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谁在搞事

这次只是单纯的展出,没有评比,游人全凭各自喜好,在各种画派的画面前驻足停留。

顾秋白的《花神夜》仍旧是讨论度最高的。

懂行的便能看出来,顾秋白的技法又有进益。

这次她大胆采用油画颜料,把整幅画的质感都塑造的很是厚重,在一众优秀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其实关于顾秋白目前的画风,成分是有点复杂的。

一方面她上辈子受的是传统美术的教育,以素描,形体,色彩为基础,偏爱油画风,插画风,另一方面在长安这几年来,受齐老点拨,学的是综合艺术,宫廷画,版画,书法...齐老才真真是样样精通。

加上一直在进行漫画创作,偏重线条感。

所以顾秋白的画,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超写实质感,只是她喜欢用色彩的堆叠,体现明暗和层次,大致可以概括为以空间,透视,结构为根基,将色彩玩到极致。

所以她的画才总是显得“离经叛道”,非常人所能为。

包括对漫画班的教授,顾秋白也不是以完全二元的画风去做授课,画风只是皮,真正的骨是审美,是对事物的理解,对结构的准确把握。

漫画班的成绩能稳固保持,大半依赖顾秋白带来的审美改变。

再度成为这次画展讨论中心的顾秋白并没有出席这次画展,她在屋子里睡得正香,经过连日来的赶制,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侯文睿,苏回和夏侯霆看完所有的画,兴奋不已,更是坚定了自己要考画院的决心。

三人约定好过几日考场相见。

遗憾的是,他们在画院转了一大圈,也没看到顾大家的身影。

只见一群画学生在忙前忙后,回答游人的问题。

有人问起每幅画的创作历程,创作内涵,画学生的回答都滴水不漏,滔滔不绝的引经据典,简直好似就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夫子作画。

画展前,纪院长特意叫来了学会,嘱咐他们,不能在外人面前露怯,等以后进了翰林院,需要应对这种场合的时候还多着。

这对不善清谈的画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实际上他们画画的,有时候偏偏就是想到哪就画到哪了,画画就是拦不住的,当时当刻的心境,只有画师自己知道。

这些夫子创作的时候藏得比谁都严实,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有些画山水的,甚至见都没见过,不知道去哪个山旮旯里看到的。

时间匆忙,也没有文字介绍,全靠画学生们自己悟。

还是师祖指点的他们。

自从师祖教过漫画班一段时间后,漫画班对师祖简直比顾秋白还亲。

师祖不仅拯救他们于水火,随随便便就把他们这群学渣的成绩提上去了,又平易近人,颇通文墨。

平日里除了吃得多,没什么爱好。全画院最难的国画史课,难倒了不少画学生,但他们都有师祖上小课,从来都是拿高分的。

总之,有任何问题,找师祖都能摆平。

霍老头对这几个机灵的小徒孙也很有好感,自从顾秋白长大之后,他就没有这种逗小孩的乐趣了。

陈稳脑子灵活,性情直爽,和顾秋白小时候有点像,秦羽洞察世情,天生慈悲,很是和顺,尤其是白泽和徐寅之,一个沉默寡言,稳重自持,一个天资聪颖,胸有城府,都是好孩子,前途无量,霍老头很愿意指点指点。

顾秋白也知道,只是不做干涉。她也很乐意看到老头有点事做。

隔日,《长安报》铺天盖地,都是赞扬画展的文章,用词之热烈,顾秋白还以为自己是又为国争光了。

现在《长安报》主要是宋卿卿在打理,秦羽的哥哥秦世升为主编,负责审阅稿件。

顾秋白拿着新的报纸问宋卿卿:“于山书生给写的?这是特意讨好老板来了?”

宋卿卿:“都是投稿!你想什么呢,你也不是不知道,有多少士人视你为梦中神女,怎么追捧你都不算过分。秦世说,过去有些大儒收到的赞扬比你这个夸张多了,甚至还蹲在人家家门口不肯离去,就为看他一眼。

你这个不算什么,不必特意收敛。

还有啊,自从《万里》完本后,还一直有人往春在堂寄情书来,缠绵悱恻,非你不娶。”

顾秋白:“...”

宋卿卿一脸揶揄。

顾秋白嘴角扬起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是吗?等《朱门策》后面的章节更新后,且看他们的反应吧。”

《朱门策》第一卷出乎意料的受到了不少士人的喜爱,光看前面的情节,他们大抵觉得不过是个女子后宅翻身的故事,不过,好戏还在后头。

暂且按下不表。

画院的招生考试准备完毕,谁做主考官,副考官也基本定下了名单。

在这紧要关头,朝中却突然出现了一封弹劾纪沛然的奏折。

说到纪沛然在画院独断专行,不仅将画院秩序改的乌七八糟,还坚持用女夫子教学,违背古制,越说越离谱,甚至质问他是否和这女夫子有不正当关系。

纪沛然夫妻和睦,多年来只有一个正妻,从来洁身自好,现下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他明白这是一种信号。

现下皇储之争正盛,纪沛然向来是两不沾,不站队,不发表政见。

二皇子和六皇子都试图派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都闭门不见。

但纪沛然不仅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还是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自现任皇帝登基,百废待兴,刻意重文抑武,削弱藩王,以让国民修生养息,也防止兵权旁握。

前朝留下的隐患太多,朝中就有人主张变革,但变革牵扯到土地,与世家利益息息相关。

朝中两派,分为革新派和守旧派,二皇子由新派支持,主张激进改革,六皇子则是世家支持,维护世家利益。

皇帝在两派中和稀泥,但纪沛然兴办画院得到皇帝支持,近日又特设了舆情监管部门,都有偏向革新派的意思。

且新设的部门,说是监管舆情,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也是借这个部门监查百官,暗中收集百官的动向。

眼看着革新派要占优,纪沛然自然成了第一个被开刀的。

二皇子在朝堂上为纪沛然说话:“皇上,纪大人兴办画院,也是为我大庆广纳人才,至于纪大人与那女夫子的关系更是无稽之谈,不过是惜才,那女夫子又是齐老的学生,可见其画技高超。”

六皇子的人立马出来呛他:“二殿下此言差矣,其画技是否高超,我想诸位在万国大典时已得以窥见,只是这两年,这女子提出各项制度,将画院改的面目全非,任性而为,德行有亏,自然是纪大人监管不力,画院早该加以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