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岛内的百姓本就一贫如洗,在人民军、蒙古军、朝鲜军如同剃刀一般的搜刮后,岛内很快就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房屋被肆意焚烧,街道上尸横遍野,到处都是百姓的哭声和惨叫声,无数热闹的城镇变得破败。
成群结队的百姓向北方的海岸逃去,那些身份高贵的人,凭借着财富和关系乘船渡海。
而低贱的穷苦百姓们,却只能抱着木头和木盆下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挣扎求生,企图逃往本州岛和四国岛躲避兵灾。
七万渡海登陆的人民军,在九州岛上烧杀抢劫,忠诚的落实着马超下达的“焦土策略”,在倭国境内制造巨大的恐慌。
高杰纵兵肆虐一个月后,见制造恐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下令军队再次集结,准备去进攻倭国的北方土地。
这一次他决定与济尔哈朗兵分两路,由他率领第一军、蒙古军团、辅兵军团北上倭国本岛。
济尔哈朗则率领部下骑兵、朝鲜军团,渡海攻击四国岛,希望通过分兵略地,将战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化。
他们接下来的作战任务不变,将会继续执行“焦土策略”,在倭国本土制造恐慌,直至侵华倭寇主力回撤救援。
到那个时候,按照马超的事先谋划,高杰将率领第一军、辅兵军团、蒙古军团大部撤离倭国,在朝鲜半岛进行防御。
济尔哈朗的一万满洲骑兵、两万朝鲜军团、五千蒙古骑兵将留在倭国,全力摧毁京都工业区,以及倭国的所有军工制造工厂。
他们将在倭国展开一场破坏行动,让倭国失去继续战争的潜力,彻底消灭倭国新军兵团,从根本上消除倭国对华夏的威胁。
面对土鸡瓦狗般的倭寇武装,此时的高杰不禁有些飘飘然。
他每日都会看一遍马超赐予的圣旨,精心擦拭尚方宝剑,将其视为最珍贵的宝物,
按照马超在圣旨上的许诺,如果他能在短时间内杀十万人,就将会被授予国公爵位。
若能杀百万人,便可册封他为异姓王,将来会拥有一块富饶的土地,也能像额哲、徐小虎、伊宝忠那样建立国家。
如今高杰已经杀了三十多万倭国人,国公爵位已经十拿九稳。
他心中暗自盘算,如果能再给他三个月时间,杀百万人的目标便可轻松完成,他也将成为名垂青史的开国之君。
就连自己国家的名称,高杰都已经在心中想好了,就叫作“东顺国”,以此来获取马超的欢心。
但这些事情他不能告诉外人,只能自己在心中默默狂喜,无时无刻不把马超的皇恩浩荡挂在嘴上,宣扬东征军团救国救民的伟大壮举。
高杰的思想和动机虽然不纯,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却也十分了得。在东征过程中,他总能根据战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灵活运用各种战术。
人民军在倭国的战事毫无波澜,所至之处无不是一片焦土。无论是坚固的城池,还是险要的关隘,在人民军毫不留情的进攻下纷纷沦陷。
在面对丘陵起伏的山林时,高杰基本上不会派士兵去冒险,而是会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放火,然后任由火势蔓延。
高杰的军事才能和铁血手腕,让他在东征军团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就连济尔哈朗与良泰都对他既敬畏又佩服。
在本州岛和四国岛上,东征军团也遭遇到了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超过三十万人被紧急武装起来,正如同涓涓细流般向战场赶来。
高杰也随之改变策略,派出济尔哈朗快速穿插分割倭国军队,直至京都工业区腹地为止。
蒙古军团作为第二梯队,对被满洲骑兵冲乱的倭国军队,再次进行分割包围,配合第一军和辅兵军团逐一歼灭。
但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及倭国武士的视死如生精神,东征军团再也没有了刚开始的从容不迫,战事逐渐陷入了胶着状态。
在那风云变幻、局势波谲的时代中,马超统领着麾下劲旅雄踞福建,朱媺娖在湖广地区厉兵秣马,王小强则在河南整军备战。
三方势力遥相呼应,对倭寇盘踞的长江占领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军事打击。
一时间,硝烟弥漫在长江沿岸,上百万人厮杀在一起,喊杀声震彻天地。
人民军组织的每一次进攻,都像是一把被全力劈砍下去的利刃,试图撕开倭寇那坚固的防线。
可倭寇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逐渐从中悟出了门道。
他们察觉到人民军兵力分散的弱点,于是就迅速调整战略布局,开始将主力兵团往湖广和浙江境内集结。
他们对第三军团在长江北岸的疯狂挑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是派出水师舰船,沿长江一线防御。
铁了心要集中力量,突破人民军在湖广和浙江的防线。
倭寇摆出了一副两头大、中间细的奇怪布局。这看似诡异的阵型,却在实战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对兵力相对分散的人民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打的人民军有些难以招架,战场局势瞬间急转直下。
朱媺娖此前乘胜出击,士气高昂,想要一举拿下湖广地区的关键城池,对汉阳府、武昌府、黄州府发起围攻。
可随着倭寇主力军团的到来,战场态势也发生了巨变,人民军的人数优势,逐渐被倭寇军队的武器优势所替代。
但朱媺娖却并不以为然,依然希望能乘胜追击,在倭寇军队没有展开部署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皇家陆军、第四军团、白杆军,以及数万原大明地方武装,与倭寇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中国军队达成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
可无奈倭寇军队实力太过雄厚,战术运用得当,中国军队接连失败,最终因伤亡惨重,被迫退兵三百里才稳住阵脚,士气也随之跌入了谷底。
抗倭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人们刚刚燃起的胜利希望,就在这一场大规模溃败中,似乎又变得前途渺茫,一种亡国亡天下的失败情绪在国内快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