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语17 阳人不服晋侯
王至自郑,以阳樊赐晋文公[1]。
周襄王从郑国回到都城,便将阳樊赐给了晋文公。
[1]阳樊:在今河南济源以南。
阳人不服,晋侯围之。
阳樊人不肯归附晋国,于是晋文公就派兵包围了阳樊。
仓葛呼曰[2]:
仓葛大声喊道:
[2]仓葛:人名,阳樊人。
“王以晋君为能德,故劳之以阳樊,阳樊怀我王德,是以未从于晋。
“周王因为晋君能布施恩德,所以才把阳樊作为犒赏赐给晋君,如今阳樊人怀念周王的恩德,所以才不肯归附晋国。
谓君其何德之布以怀柔之,使无有远志?
大家都以为晋君将布施德惠来感化我们,使我们不生叛离之心。
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3],
可如今却派兵要大肆拆毁我们的宗庙,还要杀戮我们的百姓,
[3]宗祊(bēng):韦昭注云“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
宜吾不敢服也!
无怪乎我们不服从啊。
夫三军之所寻[4],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
晋国三军将士所征讨的是蛮、夷、戎、狄那些骄奢淫逸而大不恭的行为,
[4]宜:当然,无怪乎。三军:指晋的上、中、下三军。
于是乎致武。
因而才需要动用武力。
此羸者阳也,夫狎君政,故未承命。
而我们这些弱小的阳樊人,尚未驯习君王您的政令,所以不敢承命称臣。
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命,何足以辱师!
倘若晋君能够施给我们恩惠,只要派遣官吏前来告知我们就可以了,还能有谁敢违抗命令,何必调动大军!
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5]?
君王到这里如此运用武力来震慑弱民,岂不是滥用武力而使三军将士困顿吗?
[5]无乃:岂不是。
臣闻之曰:‘武不可觌[6],
我听有人说:‘武力不可炫耀,
[6]觌(di):显示,炫耀,显现。
文不可匿。
文德不可藏匿。
觌武无烈,匿文不昭。’
炫耀武力就会丧失威严,藏匿文德就无法彰显而发扬光大。’
阳不承获甸而只以觌武,臣是以惧。
阳樊人不但失去了承担为周王王室甸服供奉神只的事物,还遇到了炫耀武力的新君主,臣民因此而惊惧又寒心。
不然,其敢自爱也?
否则,谁敢只顾爱惜自己而不服从王命呢?
且夫阳岂有裔民哉[7],
况且阳樊并无被放逐的恶民,
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
都是周天子的父兄甥舅,
[7]裔民:指被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
若之何其虐之也?”
君主对他们怎么能如此苛待呢?”
晋侯闻之,曰:“是君子之言也。”
晋文公听了这些话,说:“这是君子所能说出的话啊!”
乃出阳民。
于是准许阳樊民众可以自由迁出。
周语18 襄王拒杀卫成公
温之会[1],
在温地的盟会上,
[1]温:在今河南温县以西。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在此与诸侯会盟。
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2]。
晋人扣押了卫成公并送回到周都。
[2]卫成公:卫国君,名郑,公元前634年至前600年在位。
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
晋文公请求杀死卫成公,周襄王说:“这不可以。
夫政自上下者也,
政事的施行应从上而下,
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
在上者制定政令,臣下能够乐于遵行而不违背礼义,
故上下无怨。
所以君臣都无怨言。
今叔父作政而不行[3],
如今叔父主持诸侯事务却使政令不利于施行,
[3]叔父:指晋文公。
无乃不可乎?夫君臣无狱,
那怎么可以呢?君臣之间应该没有狱讼官司,
今元咺虽直[4],
[4]元咺(xuān):人名。是卫国的大臣。
现在元咺虽然道理充足,
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但不能听取。倘若君臣都对簿公堂,那父子之间也将产生诉讼,这就没有尊卑上下了。
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
可是叔父却听取元咺的申辩,这已经违背礼义了。另外,为了臣下而杀了他的国君,
其安庸刑[5]?
这怎能使用刑法?
[5]庸(yong):用,使用。
布刑而不庸,再逆矣。
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
颁布刑法而不能使用,这又再次违背了礼义。刚刚与诸侯会盟却有两处违背礼义,恐怕我今后难以号令诸侯了。
不然,余何私于卫侯?晋人乃归卫侯。”
否则,我又何必私下对卫侯特别照顾呢?”晋人于是放回了卫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