动。

他也是读书人,如今也是刚中进士,自然想在大宋最有权势的两人之中露个脸,得到提拔。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盛纮这个庶子。

然而这一切貌似都让他失望了。

因为没两年,王曾积累成疾,没有撑过去。

李玉对此表示惋惜,凡人生老病死,实属正常。

庆历十一年秋,赵盼儿为李玉生下嫡子,也是他唯一的孩子。

李玉取名李德,也算是讨个好彩头,寓意功德多多,只是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其德行高尚的意思。

生了孩子以后,赵盼儿元气大伤,李玉给她调养了很久,这才恢复过来。

虽然鬼门关里走了一圈,可是赵盼儿依旧很开心,因为她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给李玉生了一个儿子。

随着李德的出生,大宋的目光再次聚焦。

因为之前李玉不造反,并不能说明他真的德行很高,也有他四十多岁依旧无子也无其他亲族的原因。

毕竟就算做了皇帝,又能做多少年呢,皇位传不下去,还不如落个好名声。

却不想李玉仍然没有任何篡位的意思。

这时候,大家才真正相信李玉的大公无私。

庆历十二年,李玉传令,建立大宋国家图书馆,收集民家无数书籍于京师,编纂庆历大典。

同年,李玉也收揽天下道藏与佛经。

虽然已经成仙,也已经收集了很多的功德,且庆历之治的功德还没到账,可他毕竟还没有涉足炼气之道。

李玉当然不会被动等待。

再说,他稀里糊涂就修成仙人,可是对于基础以及大道却知之甚少,所以必须要疯狂补充知识。

于是李玉开始趁着这时间,每日诵读道家经典。

他本来也收集了很多佛家经典,却发现很多佛经都是抄袭道家,只是改动了一下,又或者换个核心就变成自己的。

所以李玉最后发现,精华还得是道家经典。

庆历十三年,李玉对观想法有了更多的改进,对于成仙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同时对于以后的道路也有了些许模糊的理解。

准确说,就是李玉看这个天地更清晰了一些。

就好像以前活在灰蒙蒙满是雾霾的环境中,如今却是雨后干干净净的天空。

庆历十四年,李玉创造炼气之法,发现世上已无灵气。

于是李玉从道家炼精化气得到启发,生成自己的气。

果然,李玉感觉到了那股微弱的气流贯穿自己的奇经八脉。

他是仙躯,所以百脉俱通,炼气有如神助。

一年后,李玉感觉到了那股气体已然成长到了涓涓细流。

到了庆历十九年,李玉体内的涓涓细流已经变成小溪流淌。

这一年,西夏李元昊反叛大宋,自立为帝!

而李玉依旧沉迷修炼,对于皇帝的请教,只回答了一句。

“他怎么敢的呀?”

赵祯懂了,仅仅一年,消灭叛乱,将西夏领土并入大宋,如此,以强大国力开始发展西夏领土。

很快,西夏归心。

当然,大宋如今国力昌盛,比盛唐还要强盛,也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只是李玉不确定主动挑起战争,会不会产生业力。

不管怎么样,都是华夏文明。

如此不如坐等那些野心之人自己跳出来。

而且随着大宋国力越来越强大,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说不准也会有可能。

庆历二十年,宋夏战争结束后,李玉也彻底归隐,放出了所有权利。

这一刻,功德降落。

李玉明白,自己不应该再掺和俗事了,大宋以后是好是坏,就看他自己了。

看着已经落出老态的赵盼儿三女,李玉心中竟也有了一丝愧疚,决定再次花点时间好好陪伴她们。

不然以后就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