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逵不想和李河去解释,只是高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下官赞同彭大人的决议,让大军缓一缓,开垦屯田,先把收复的失地稳定下来,多建立军堡。”
“河套地区稳下来,咱们就有了广阔的养马基地,不出两三年,就能组建一支几十万人的纯骑兵大军。那个时候,天下哪里都去的,区区一个鞑靼部落到时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跑。”
“不必要急于这一时。”
刘清逵声音不太大,但说的掷地有声。
“李河好像说的有道理呢,你看啊,现在正是声威正隆的时候,战机稍瞬即逝,停下来开垦屯田这有些不合理啊,当务之急是要尽可能的把小王子给收拾掉。”
“屯田什么时候都可以屯,也不急于这一时。让小王子跑了,下次还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吗?”
“官军有强兵,有利刃,有坚甲,灭亡蒙古鞑靼指日可待。”
“就是啊,今时不同往日,真正的兵强马壮,先灭了再说。”
“我怎么觉得彭大人,刘清逵说的有理呢。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小王子。”
“他们都是骑兵,想跑,咱们的骑兵人数不够,上去估计是送人头的,得不偿失。”
“我觉得现在粮草够,那就今年先打,一边打,一边建城稳固收回的地方。”
“还是先屯田好,宣府几年就开垦了百万亩出来,现在那边完全都不需要朝廷另外拨运粮草过去,还有余粮支援一些给大同镇那边,这算起来可省了不知道多少损耗。”
河套一直都是塞上江南,只要开垦出来,百万顷地都有,水利也方便,到时不知道要养活多少人,整个西北都能受其恩惠。”
“..........”
奉天殿里众多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比早上的菜市场都还要热闹三分,好长时间没有大事讨论,人都闲出病来。
现在有现成的话题,那还不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一番。
杨廷和见实在吵的不像样子,就散了朝会。
大事不可谋与众人,七嘴八舌,人人都有自己的一颗私心,说是各抒己见,其中掺杂的各种算计不为人知而已。
兵部尚书王守仁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任由大臣分了2派在那儿争论,都督府英国公张仑也是云淡风轻的看着朝臣议论。
杨廷和内心有无数疑问浮现,这2个人都不动声色,镇定无比。
大军具体需要怎么做,他们的意见只能做参考。
皇帝不在京城,所有事情他这个内阁首辅有最终的决定权。
可这边关用兵一事,他一向很少插手,不发表意见,也不能插手。
已经把持了朝政,还想把手伸向军队,那他就不能得到皇帝信任,等待他的就只有御史们的弹劾了。
留下内阁几位阁老,还有6部尚书,加上张仑这个英国公,十几个人在政事堂重新落座,手脚伶俐的小厮给泡好茶水,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谁也没有说话,要么端着手中的茶杯,要么一脸沉思,要么面无表情。
良久。
阁老王琼这个前任兵部尚书打破了宁静,像是在自言自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好的机会,千载难逢。”
没头没尾的说完,端着自己的茶杯,慢慢用杯盖轻轻拨动漂浮的茶叶。
心中一片宁静,奉天殿上彭泽说的不无道理,他曾经也在户部当过一任侍郎,对于军中钱粮转运一事知之甚深。维持二十万大军征战需要的粮秣那可是天文数字。
可征服困扰边关百十年的鞑靼人更加的重要,粮草能支撑那就肯定要痛打落水狗。
杨一清咳嗽一声,轻松说道:“可以和顾士隆顾侯爷协商,未必一定要穷追猛打的纠缠,太深入敌后,现在来说有些太冒进了。”
“几十万大军在一起,现在天气冷还好,要是夏季气温高,万一时疫,瘟疫发生起来,虽有郎中跟随,那也是一场灾难,军中将士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丧生。”
“老夫不反对,但是需要提醒小心谨慎啊!”
礼部尚书毛橙摇头。双手捧着茶杯,温暖的感觉在手掌间传递,笑着说道:“兵事上我不大懂,不过世间道理都一致,穷寇莫追。现如今我军是大胜了一场,但对方也没有伤筋动骨,鞑靼人凶名在外,谨防狗急跳墙。”
自打宣府战事胜利之后,朝野间默默的滋生了一股好武之风,鼓吹皇帝陛下的丰功伟绩,拿他2次御驾亲征的事情大肆宣扬,为的就是能在天子面前留下名号。
可惜的是很多人打错了算盘,陛下还是常年居于豹房,不怎么理政事。
准备的各种平定蒙古的策略,找不到欣赏的对象,没有了用武之地。
实际上军器局,兵仗局还有豹房里面的作坊,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加班加点的生产刀枪箭矢,有心人都知道天子的心思。
在国库如此空虚的情况下,武备从来都没有放松。毛橙在内心上来说,也希望一鼓作气的灭了蒙古,就怕实际情况不允许。
现在可以退而求其次,保持好现如今的战果就好。
也是这百十年来的第一次收复了曾经的国土,这份功劳,就算是祭拜祖先也说的过去。
“伯安,这个事情还得是你这个兵部尚书拿章程出来。陛下离京,可明确了兵事你可以一言绝之。老夫扩建京城,一大堆的事情忙着呢,先走了!”
工部尚书陶琰一口饮完杯中茶水。毫无形象的用袖子一抹嘴,站起身来,拱了拱手,转身就大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