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七点还不到,冯晔就到了天后宫,等待妈祖出巡仪式开始。
许多岛上的村民也一大早就围在了天后宫门口看热闹。
妈祖出巡之前,先由一位中年妇女给妈祖娘娘梳妆打扮。
差不多到了七点半,才由抬尫轿的几个人将妈祖神像从神座上请到尫轿之中。
这尊神像有些大,尫轿都是新置办的。
千里眼和顺风耳也同样会出巡,同样被请到尫轿之中。
随着一声“恭请妈祖分灵起驾”,一挂万响鞭炮响起,锣鼓的声音也同时响了起来。
妈祖出巡正式开始。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者在洒水净道,以示清洁和敬意?。
紧跟着的是“清道”旗,以及鸣锣开道的大锣。
后面左右两边跟着的是彩旗,再后头则是“回避”牌。
紧接着横帔队伍?,上面绣着“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事顺意”、“合境平安”等美好的字眼。
中间跟队伍的后面都有乐队在奏乐。
妈祖端坐于木制尫轿之中,被冯晔等四个人抬着走在最中间。
走在前面的是妈祖的两位护法大将,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是各由四个人抬着。
两旁跟着的是提着花篮的侍女,由岛上的小姑娘所装扮。
再往后,就是护驾团了。
最后面还有人挑着爆竹、鞭炮,由专人边走边燃放。
妈祖出巡,自然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看热闹,天后宫前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
冯晔家一大家子人自然也出来了,而且是同冯晔一起早早地就来了。
冯希南看到抬着尫轿的冯晔出来后,兴奋地大声叫嚷着:“爹……”
冯艳美和冯希东姐弟也跳着脚,纷纷大喊大叫:“叔叔……”
一直到队伍下了山,往东头村而去,其他三个村子的人才散去了不少,但依然有不少人跟着。
每年的妈祖出巡都是四天,岛上的四个村子各一天,等到了第五天才会回銮。
而顺序则是轮着来,今年的第一天恰好轮到东头村。
东头村的人基本上都出来了,不管大人小孩,从天后宫开始就跟在两旁或者队伍后面,陪着妈祖出巡。
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出巡的队伍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进入了东头村。
从这时候开始,就有人提前脱离队伍,先一步回到家中,等候妈祖巡游到自己家。
妈祖出巡需要经过所有村民的家门口,并作短暂停留。
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设立供桌,当妈祖神像到了后,主人家会跪地迎接,点香祭拜。
直到将全村的人家都逛遍了之后,队伍继续朝海边走。
沿着海岸走完一圈,最后回到码头,在早已搭好的棚子里驻跸,随后接受村民的祭拜。
祭拜先由村里面德高望重的老者为主祭,诵读祭文并焚烧,祈求妈祖保佑。
然后就是各家各户自行祭拜。
这样下来,一天的巡游就结束了。
等到第二天吉时,才会再次起驾,前往下一个村子巡游。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
相传,妈祖原名为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诞生于闽省湄洲岛。
父亲林愿,母亲王氏,兄妹七人,她最小。
林默长在海滨,自幼聪颖过人,识天气、通医理、善舟楫,熟悉水性,乐善好施,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难为事,矢志不嫁,专心致志地从事慈善公益事业。
平时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
传说她能“乘席渡海”,拯溺济难,深受人们爱戴。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九月初九,是年仅28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
而实际上,她是在海上救助渔民时不幸遇难。
但是,在传说故事中,在妈祖羽化飞升这一天,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
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直彻云天,彩虹辉映。
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
俯视人世,若隐若现,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
湄洲人仰头望去,无不唏嘘惊叹。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
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
乡民感念妈祖恩德,在湄洲岛上立庙祭祀。
妈祖由此成为渔民们共同信奉的海上女神,千年留布。
后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4位皇帝的36次叠奖褒封,封号从夫人到妃、正妃、天妃、天后乃至天上圣母。
是历史上获得封号次数(36次)最多,封号字数(64字)最多的人物。
妈祖祭典在清康熙19年列入国家祭典,与孔子祭典、关帝祭典并列当时的三大国家祭典。
清雍正时期,增加三跪九叩大礼。
乾隆五十三年下旨享春秋两祭,身份无比尊荣。
现代,湄洲妈祖祭典与孔子祭典、黄帝祭典并列为中华三大祭典。
妈祖最终的64字封号如下: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敷仁天后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