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92小木匠 > 第85章 搞定车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洪兵的效率很高,加上本身陈安邦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与铁路文化宫算是强强联手,再加上相关部门知道了陈安邦义务参加服装节的事情,所以打了个招呼特事特办,这样陈安邦也算是有编制了,成了文化宫的特约歌手。

办好工作证之后王洪兵给陈安邦打了个传呼,通知陈安邦到铁路文化宫去取证件,他知道陈安邦最近要回一趟老家,所以又特意带陈安邦去火车站认识一下相关部门领导,不得不说老江湖的为人处事就是稳妥。

滨城火车站属于沈铁局管辖,但是由于滨城是副省级城市,所以相关部门都是高配,滨城站站长姓曹,四十多岁,与王洪兵是老相识了,听说陈安邦是歌曲《小芳》的原唱者时非常热情,知道陈安邦要回皖省老家还特意带到票务那边帮陈安邦买了票。

因为铁路文化宫挂靠在铁道部名下,所以在铁路系统坐火车是不花钱的,只是要坐卧铺还是要看行政级别的,基本上需要处级干部以上才有资格坐,本来陈安邦这种刚刚挂靠过来的歌手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但是就好比朝中有人好做官一样,站长亲自带过来的也好买票一些,陈安邦顺利的买到了明天中午12点发车滨城到蚌城(终点沪城)的火车卧铺。

买完票之后,本来陈安邦是想请曹站长和王洪兵出去吃顿饭的,上次闽南人聚会的那家酒楼就在附近,饭店老板林先生人也蛮不错的,陈安邦寻思正好双方都结交一下,谁知道曹站长硬拽着要在火车站里的食堂吃。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车站是有内部小食堂的,本身像铁路这种单位在当时员工的待遇就不错,再加上当时的管理制度不是太健全,所以像干部们在单位吃吃喝喝简直不要太正常,而员工们最多只是举报一下谁谁谁贪污受贿,在吃喝上做文章的目前还真没有,所以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陈安邦到了小食堂落座,菜上齐了一看,果然不同凡响,菜品上的很快,应该是厨房里料比较全,陈安邦、王洪兵、曹站长,再加上做陪的几位车站的负责人,八个人上了十道菜,基本都是鲁菜或者本地海鲜,什么软炸肉、炸蛎蝗、樱桃肉、海鲜全家福、葱爆羊肉、葱烧海参、韭菜炒海肠、松鼠鲤鱼、炸刀鱼、家焖鳎板鱼等等,主食是海肠馅饺子和鲍鱼捞饭。

这些菜在滨城只能说还可以,并不算特别奢侈,毕竟滨城就在海边,这些海鲜并不算特别名贵,只能说还可以,但是这酒就不一般了,直接上的是特供版的五粮液。

这个时期的五粮液还是很坚挺的,价格并不比茅台价格低,而且相对来说许多人觉得五粮液比茅台的口感更好,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反正这一世到现在陈安邦都没有喝过比这个好的酒,虽然陈安邦也对曹站长说过自己不能喝酒,但是在东北喝酒没把人喝趴下就算没喝好,所以酒过三巡陈安邦便不出意料的醉倒了。

好在陈安邦的酒品还可以,醉酒了就是趴在桌上睡觉,不像有此夫喜欢耍酒疯大喊大闹,真要是那样陈安邦可就丢脸了。

王洪兵果然是老的辣,把火车站那边陪酒的喝倒了仨人还坚持不倒,最后还叫着司机去接的他和陈安邦俩人回了铁路文化宫,直到到了铁路文化宫二楼办公室这才醉倒在沙发上,临醉倒前还不忘记了吩咐司机把陈安邦送回去,而陈安邦也带点装醉,到了铁路文化宫酒也醒的差不多,于是就坐着车回去了。

到了金家街的住处,陈安邦下车给司机拿了盒烟,虽然不是中华之类的顶级香烟,但是给不给是个态度问题。

陈安邦到家之后烧了点水,然后趟在床上等水烧开准备泡点茶喝,两个徒弟今天都去工地了,一般他们会在工地转一天直到下午再回来。

陈安邦泡好茶之后继续躺在床上假寐,迷迷糊糊之间竟然睡着了,直到马爱民回来时才刚刚惊醒。

可能是没想到陈安邦今天回来这么早,马爱民回来时还吓了一跳,不过看到陈安邦躺在床上才放下心来,没多大一会陈安民也回来了。

“现在几点钟了?”陈安邦躺在床上问道。

“现在五点差一刻。”马爱民看了看手上的电子表,也只有他才能回答,陈安邦手上连个电子表都没有。

“安民,你去给饭煮上吧,爱民,这里有十块钱,去市场买点菜和熟食回来。”陈安邦拿出十元钞票,递给马爱民,马爱民接过钞票揣进裤子口袋里,转身出门去买菜。

等陈安民洗好米下锅坐在炉子上之后,陈安邦叫他过来一下。

“师父,什么事情?”陈安民凑了过来。

“我明天回老家一趟,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带回家的?还有,我回家时传呼在家里用不了,你在这边帮我收一下,如果有人打电话进来就帮我回一下,然后告诉人家我回老家了,大概三五天回来,有什么事情等我回来再说。”说罢陈安邦把传呼机递给陈安民,正好平时让他看看时间。

“好的,师父,我会帮你记好的。”陈安民小心翼翼但颇为兴奋地伸手接过传呼机。

“这个我教你怎么番看讯息。”陈安邦做着示范给陈安民看了一下,传呼毕竟功能简单,没多大一会陈安民就搞清楚了,再摆弄一会儿也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个时期的电子产品大多简陋,数字型传呼更是简陋,但是在那个精神世界极度匮乏的时代,这样的产品已经惊为天人了,小霸王游戏机上的《俄罗斯方块》就能够让人玩上一整天了,《贪吃蛇》之类的游戏也差不多,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还会数字传呼信息写了一首《数字人生》的歌曲。

人性总是贪玩的,尤其是自己愿意玩的,这也是后世为何许多年龄大的人都沉迷于虚拟世界,尤其是大数据分析系统一出,更是如同倚天剑一般无人争锋,因为平台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看的,越看越喜欢,最后沉迷到自己与平台共同编织信息茧房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