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倒是没有!”

看着邱鹏求知若渴的样子,林阳摇了摇头。

随即,不等邱鹏说话,林阳递上一根烟:“同志怎称呼?看起来也是同道中人。”

“我叫邱鹏。”

邱鹏看着面前的大前门,稍稍一愣,接过两根,一起点上。

这是邱鹏抽烟的习惯。

一次两根,够劲,能让他在深夜台灯前创作更有灵感。

知道他这个习惯的人可不多。

“林阳。”

林阳随便这一手,就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拉近了他和邱鹏之间的关系。

文化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都是靠一顿酒或者是一本书,一个思想观念拉进的。

尤其是思想理念和创作理念相同的,那基本上都是一辈子的基友。

78年的路遥还在《陕西文艺》当编辑,贾平凹还没有踏上文学创作之路。

但这不影响他俩后来成为一对好基友。

林阳没打算搞文学,不过也算个文化人,不影响邱鹏算是他知己。

“林阳同志,我们互相留个联系方式。”

“要是能找到《光明与黑暗》这本书,还请你借我看几天,我真的很喜欢!”

邱鹏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和英雄钢笔,很快写了地址和电话。

“我在红山大队的红山村,贫下中农也喜欢文学。”

林阳的言外之意很简单,村里还没有电话。

“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都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而且我们有共同喜欢的作家,还有共同创作抽烟的习惯。”

“就是知己。”

邱鹏越说越激动,像个疯子。

平时他就是个孙子,屁也不放一个。

但一说起文学,他能说是三天三夜。

文学界的话来说,不发疯不成魔。

邱鹏真的是跟着书在学习怎么生活,精神食粮吃得饱饱的,能辟谷了。

“行,你找到了也借我看看。”

林阳接过邱鹏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地址,写的果然是国营饭店的地址和电话:“过几天咱们再见。”

“林阳,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邱鹏一愣。

“……”

林阳没搭理邱鹏,转身骑着自行车便离开了黑市,往红山大队走。

路上,他点了根烟,眉头紧蹙:“邱鹏这小子可是认死理的,要是搞不到《光明与黑暗》这本书,八成山货的生意得黄了,还得想个办法。”

人是个好人,文化也是真有文化。

就是太轴,不会变通!

紧赶慢赶到村里已经天黑了,林阳的车把子上夹着手电筒。

在进门之前,他才从小空间把之前格里沙漠烤的鸵鸟肉袋子拿了出来,挂在身上。

“姐,咋一地的瓜子皮?”

推着车进门,林阳就看到林芳芳正拿着扫帚在扫院子。

厢房里人影晃动,看样子是母亲张桂英抱着小桃在哄睡觉。

“你忘性可真大,咱们家有了电视机,每天晚上都这么热闹的。”

林芳芳看林阳回来,还挂着一个大背包:“是不是鸵鸟肉?”

“姐,你属狗的啊,这鼻子太灵了。”

林阳调侃道。

一家人这么打打闹闹,开个玩笑,真是很幸福的。

“你啊!”

林芳芳白了一眼林阳,拿着扫帚假装要打:“哪有你这么说你姐的,是我们刚才去铁锤叔家了,二狗拿了鸵鸟肉回来,说是你们在格里沙漠打的,小桃都吃撑了,回来上吐下泻的,吃了土霉素还睡了。”

“没事吧。”

一听小桃上吐下泻的,林阳挂着鸵鸟肉就进了厢房。

“嘘。”

看林阳进门,张桂英连忙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娘,我爹这是喝了多少?”

看林大山躺在炕上呼呼大睡,屋子里酒气熏天,林阳才小声问道。

“你爹今天高兴,被你城子哥灌醉了。”

“当兵的就是不一样,酒量可大。”

张桂英小心翼翼的把小桃放在炕上,盖好了被子,才从林阳手里接过袋子打开看了一眼:“这肉我先放地窖里,别坏了。”

“赵城回来了?”

一听是赵城,林阳眼睛都亮了。

“对,说是回来探亲的,待七八天。”

“你铁锤叔和玉兰婶子也是可怜,三个儿子,一个在外地当兵,一个还小,可什么时候是个头。”

张桂英说着,话锋一转:“之前你们小时候,你城子哥啥事都护着你。这些年当了兵回来的少了,不过明天你也去看看,都是弟兄们,别生疏了。”

“娘,我知道,明天一早上我就过去。”

“再把之前我买的点心带上。”

一听赵城回来,这一晚上林阳都激动地没睡着。

赵城比他大四岁,是赵二狗的亲哥。

浓眉大眼,从小政治觉悟就高,立志要当兵打仗,驱除鞑虏。

没想到他还真是梦想照进现实了。

县里征兵的时候,赵城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只是没想到被送到了外地。

赵城当兵的地方要跨省,离家还挺远的,回来要800多公里。

70年代的交通也不发达,再加上当兵不能随便回家,所以一年能回来一次就不错了。

这三年也就回来了一趟。

前世林阳考上大学,然后按部就班上班之后,就见过赵城一次。

那一次还是83年。

赵城在一次拍地雷任务被炸伤了腿,光荣退伍,瘸了一辈子,曾经高傲的心气也被打磨没了,最后在厂子里当门卫。

至于后来怎么样,林阳不知道。

从他进了市里开始,红山村的一切就和他绝缘了。

“正愁没处给邱鹏搞《光明与黑暗》这本书呢,想不到赵城就回来了,明天早上去问问看,他有没有办法弄到。”

部队的条件要好不少,一些进步的书籍和刊物都是第一时间发放的。

这本书就是当时的进步书籍,后来还被茅盾先生高度点评过,所以在部队应该有。

第二天快晌午,林阳提着一盒点心,还有两瓶酒出了门。

红山村不大,两家离得又近。

林阳刚到赵铁锤家院子门口,就看到停着几辆自行车,门口还站着大队文书杨军:“军哥,你咋来了?岳书记在里面?”

“你们家和赵铁锤同志家不是关系好嘛,你竟然还不知道?”

杨军调侃道。

“出啥事了?连书记都大早上的来了。”

林阳递上一根烟,伸长脖子看着院子。

院子里没人,但上房里面说话的声音很大,好像岳瑞金正在讲话。

“赵城不是去当兵了吗?这次回来探亲。”

“县里给咱们公社发了文件,说赵城在部队立了功,让公社代表县里来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