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92小木匠 > 第84章 特约歌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安邦决定抽空回老家一趟,毕竟现在摊子铺的有些大了,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会对公司的发展进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前世滨城装修界有个很出名的公司叫做“班雅装饰”,企业口号是“传鲁班神韵,做典雅装修”,最火爆的时候客户排队交钱签单,还曾经赞助过甲A联赛,就这么牛的一家装修公司,就是因为忙得管理不过来层层转包,最后在01年轰然倒塌,而它遗留下来的烂尾工程更是拖了数年之久。

专辑《小村大爱》已经成功上市了,最近王洪兵正在联系本地的广播电台打榜,虽然这个年头电视机已经普及了,但是广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随着私家车的发展,广播电台反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甚至有的地区电台发展的一点也不逊于电视台。

陈安邦也特意买了一些留着送人,最起码老家的一些亲戚可以送一送,再加上之前跟刘鹏说过,要在他那边搞点宣传,所以给刘鹏那边也送了一盒,然后刘鹏听了之后觉得专辑里有几首歌不错,应该能够好卖于是也帮着陈安邦进了一批货,算是帮助去库存了。

华夏福利事业音像出版社虽然不是全国知名的大出版社,但是关系网是遍布全国的,在滨城这边录制好了之后,同步向外铺开,其中以京城、沪城、沈城和羊城为主,分别向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辐射,四地都分别铺了一万张,滨城本地留了一万张,按说滨城是没有这么大体量的,只是专辑中的大部分都是滨城人或者在滨城工作,本人和本地的亲友团能够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本地市场差不多也就消化了。

同一个时代人的审美标准不会差异太多,比如张小敏版本的《宁夏》陈安邦就不敢保证能够有多火,但是达到基本的水准是没问题的,而《小芳》和《大花轿》这两首歌是接受过人民群众检验的,分别是1993年和1995年的领军神曲,所以不出意外的在这个时代也受到了追捧和欢迎。

其中滨城的服装节组委会也很高兴,毕竟一台晚会办下来需要大量的歌舞节目来填充,而其中的大头就是歌曲,如今正好滨城出了这么一张专辑,其中的几首歌曲反响也不错,那么就可以把这些歌手拉到服装节的舞台上来,本地歌手的话费用就比从外地请人要合适多了,虽然滨城服装节组委会费用不少,但是能够的节省开支还是要节省一些,起码不用给这些人报销来回路费了。

像张小敏和王亮他们本来就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有任务安排只需要一纸调令就可以,单位方面直接给你协调了,陈安邦倒是情况特殊一些,他属于民营个体,不过这个年代的人还是有觉悟的,相关方面找到了陈安邦,刚说明了一下情况,陈安邦就点头表示同意,陈安邦表示虽然自己不是生长在滨城,但是在滨城生活工作得很开心,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滨城的一份子,如今滨城服装节方面有需要,自己可以随时听从组委会的安排,可以做组委会手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个年代的老同志们,哪听说过鸡汤含量如此高的话语,个个称赞陈安邦高风亮节,并且传出风声来,要在年底让相关部门为陈安邦颁发荣誉证书。

理了理手中事情的头绪,陈安邦就准备动身回老家了,回家之前还收到了沪城和羊城等地专辑销售一空的好消息,除了京城的销量一般之外,沈城也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出版社已经在抓紧时间生产录制了,争取在盗版卡带出来之前将货源铺开。

这个年头跨省出行其实是很麻烦的,陈安邦之前来的时候是从家里坐中巴车到宜城,在宜城的长江客运码头坐江轮到沪城,在沪城的16号海运码头坐海轮到滨城,如果顺利的话三天左右行程,要是赶上大风停航等情况要待上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

这次陈安邦想坐铁路回去,铁路毕竟比海路要快一点,从滨城有发往沪城的火车到蚌城中转,或者从滨城到京城,再从京城坐火车到肥城,从肥城就有到自己家附近石牌镇的长途汽车了,这个年代的火车票不太好买,尤其是这种跨了地区的,像滨城属于东北铁路局管辖、北京属于华北局、宜城属于华东局,在火车票没有联网销售的时期是买不到这种联程票的,需要到中转火车站找值班列车长签字然后才可以使用,当然先上车后补票在这个时期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的一般是短途或者实在没辙了才使用的,因为这种一般是没有座位的,当然这个时期车票上是没有座位号的,你要是一个人坐车的话上个厕所回来座位就不是你的了。

买票的事情陈安邦就委托给王洪兵了,谁让他是本地的呢,而且他属于铁路部门的自己人,像他们平时去各个地区慰问演出坐火车都是不要钱的,陈安邦开玩笑问道铁路文化宫还招不招人,王洪兵则说可以考虑,像陈安邦这样的已经有代表作的歌手可以考虑挂靠在他们文化宫,除了每年要完成必要的演出任务之外,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一年的话基本上硬性的演出任务差不多就三四场,然后有六七场自由参加的任务,也就是说一年十场左右的演出任务,完成了这些就算是铁路文化宫的特约歌手了。

这样陈安邦就可以正式的持证上岗了,这样的好处是坐车方便,不止在本铁路局,在其它铁路局也可以寻求帮助,陈安邦觉得挺好的,小时候村子里一位大哥在铁四局上过班,坐火车都不要钱,给陈安邦羡慕坏了,想不到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陈安邦突然发散了一下思维,要是哪一天成了民航文工团的特约歌手,是不是可以坐飞机不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