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氏一番话说完。

朱高炽没有吱声,朱瞻基若有所思。

朱棣则是握住了徐氏的表示徐氏说话很对味。

张欣心中只是对徐氏各种佩服。

样样都能说中,徐氏比她还像一个重生的。

唐赛儿看大家都不说话,就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奶奶,给票拟跟批红,会不会把这些人的心思养大了。爹一向脾气好。”

“要是把你公爹给累死了,你跟瞻基接手年纪轻轻的接手了,那些人心思更大。还不如一开始就放一点权,让他们争去。”

徐氏很耐心的回答。

两害相权取其轻。

朱高炽早年为了藏拙,不得不给自己套了个肥套子。现在身体虽然还行,在精力方面那是远远比不上朱棣或者先帝。

先帝废了宰相这个位置,是怕这朱家人当了傀儡皇帝。

可一整个天下的事,就一个皇帝全盘做主,哪里管得来。

抓大放小才是正道。

再说句不吉利的,朱棣再活十年二十年,等朱高炽当上皇帝,也当不了多久。

她今天这话,像是对着朱高炽说。

实际上,是跟朱瞻基跟唐赛儿说。

朱高炽跟张欣还有朱瞻基都品出来了,只有唐赛儿嫁入皇家的时间尚短,没懂她话里的意思。

不过也不急,是个能教的孩子。

徐氏接着又说了一些将来的安排,才让大家都散了。

朱高炽跟张欣回自己的院子,用过了晚饭,朱瞻基院子里的小内侍飞奔过来禀告了朱高炽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唐赛儿有喜了。

曾孙子或者曾孙女即将出生,朱棣跟徐氏极高兴。

朱棣是欢喜于曾孙子即将到来。

徐氏则是欣慰于孩子生下来,她跟朱棣还能教导几年。

两大巨头一高兴。

贺新生儿到来的诏令一条接一条的发了出去。

【尽除开荒田逋税。】

【罢湖广采木。】

【宗室品级冠服仪式的制定。】

【拟定新盐例。】

【展省官道里费由皇家补贴。】

【遣官察民利病。】

【严禁法外用刑。】

朱瞻基被朱高炽抓壮丁拉去准备出行事宜。

唐赛儿就在西山别院待着继续给张欣念《京报》。

“开荒不是免三年田赋么?”

张欣皱眉,听第一个的时候她就想问了。

开荒从洪武朝到永乐朝一直是免三年赋税的,前几年国库有钱了,还添了可以租借耕牛,锄头等铁器的福利。

“不是指开荒的那些个。”

唐赛儿翻回前面看了几眼具体的内容才跟张欣解释:

“是说的那些因为天灾,逃荒的人回来复耕的。当初他们逃荒的时候,就是因着拖欠田赋,连夜跑了。人回来了,也没敢去地方衙门报备怕被追索,他们不报备,衙门也就无从蠲免。还照样征收田赋,于是又跑了。”

“。。。无语,这还是地方做事不到位。”

张欣黑线。

这简直就是恶循环,怪不得流民在国内还是一直有。

“是的,娘。我跟我爹我娘在卫所的时候,也听底下的人说,朝廷的政令,总是来的慢。或者下面的人知道的时候,已经赶不上趟儿了。”

唐赛儿也没客气,直接说。

朱瞻基带她出去转了一圈,靠近两京的地方官衙还好些,大多政令传达不成问题。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还可以。

到了边境,好些地方连皇帝是谁都不知道。

所以,回来以后,朱瞻基让《京报》加印,又给张欣跟朱高炽为了跟朱瞻基通讯方便开遍了全国的急递铺加了一个活,就是卖《京报》。

《京报》的收入全归急递铺所有。

到现在,《京报》的销量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怪不得这用词用句越来越通俗易懂了。”

张欣最近并没有留意朱瞻基干了什么,不过就听唐赛儿读《京报》里这些诏令,也能想象到自己儿子花费了多少心力。

“是的呢!瞻基说,现在白话文在京城很流行。老百姓只要认识一些个字,连猜带蒙的都能看懂。”

唐赛儿满脸骄傲。

“不对,他也没跟我要钱啊?这支出算朝廷的?还是他奶奶私下给的?”

转眼张欣就觉得不对劲。

《京报》原来是她给的第一笔钱弄出来的,后来也陆续在投钱。

这几年在两京都开始售卖以后,逐渐的盈亏平衡,朱瞻基没管她再要过钱。

现在扩大规模,售卖到全国各地,这么大的摊子,如果外地不能回收账款。

绝对无法支撑。

“瞻基搞了一个广而告之的版面,随报纸附送的,只有单面印刷。印着什么谁谁家的棉布好,谁谁家的白瓷碗便宜什么的。他跟《海贸商报》学的。每一期这广而告之的版面总有十个商家分,一人给点,《京报》就算报纸白送出去,也有盈余。”

唐赛儿捂嘴乐。

“那双面印了,二十个商家不是更好?”

张欣听明白了,也就是朱瞻基拿了好处费,让《京报》替这些大商家宣传他们的东西。既然都宣传了,干嘛还留一面。

“是我建议的,广而告之那张单独的纸可以给那些爱惜纸张的人练字,分成十张,空白的那面还可以留给人当便条。这样,哪怕为了这张单独的纸,没钱的人也可能拿一份报纸回去当纸用。这些商家也乐意他们的东西被更多人看见。”

唐赛儿赶紧解释。

“哈哈哈,也就是你能想出来。”

张欣哈哈大乐。

皇家不缺那一面纸,朱瞻基打小就锦衣玉食,真就得有唐赛儿这样来自民间的人才会出这样接地气的主意。

“瞻基说,这个叫互补。”

唐赛儿声音很是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