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隔天,原本打算等到车队出发后再回吴家的薛秀慧,借了娘家的骡车,一大早吃过饭就赶着车回去了。

郑晴琅没有让她空着手回去,准备了两条腊肉和十斤小米,还有一小袋红枣。

薛秀慧见她准备了那么老多,没有像以前那样嘻嘻哈哈得接下,反倒劝她别准备太多。

郑晴琅随口说了句“不多”,就打发她赶紧出发,免得赶不上那头的午饭。

薛秀慧知道自己拗不过娘亲,也知道这点东西对薛家如今来说,确实不多,便不再多言,坐上车,挥了下鞭子,架势十足得出发了。

在薛家帮工的这些日子里,她可不止学会了如何做豆豉,她还学会了赶骡车,教她的师傅,就是今年才十一岁的绿萍。

回去后,她的说服工作十分顺利,吴家公婆一听说工钱那么多,立马就拍着胸脯说秋收有他们,让吴大雄去跟车队,要不是薛秀慧说明了只要一个人,恐怕他们还想让二儿子也一起去呢。

正好,吴大雄昨天也跟他们提了让三个孩子念书的想法,他们正犹豫不决,很想听听薛秀慧这个提起人的意思。

薛秀慧很明白他们犹豫的点,无非就是因为钱的关系,他们穷了一辈子,眼看着两个儿子懂事,家业一点点攒起来了,这一下子又说要送三个娃去念书,他们下不了这个决心。

同时,这三个娃还都是她和大雄这一房的,小叔家的儿子还花不到这份钱,他们当爹娘的,也不好厚此薄彼,把钱都花在他们身上。

想了想,她决定将这份潜在的矛盾扼杀在摇篮之中。

“爹,娘,我的意思是,若是我能进下坝村的作坊干活,每月的工钱攒起来也不少,再加上大雄跟着跑这一趟,三个娃的束修都有了,其实也不用费公中多少。若是我能力不济,进不去作坊,那娃儿们念书的事,就作罢,不能就我们一个大房,就把公中的钱都花了,你说对不对,弟妹。”

薛秀慧的妯娌谢氏突然被点名,连忙摆手道,“我没什么意见,娃儿能念书是好事,要是学好了,还可以教教栓子呢。”

栓子是谢氏今年初生的男娃,她前头生了两个女娃,总算得在生了三个男娃的妯娌面前抬不起头,如今如愿生了个男娃,有子万事足,心态更加平和了。

薛秀慧见她这么好说话,突然想起去年五月节的时候,她们两个妯娌干的那场架,觉得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兔子急了也咬人”。

谢氏的丈夫吴大梁私心里是有些小九九的,但听见妻子这么说了,自己也不好显得太没有当叔叔的样子,也很大方得说道,“对呀,孩子念书是好事,以后念好了也可以提携栓子不是。再说了,我相信大嫂肯定能进作坊干活的,大嫂娘家开的作坊,大嫂进不去,那就是笑话。”

薛秀慧懒得跟小叔子解释这作坊的管理原则,只是笑笑,然后答道,“既如此,那我就帮着大雄收拾收拾东西过去了,这两天就要出发了,大雄先过去熟悉熟悉情况。”

“这么急的吗?你们两个都过去那边了,金蛋银蛋铁蛋咋办?没你们两个中的一个看着,我们这两把老骨头也看不过来呀……”吴母有些惊恐道,这三个混天魔王谁带谁知道,比种地还累人。

虽说一般情况下,都是放他们出去村里玩耍,不用紧盯着,但是这三个小子时不时就会闹出点动静来,不是哪家的小孩过来告状,就是大人带着小孩过来投诉,总没有让他们静心干活的时候。

薛秀慧也知道自己三个娃的调皮程度,想到还是自己娘有办法,干脆把三个孩子也一起打包带走。

于是,正在厨房里忙活晚餐的郑晴琅,听见外头声响出来一看,就见到了前天刚刚见过的三个外孙子。

虽然讶异,却也十分欢迎,笑着说道,“你们来了,那我再添两个菜,对了前天吃的甜汤可还喜欢,喜欢的话外婆也一并做了。”

三个小孩齐声欢呼,他们最喜欢吃甜的了,那是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吃到的好东西呢!

薛秀慧却一人拍一下头,让他们安静些,然后交代郑晴琅,“娘,你不用忙活了,随便吃点就是了,免得把他们的嘴养刁了,以后不好养活。”

郑晴琅笑笑,没有应她的话,而是冲着大女婿吴大雄说道,“满仓在底下仓房呢,你可以先去问问情况。”

吴大雄从没出过远门,心里正没底呢,听见岳母这么一说,感激一笑,便往底层走去了。

薛满仓正在察看货物的情况,见大妹夫来了,将麻袋收了口,拍干净双手,问他是不是决定要跟着车队进藏区。

吴大雄点点头,接着有些忐忑道,“大哥,我活到现在,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云南府了,这一下子要去那么远的藏区,我总觉得心里发慌。”

薛满仓理解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跟他讲起了自己头一回卖山货的经历。

“……那个时候,我也才十六岁,靠着我爹当年带过我一次出门的记忆,摸索着就干了。出门前,我也同你一样紧张,前一晚根本就睡不着,后来,真正走出去后就发现,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会有困难,会有挫折,但是咬咬牙,心里想着家人,想着自己是为了他们努力的,那再难也能过去的!”

吴大雄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心里安定了不少,想到自己三个孩子很快就能在学堂里端着书本,似模似样得念书,他突然觉得大哥说得有道理,为了家人,他不怕辛苦的。

接着,薛满仓又给他讲了藏区的一些情况,以及段家进藏卖茶这条路线的安全性,让他剩余的那点不安消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即将看到新世界的兴奋。

吴大雄想了想,问道,“大哥,我听秀慧说,你是打算以后组建固定的车队是吧?我能不能……”

薛满仓给了他一个疑惑的眼神,“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要是家里抽的开身,那这个车队组建起来,指定有你的位置呀,你是谁,你可是我大妹夫呀。”

吴大雄嘴角忍不住勾起,忙谦虚道,“我啥事不懂,只知道种地和打猎,就怕给您拖后腿呢。”

“那不能,你体力好能吃苦,性子又老实,我车队就差这样的人,再说了,不懂可以学,你大哥我也只是上了几年学堂,略识得几个字,后面那些生意经,也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对了,你还不知道吧,你岳母,我娘,去年突发奇想学识字,先跟着我认字,后面我教不了了,又跟几个小子认字,如今都能自己买书来看了,所以呀,学习这种事呀,不怕晚,就怕认真。”

吴大雄也听说过岳母学识字的事情,却不清楚她学到了什么程度,这会儿一听,对岳母简直是高山仰止。

薛满仓又接着说道,“你要是能够来车队,我都计划好了,让你先做普通队员,跟着车队把每条路线都走一趟,把车队的业务都混熟了,以后一个领队跑不了,要是你后面不耐烦走了,把字学一学,也当个账房好了……”

吴大雄一听要学字,连忙摆手,“不不不,不用了,我就跑车队,挺好的,坐在屋里头埋头写字算数这种活,我做不来。”

薛满仓见状,没跟他说以后当了领队多多少少也得识字的,只是又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道,“行了,大哥知道了,以后就由我罩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