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月明秋水 > 第270章 不见那去年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我最想见到的,就是他了。

那么,徐大哥会不会觉得,自己无颜来见我呢?

是啊,按照当时的约定,金榜题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连给我捎句话儿的心思,都没有!是啊,就算是回到了金陵城,他的第一个念头,依然会是去看发榜。像他这种心高气傲之人,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低眉顺眼,让人小瞧的。他所等待的,就是能够扬眉吐气的那一刻!

既然是这样,那么,如果真的榜上无名,那又如何?

“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吧?徐大哥念兹在兹的,其实就是那金榜题名了。

这样一来,如果没能够如愿以偿,那么,他心中的那些酸楚、无奈、苦涩、失落、不甘、郁闷,就会像那滔滔江水一般,将他淹没!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怎么会回来见我呢?

退一步说,就算是暗地里看见了我,他也会默默地走开。因为,他根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同情”与“怜悯”。真到了难过不已之际,他所想到的,也是找一个无人注意的偏僻的角落,独自哭泣,暗自神伤。

这一次外出,我和小玲子,没能够在路上见到他,着实有点遗憾。

那么,此时此刻,他会是在哪儿呢?

那小集镇旁边的故乡,应该不会吧?

那儿,正是“江东父老”所在的地方。

如果可以排除故乡的小集镇,那么,最有可能见到他的地方,应该就是这金陵城了。这样的一个大都市,人潮汹涌,认识他的人,自然不会太多,因此,他也没必要担心有人问及。自己那些羞于启齿的事情,如果没有人来相问,多少会减少一点压力。

在这种时候,路边尽是过路人和陌生人,倒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没有人来打扰你,你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刺激。

如此说来,接下来,我和小玲子,倒是要回到金陵城里去了。

只是,偌大一个金陵城,茫茫人海,我又如何才能够找到他呢?“大海捞针”,真的就那么容易吗?

现如今,这一刻,我脚下的这条小路,也就是一年多以前,入城之前,我养父的遇袭之地!

一年多之后,站在这条小路上,多少的唏嘘感慨、爱恨情仇,又像那沉沉夜幕一般,笼罩在我心头。

此刻想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又做成了什么事情呢?袭击我养父的那一伙盗贼,至今依然逍遥法外。甚至,我连和他们有关的一点点线索,也都不曾找到!

哦,在那伙盗贼出现之前,我的心头,曾经掠过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诗句。此刻想来,前一句“日暮苍山远”,勉强也算应景吧?只是,那后一句“天寒白屋贫”,简直就有点一语成谶了:甚至,还不仅仅是“贫”,对于我养父来说,更是穷途末路了。

这种预感,无法条分缕析,只能够默默地体会、领悟。遗憾的是,在那样的一个时刻,有意无意之中,我忽略了它。此后的日子里,就只能够追悔莫及,徒呼奈何了。

或许,那一刻,我也曾经隐隐地觉得,出门在外,日薄西山之际,我只想着有个栖身之所,来安顿一下自己。于是,我就想起了那样一句诗。是啊,“贫”也罢,“富”也好,人,总还是会想家的。至少,那样一个地方,能够遮风挡雨,是自己的“立锥之居”,此外,如果还能够安顿一下自己的灵魂,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说起来,数千年以来,人们所孜孜以求,何尝不是在找一个栖身之所呢?只不过,有的人,住的是高楼大厦;有的人,住的是瓦舍茅屋;还有的人,时运不济,就只能餐风露宿了……

想想也是,当你站在一个古朴的建筑物面前,遥想起多年以来的人世沧桑,总难免会感慨一番。那许许多多的怀古诗,就是这样而来的了。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好几百年之前,唐代诗人刘禹锡路过金陵城,面对着这六朝古都,挥毫泼墨,写下那脍炙人口的《金陵五题》。这五首诗之中,我最为熟悉的,就是那《乌衣巷》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诗句嘛,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只是,那“乌衣巷”,可曾留下过我的足迹呢?我,说起来,我还是有点……

“赵姑娘,接下来,我们要到哪儿去呢?”小玲子的声音响起。

眨了眨眼之后,赵昭婷这样回应道:“先,先返回金陵城吧?”

“回到,回到金陵城之后呢?”小玲子接着问道。

要是换做另一个人,多半会觉得,这个小玲子,是不是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了?然而,赵昭婷心里很清楚,对方之所以要如此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只是因为,天色已晚,不要在荒野之外踌躇不前了。

“哦,到,到乌衣巷走一趟吧?”赵昭婷这样回应道。

“乌衣巷?真想不到,我们的赵姑娘,对这乌衣巷,倒是情有独钟啊!”小玲子这样感慨道。

确实,在她看来,这位赵姑娘,一向都是深居简出的,有时候,一连数天,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而这一刻,一下子就说出“乌衣巷”这一名胜古迹来,着实令人意想不到。

其实,她有所不知,就在她开口相询的那一瞬间,赵昭婷的心里,正念叨着那“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与此同时,两年多以前的那次外出,在那城南陌上,她“遇见”了那孙公子和雪儿姑娘。至今,她还依稀记得,孙公子说起过“乌衣巷”这个地方。更巧的是,几天之前的那个暮春雨夜,她刚刚翻看过这首诗!

如此一来,赵昭婷想着要到乌衣巷走一趟,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灵感,不容置疑,也难以条分缕析,不过,当灵感出现之际,你最好不要小觑于它。

“这乌衣巷嘛,”赵昭婷淡淡一笑,“本姑娘神往已久。再说,现如今,也没什么好去处,也没有什么非办不可的紧要事情,再不过去看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小玲子,原本只是一个侍女,最近一段时间,尽管赵昭婷对她颇为器重,高看起来,不过,她到底不是那种得意忘形之人。这一刻,眼见主人说得如此神乎其神,自然就更不会拂逆对方了。

“好吧,这乌衣巷,”小玲子接过话,“能够去看一下,也是不错的。”

当小玲子欣然答应的时候,赵昭婷的心里,又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了:除了这“乌衣巷”,我还想着到哪儿去呢?刚刚来到这金陵城的时候,养父刚刚撒手人寰,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确实想不起,一定要到某某地方走一趟!接下来,在与徐大哥重逢之后,我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过得了生父那一关?因此,殚精竭虑之时,这乌衣巷什么的,也就无暇顾及了。说来说去,就是有这么巧,有些地方,你从来都是久闻其名,却又一直无缘一睹了。

徐大哥离开这金陵城,也有一年多了。照理说,三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也没什么迫在眉睫的事情,闲得发慌之际,总该到乌衣巷走一趟了吧?

然而,真实的情形却是,千真万确,我还是没有到达乌衣巷。那个乌衣巷,到目前为止,依然只能是心驰神往,想想而已。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

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当初,那孙公子说起,他时常会到乌衣巷去。他身边的雪儿姑娘,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到了,如果我到乌衣巷走一趟的话,很有可能会遇见这两个人!一想到他们那种甜甜蜜蜜的样子,我似乎会有点不自在。

也就是说,如果真要去乌衣巷的话,我就希望,徐大哥能够陪在我身边。要不然,那种形单影只的感觉,还真不是滋味。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盼着徐大哥,只是,盼是一回事,能不能见到又是一回事!既然没能与徐大哥同行,我到乌衣巷干什么呢?

这样的理由,自然有点荒诞不经,是站不住脚的。只是,却是我内心最为真实而微妙的想法。于是,那思念的丝线,竟然如此绊住了我,让我不能到那巷子里去。

当然,乌衣巷一直都在那儿,我去与不去,都不会影响到她。我不曾涉足那儿,她也不曾损失什么。当然,千百年以来,她一直都守候在那儿,等待着有缘之人。从这个角度说,我确实应该去看一下的。要不然,那一首唐诗,就算是白读了。

这样的一刻,很快就要到来了。

在别的地方,既然见不到徐大哥,那么,他也有可能,是到了乌衣巷?于是,我就作出决定,真的要到乌衣巷看一看了。

一条长长的道路,现实当中的,梦境里面的,都有着乌衣巷的一席之地。至少,那孙公子和雪儿姑娘的身份之谜,就需要我到那巷子里,实地寻访一番。此外,养父遇袭之谜,也一直困扰着我,甚至会让我寝食难安。尽管我不是什么大侦探,然而,我也很清楚,就算是那些大侦探,如果只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那么,就算是绞尽脑汁,同样也是一筹莫展的。想清楚了这一点,闲着无事的时候,多到外面走走,就很有必要了。此前的那些日子里,我确实有点作茧自缚了。

这一刻,小玲子就跟在我身边,有些话语,也是可以跟她说一下的。甚至,也可能得到某种启发。就比如说,如果不是听过她的故事,对于那些为富不仁者的伪善,我又能够有多少了解呢?

如此说来,那报仇雪恨什么的,到目前为止,小玲子自然不敢指望太多。不过呢,她其实也在积攒着力量,以期待着,将来能够有所作为。小玲子陪着我,到我的乡下老家,走了一趟。这,这也算是长途跋涉了吧?不过,从始至终,她都没有什么怨言。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呢?

照理说,到这乡下走一趟,本来是跟她无关的。她之所以要跟着去,从表面上看,自然就是因为,她是侍女,主人让她怎样,她就只能跟着,不能拒绝。只是,换作另一个人,或许会有所不同,她会这样说,如果是在金陵城一带,陪伴一下主人,侍候一下主子,那是应该的。只是,到百里之外的乡下去,那么遥远的路途,我可吃不消……

对此,我又能怎样的呢?

多半,也是不能强求的吧?

由此看来,小玲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把主人的事情,当做了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来,她才不会计较太多。从我的角度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侍女,也算是三生有幸的了。

是啊,既然都出来了,也不远百里,回了一趟乡下,都走了这么远了,再到这乌衣巷走一趟,也在情理之中的了。甚至,我也在这样想,如果再不到那巷子里去,说不定就会错过或错失什么……当然,如果要问其中的原因或理由什么的,我依然是说不清楚的。

或许,这只是某种灵感、预感、直觉什么的,反正,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最好还是要听从内心的召唤,采取相应的行动。越是六神无主、茫然失措的时候,就越要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确实没什么好说的。这乏善可陈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似乎就在于,由于生父的强烈要求,徐海韬只能到乡下埋头读书,以期在科考上扬名立万。然而,对于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只能扳着手指头,看看过了多少天?

这样的一幕幕,不是有点荒唐吗?一年多的时间,就这样虚掷在无聊而漫长的等待、守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