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在这西北开商榷互市收税,那整个边境走私的温床都得给掀翻掉,动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皇帝这是釜底抽薪,一招就打得这些人晕头转向。
私底下靠走私敛财发家致富,盘踞在各地的武将,豪族,宗室等人失去了自身的便利,但为了自家的利益,到时肯定会派人来这里做生意。
皇帝就会掌握这些人的把柄,以后想要怎么做就方便了许多。
同时可以预计的,这里要不了几年就会繁华起来。
用互市把走私给尽量的斩断,朝廷能实实在在的收取税收,就和沿海重开市舶司一样,一年就是几十上百万两的税收。
往年不就白白的流失了这样大数额的税收,这些钱全部进到了某些家族自己的腰包。
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牵扯的利益,让其他人去头疼就是。
他不想沾,也不愿意沾。
这里已经开始修建的四个砖窑,而且也只能有四个,其中一个就是他家族控制的,有了这个收益已经足够。
这样成本低,收益低且能细水长流的“小生意”可能很多人看不上,在他看来就可以了。
和蒙古各族的生意利润是大,但是变数太多,还容易给人口实,招惹是非。
因此,他早早的就把这个诱人的蛋糕给蒙蔽在外。
“这事朕回了京城,会和阁老,六部商议的。在朝廷派人来之前,你就暂时接管这里还有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三个河套城池,督师一切事务。”
“臣遵旨!”
“城墙的修筑可以慢一点,外面有大军在侧,也无惧鞑靼人。先按照规划,多修筑一些房子出来。朕要在各地迁移大量人口过来,到时可不能没有地方住,安抚不了人心,让人对朕心生怨恨!”
“陛下放心,这边干旱少雨,几个砖窑已经在建,很快就能大量烧制红砖,建城修房都很快。”
“那朕就放心了!”
“陛下,河套这里开垦出来如此多的田地,到时应该怎么处理?”
前套还在俺达手中暂且不说,后套那边他去转了一圈,河流密布,土地肥沃,上好的水浇地,地方大的很。
开垦出来,如果不早早的定好章程,只怕用不了几年,这些新鲜开垦出来的田地就会成为各级大小官吏的私田。
他可不愿意这些土地到时肥了个人,这都是给朝廷增加赋税的,利国利民!
“3年之内,开垦出来的田,都属于官田,由朝廷统一调配耕种,迁徙过来的人可以按照人口多少每户分地且免所有税收,只需要一亩每年缴纳50文钱的管理费,产出全部归分了田地的人家。”
“3年后也只需要缴田税就行,至于税额多少,到时取3年平均值,看具体收成再定,份额不会高,最多不能超过200文钱一亩。”
顾士隆笑的眉毛都一抖一抖的,这点点赋税,那些流民,缺地的老百姓,听了只怕做梦都会笑醒。
按照京城的工价,也就是几天能赚到,边关工价便宜一些,最多10来天也能赚到。
这里的土地产出能有多少,但看起要比宣府那边的肥沃,亩产肯定不止一石。
去年军中收的粮食是按照9钱银子一石收的,如果能有2石的收成,折算下来也就是说这个税额最高也就是一成多的样子。
而且是让交的银钱,这其中就能减少最少一成七七八八的“额外开支”,稍微精明一点的人就能知道其中的好处。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不愁没有无地之人过来耕种。
后套地区沿黄河一线,估摸三五百万亩良田不止,产出的粮食又能养活无数人。
几年之后就能给朝廷带来几十上百万的赋税。
如果再加上将来的互市,不知道但肯定数额不小的商税,要是朝廷再开辟几个这样的地方,国库哪里会空虚?
我大明百姓哪里会饿肚子?
盛世,前所未有的盛世即将到来!
“陛下,那修的房子呢?”
“今年迁来的人到时可以成本价6折购房,明军来的人成本价8折购房,没有钱也可以赊账给他们,总之就是要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在这里生活下去,世世代代的扎根繁衍,替国戍边。”
“后面的就按照市场价随行就市出售即可。”
“有战功的,战场上受伤的到时都能免费分房子,分田地。朝廷修的房子,也是需要成本的,不能平白无故白白的给了人。”
“陛下为了让人来充实边关,费了那么大的心力,田税又如此之低,这三个新城应该很快就繁华起来。有了大量人丁镇守此地,可世世代代为我大明国土不再沦落到外族人的手里。”
朱厚照嘿嘿笑了几声,世世代代不知道,起码要稳定个百来年吧。
消灭了来自北方蒙古骑兵的威胁,这样的地方可不差,比起黄土高坡那边来说还真会是天堂之地。
“此三城以后只有田税和商税,没有其他任何徭役杂税,官府需要人做事,就的花钱雇人。朕要把这3个地方打造成一个样板,一个让人安居乐业的乐土。”
“以后将士们在前面开疆扩土,后方就需要有足够汉人来填充稳固,要不辛苦打下来的地方,就没有人去珍惜。”
顾士隆点头不已,自己和皇帝站立的地方原先就是属于东胜卫,太祖太宗当年辛苦打下来的,后来因为人丁稀少,守不住才不得不丢弃这里退回关内。
“陛下,臣还有一个疑问。”
朱厚照慢慢朝前走着,沿着黄河大堤,目光落在了翻滚不已的泥浆水上,上面还有不少的浮冰顺流而下。
言简意赅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