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不明白了,不过就是件小事而已,就算五妞儿稍微受了点儿委屈,可是跟额驸那一身的血肉模糊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额驸别说是欺负五妞儿了,便是连拌嘴也万万不敢。
所以五妞儿……也没有吃亏。
所以太后到底为什么抓着不放?
在圣驾出巡的前一天,不管不顾这一通的折腾,这哪里还像是个太后?
完全一副胡搅蛮缠泼妇的架势。
他对太后还不够好?太后就是这般回报他的?
万岁爷真的很难不动气。
太后缓缓转过头,看着万岁爷,半晌,缓声开口:“皇上当初把五妞儿送来让哀家养,当时的情形,皇上还记得吗?”
还记得吗?
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他如何还能记得?
万岁爷沉默着。
太后也没觉得多意外,稍稍顿了顿,然后又继续道:“本来当时哀家膝下已经有了老五,是没打算再养一位公主的,尤其是五妞儿又是不足月落地的,哀家更是不敢接受,就怕……孩子难以长成,在皇上心里落了埋怨。”
“但是当时皇上说,公主天生可怜,想放在哀家这里受佛祖庇佑,皇上还说,阖宫上下,能放心托付的人只有哀家。”
“冲着皇上的慈父心肠还有皇上的信任,哀家还是决定抚养公主。”
“公主被送来慈宁宫的那天,是皇上亲自给送过来的,皇上小心翼翼抱着公主、说话都不敢大声的模样,哀家到现在还记得。”
他……也记起来了。
德妃怀五公主怀的不是时候,恰逢六阿哥早夭,德妃为了六阿哥哭断了慈母心肠,却害得五公主早产。
德妃当时的情况不宜抚养五公主,而后宫别的妃嫔,哪个跟前是空闲的?哪个……又肯敢接手抚养五公主?
当时只有二十三岁的德妃娘娘已经诞下两儿两女、荣升妃位,是当时万岁爷跟前最得宠的女人。
就五公主当时的情况,早夭是十有八九的事儿,这在宫里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但是哪位嫔妃愿意因此跟最得盛宠的德妃结下仇呢?
思来想去,万岁爷还是觉得送到太后这里最合适,也最放心。
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娘,但是慈宁宫却无疑是整个皇宫里头最能让他放心的所在。
是的,放心。
太皇太后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人不是他这个孙子,而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儿,也就是太后。
那个时候,太皇太后不住地呕血,扎针都已经止不住了,说话十分费劲,即便如此,她还是再三叮嘱他:“玄烨,记住了,要善待太后,毕竟她是大清……最后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后了。”
当年满清逐鹿中原,为获得蒙古襄助,自此有了联姻盟约,比如太皇太后,还有前后两任的博尔济吉特皇后,都是出身蒙古。
但是随着满清统一中原,江山稳坐,对昔日盟友也起了防范之心,到了康熙朝,出生蒙古的嫔妃仍旧不乏,而且位分还都不低,但是却没有一个生养过。
不出意外的话,太后就是大清的最后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后了。
太皇太后,这位历经五朝、大清史上最尊贵的女人,在人生最后的节点,回望过去,只余嗟叹。
为了大清的江山,她这个蒙古女人呕心沥血了大半辈子,可是不管是她的儿子还是孙子,都是那般忌惮防范着蒙古,甚至防范着她。
她是蒙古的骄傲,是大清最尊贵的女人,可是她却如此孤独。
为什么年岁越长越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蒙古人还是满清人?
越发想不起家在何方。
这种困惑,除了她的侄孙女、如今的太后,没人能够理解。
“善待太后,权当念着蒙古这百年来的鼎力襄助……”
太皇太后没力气把话说完,但是万岁爷却明白。
无儿无女、身后是日益落寞、被他紧扼命脉的蒙古,太后就好似那个昔日强大、让天家几代忌惮非常的盟友,给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留下的遗产。
可怜又弱小。
这样的太后,让他放心。
可是除此之外……
真的就没有一丝母子情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