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冀州的大地上,风云变幻,战局动荡。

随着袁绍战败的消息传遍各郡县,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许多城池纷纷动摇,向曹操俯首称臣。这些郡县的守将和官员,或是出于对袁绍实力的怀疑,或是对曹操势力的畏惧,纷纷倒戈,使得袁绍的势力范围在短时间内急剧缩水。

袁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背叛,心中愤怒不已,但形势逼人,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对曹操的仇恨,北上平定这些叛乱。他的军队匆匆北上,一路上风尘仆仆,士气低落,原本的雄心壮志如今只剩下疲惫与无奈。

与此同时,曹操在黄河前线也面临着军粮匮乏的困境。战事的持久和补给线的拉长,使得粮草供应变得紧张。在深思熟虑之后,曹操果断下令撤兵,将军队撤退到寿张县西的安民亭进行休整。

安民亭,这个地名似乎预示着曹操的意图——安抚民心,稳定军心。在安民亭,曹操的军队得以喘息,士兵们在这里补充粮草,休养生息。

曹操本人也在此地重新审视战局,制定下一步的战略。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袁绍的北上平叛,或许正是他再次出击的良机。

于是,在安民亭的休整期间,曹操一边安抚归附的郡县,一边策划着新的军事行动,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再次挥师北上,扩大战果。

曹操站在地图前,目光深邃,手指轻轻划过代表冀州的区域,心中权衡着是否该收兵回营。他转身看向一旁的谋士荀彧,语气平静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彧公,我想是时候收兵了。”

荀彧闻言,眉头紧锁,他向前一步,语气坚定地反驳道:“主公,袁绍新败,部众离心,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若此时收兵,一旦袁绍率其残余势力乘虚而入,袭击我们的后方,那我们的大业可就功亏一篑了。”

曹操听罢,沉默不语,荀彧的话如同冷水浇头,让他瞬间清醒。他深知荀彧的谋略非同小可,于是放弃了收兵的计划。四月春风中,曹操率军返回黄河前线,士气如虹,一鼓作气打败了袁绍留在仓亭津的驻军。

与此同时,冀州各地反抗袁绍的叛乱如同燎原之火,曹操的胜利成了最好的呼应。然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战斗,袁绍凭借着深厚的根基,逐个平定了叛变的郡县,展现出了他作为一方霸主的实力。

曹操站在黄河岸边,望着对岸袁绍的势力,深知此时不宜渡河北上。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最终在力量的天平上找到了新的平衡。

袁、曹双方于是重新恢复了战前的黄河边界,各自整顿兵力,等待着下一次风云际会的到来。

平定冀州各地的叛乱之后,袁绍本应乘胜追击,继续南下与曹操交战,然而命运却在这关键时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袁绍突然病倒,病势沉重,不得不暂停南下的步伐,返回邺城休养。消息传来,邺城内外,人心浮动。

在阴暗的牢房中,田丰坐在冰冷的石板上,听着狱友们议论纷纷。有人带着一丝羡慕对他说:“田公,袁公此番战败而归,您一定会得到重用的,毕竟您之前的劝阻是正确的。”

田丰抬起头,眼神中却没有一丝希望,他淡淡地回答:“袁公外表宽厚,内心却狭隘多疑。我多次直言不讳,触怒了他,他对我早已怀恨在心。若此次获胜,或许他还会一时高兴,赦免我的罪过;但如今战败而归,他必然恼羞成怒,我已不指望能够活命。”

果不其然,袁绍回到邺城后,心中充满了羞愧和愤怒。他对护军逢纪说:“冀州之人,闻我军败,皆怨我之决策。唯有田丰,昔日曾力劝我勿出兵,如今看来,他的话颇有远见,我亦感到羞愧。”

逢纪闻言,却暗中使坏,他向袁绍进谗言:“大将军,田丰得知您撤退的消息,竟在狱中拍手大笑,庆祝自己的预言成真,毫无悔过之心。”

袁绍听后,胸中的怒火如同被点燃的干草,瞬间爆发。他不再犹豫,下令将田丰处死。

官渡之战,风云变幻,许攸的投降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他投向曹操的阵营,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军事情报,还协助曹操攻破了故市和乌巢粮仓,这一举动如同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了袁绍军队的命脉,成为了袁绍战败的导火索。

袁绍败走,返回邺城,心中的愤怒和失望如同乌云密布。在这样的情绪下,他对周围人的怀疑与日俱增。许攸的背叛,让他对所有曾经亲近的人都有了戒心,尤其是许攸的南阳老乡兼同事逢纪。袁绍的目光如刀,审视着逢纪,心中暗自揣测: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许攸?

墙倒众人推,逢纪的地位岌岌可危。各个政治派别见风使舵,纷纷借此机会诋毁逢纪,试图将他拉下马,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暗中传递着怀疑和诽谤,如同蛛丝一般,将逢纪紧紧缠绕。

可想而知,逢纪此时的压力如同山岳般沉重。他在朝中的每一步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触怒袁绍,引来杀身之祸。

他的脸色愈发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即使是夜深人静时,也无法安眠。

逢纪在暗处观察着形势,心中明了,一旦田丰重获自由,取代沮授成为军政大权的执掌者,自己的地位将岌岌可危。田丰的智慧和才能在军中颇有声望,他的复出无疑会对自己构成巨大的威胁。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除掉田丰这个潜在的危险。

在官渡之战的混乱中,逢纪身为护军,指挥着袁军的预备队,他在袁绍从官渡撤回河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他在平定各地叛乱的战斗中,屡立功勋,这些成绩让他重新赢得了袁绍的信任,地位也渐渐稳固。

夜深人静,逢纪的帐篷内烛光摇曳,他与心腹将领密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逢纪眉头紧锁,语气阴冷地说:“田丰一旦出狱,必定会取代沮授,掌握军政大权。他素有智谋,若他上位,我等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

将领紧张地回应:“将军,那我们该如何是好?田丰在军中素有威望,若他得势,我们...”

逢纪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打断将领的话:“无毒不丈夫。若能除掉田丰,我等地位自然稳固。我身为护军,手握预备队,且在官渡一战和平定叛乱中立有功勋,袁公对我已重新信任。”

将领犹豫地问:“将军,您有把握吗?田丰非同小可,若是操作不慎,恐怕会引火烧身。”

逢纪冷笑一声,自信地说:“我自有分寸。护军不仅有指挥军队之权,还有纠察官员之责。我只需略施小计,便可让田丰永无出头之日。”

将领担忧地问:“将军,具体该如何行动?”

逢纪靠近将领,低声说道:“我会暗中搜集田丰在狱中的异动,加以夸大,上报袁公。袁公多疑,一旦他对田丰起疑,田丰的性命便如草芥一般。”

将领点头,但仍有些不安:“若是袁公不信呢?”

逢纪冷哼一声,坚定地说:“我会确保他信。田丰的生死,就在我的一念之间。此事成后,我们的地位将无可动摇。”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逢纪故意提出田丰在狱中的事情,暗示田丰虽身在牢狱,但影响力仍在,且对袁绍的决策多有不满。他巧妙地将田丰描绘成一个潜在的叛乱分子,一个随时可能颠覆袁绍统治的隐患。

袁绍本就多疑,逢纪的话如同火上浇油,让他对田丰的恨意和戒心更加深重。逢纪见时机成熟,便以护军的身份,提出了对田丰的指控,声称田丰在狱中仍有异动,可能会与外敌勾结,危害袁绍的安全。

袁绍在愤怒和猜忌之下,终于下令处死了田丰。逢纪的心中虽然有一丝不忍,但更多的却是解脱和得意。他知道,随着田丰的死去,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再也没有人能够轻易动摇他在袁绍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