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渡江首战告捷。
可东边的海军却遇到了麻烦。
如今北元负责水师的吴国公亦黑迷失,一个大漠出生却极擅海战的新疆人。
曾多次代表元朝出使东南亚诸国,也是成宗皇帝的亲妹夫。
真要论起来,就是当今北元小皇帝来了, 也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叔爷爷的人物。
也是历经多次皇权更迭,却依然屹立不倒的人物。
不管北元国内的军队如何颓废不堪,可亦黑迷失手中的海军却已然可见其昔日之雄风。
数以千计的大海船横亘在辽东半岛和烟台半岛之间,而其严密的防线,更是扩散到了渤海湾外围。
海军统帅指挥部。
文全端坐上首,左侧是北元降将广东招讨使杨廷璧和他的大儿子,右侧则是鸾娘从民间挖掘出来的神人,汪大渊。
一个是深得家传自由混迹水军的天之骄子,一个是凭借一己之力,踏遍南洋两千多处岛屿小国,写下《岛夷志略》的超级大牛。
手下人一个比一个牛逼,这让文全这个统帅,也是倍感压力。
亦黑迷失守备森严,即便是情报部也没有探听出太多消息。
这就导致,大明海军出征的第一战,就被对方耍了个拐弯带来回。
好在三人也都不是草包,发现不对立马返航,这才没造成太大的损失。
而随着苏北前线传来的捷报,三人的被海风照拂的黝黑的脸色,也是更黑了几分。
特别是文全,看着眼前这帮素日就不服管的叫交兵悍将,那叫一个气。
“朝中那帮子人,本来就对陛下偏爱咱海军有看法, 眼瞅着各路大军全都捷报频传,咱们海军却被敌人拦的严严实实不得寸进 ,丢人呐兄弟们!”
文全难得端起统帅的架子,拍桌怒斥。
“吃香喝辣,陛下哪一样没想着咱们海军,如今海军第一战就给陛下丢了这么大个人,我一把老骨头,大不了就是两腿一蹬躺棺材板,诸位平日个个自诩青年才俊,怎么着,真刀真枪上的时候,就他娘的萎了是不是?”
“要指挥权,老子给你们了,要船要人,老子哪样少了你们?”
“啊!哪样少给你们了!”
文全拍案而起,怼着二人的脸骂的唾沫横飞。
而往日傲气十足的几个将领,个个羞愧的垂着头,恨不得把脑袋埋进裤裆里。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憋屈已久的邪火一股脑的发了个够,文全这才回到位置上,盯着眼前的海图重新开始制定策略。
“既然碰上亦黑迷失这样的严防死守的好对手,那咱就堂堂正正的横推过去,咱的船更结实,火炮也利,没理由拼不过北元那几艘破船。”
“左威海卫将领杨延碧听令,调集你手下所有战船,明夜发兵,给我猛攻威海,务必在天亮之前,攻下威海及其附近岛屿。”
“右威海卫督军王大渊听令,即刻出发,潜伏至辽东半岛附近,一旦辽东海军和海湾巡航队出动支援威海,立即对辽东半岛的北元基地发起猛攻!一旦战事有失,尔等提头来见!”
“得令!”
“末将遵令!”
相较于文全这个最早的大明海军将领而言,杨延碧和汪大渊这两个经过各方权衡上位的海军督军副将,作战经验还是差了些许。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最早培养的那批成熟的海军将领,此时还在大西洋教训蛮夷呢。
此次北伐比赵玉原本的计划提前了不少时日,这就导致海军真正的精锐部队,根本来不及返航。
好在有文全这个海军总军在,再矮子里面拔高个,这才算凑齐一支可以北伐的海军队伍。
杨延碧在北元任职广东招讨使督军十几年,说白了也就剿剿海贼,如此大型的海战,他是真没打过。
这不一上手就抓瞎了,差点惹了祸事。
而汪大渊则是纯属靠着见多识广在外海立了功,又是广东派系出身,这才坐上右督军这个位置的。
就这两人,原本也不是用来打仗的,可如今海军的情况,还真就只有这两人能拉出来用用。
只是文全也没想到,在外海屡屡立功的这俩货,竟然是俩屁用没有的样子货。
随着文全一声令下,大明海军快速行动起来。
左右威海卫各自奔赴自己的目标,而文全则是带着中军在渤海中海线督战,以备随时支援。
此番海战,赵玉给他下达的目标是务必拿下辽东半岛和天津港,彻底扼住北元的咽喉,
而想要安安稳稳的登陆天津卫,那山东的登州半岛防线,就是此次海战的重中之重。
算着赵玉返回金陵的日子,文全目光沉沉的望向海面。
用一场小小的失败,彻底收拢军心,算是暂时坐稳了他摇摇欲坠的海军统帅之位。
而今夜这一场战斗,则是关系着他是否能真正在海军之中树立威信。
“大军,开拔!”
风起帆扬,夜幕沉沉。
十一月的海边,冷冽咸湿的海风比刀子还难捱。
尽管得了一场小胜,但亦黑迷失的脸上却是没有丝毫的喜色。
这一战能击退敌人,纯属明军将领不熟悉大型海战。
若是双方装备相差不多,即便对方的人数再多出两倍,他亦黑迷失也丝毫不惧。
可事情坏就坏在双方装备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亦黑迷失眸子沉沉的盯着海图,座下的将领们齐刷刷的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听说明贼的海军统帅是文家人?”
“回将军,是文家这一代的家主文全。”
“呵!手下败将”
亦黑迷失阴沉的脸上,突然露出一个狠戾的笑容。
“狗屁的文家 !尔等过来,本督军定要叫这帮明贼有来无回!”
............
ps;注解
亦黑迷失:今新疆维吾尔人,元初航海家,外交家,曾任兵部侍郎,荆湖占城等地的行中书参知政事,两次奉旨讨伐南洋诸国,后被封吴国公。
杨庭璧:官至广东招讨使,元代出使海外最杰出的外交家,其曾数十次出使南洋诸国,促使十多个南洋国家和大元建立海贸联系。
汪大渊:一介白身平民百姓,曾两次下西洋,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岛夷志略》,根记载了他曾抵达的海外两千多处地点,而其撰写的岛夷志略一书,内容宏富,条理明晰,记载详实,填补了很多元代正史的缺漏,成为了中外海上交通的珍贵史料。
(内容引用来源,上海海事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