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 第352章 国府迎接德意志军官考察团,陈望巧妙质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2章 国府迎接德意志军官考察团,陈望巧妙质问

第352 章 国府迎接德意志军官考察团,陈望巧妙质问

清晨的金陵,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大地上,温暖而宁静。

而机场上空,飞机的引擎声轰鸣作响,一架德意志的客机正稳稳地降落在飞机跑道上,机场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顾同,陈望和法肯豪森站在机场的专用候机区,身后是罗英,胡琏等人,以及一支华夏军官组成的迎接队伍。

他们作为华夏军官的代表,身着整齐军装,肃然站立,等候着德意志军官考察团的到来。

法肯豪森身着硬朗的西服,打着绅士的领带,笑容平和,目光中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

他曾在德意志的军队中服役多年,十分自信地认为,那就是他见识过的,世界上最强悍的战斗部队。

而此次来华的德意志军官考察团成员中,就不乏他的老相识。

“陈将军,我们德意志的军官考察团就要出来了,您准备好了吗?”法肯豪森轻声问道。

但看起来,他似乎要更加紧张一些,完全不像平日那般沉稳。

陈望微微一笑,目光始终盯着不远处还在跑道上缓缓滑行的飞机,声音沉稳地应道:

“哈哈哈,恭候多时。”

而顾同听罢,则是十分官方道:

“法肯豪森将军,希望能从这次接触中,为我们两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很快,那架客机稳稳地在机场跑道上停了下来,机舱门缓缓打开,随之走下来的是一群身穿德意志军装的军官。

他们身姿挺拔,步伐稳重,个个昂首挺胸,身上全都透着一股毫不掩饰的自信和高傲。

第一个走下飞机的是弗朗茨·冯·施特劳尔少将,德意志军官考察团的团长。

他身材高大,脸庞严肃而刚毅,一双浅色的眼睛扫视了一圈四周,眼神中似乎流露出了一丝轻蔑。

而紧随其后的是其他几位德意志军官,其中包括负责军事技术评估的阿道夫·克莱斯特上校和负责工业潜力研究的赫尔曼·冯·施密特中校。

这几位军官身上的冷傲态度显而易见,仿佛这次来华夏考察,并洽谈合作仅仅是一场例行公事,而非平等的战略联盟。

不过,他们的高傲,不仅仅是法肯豪森,就是陈望,也早就预料到了。

法肯豪森笑容满面地上前了几步,伸出手迎接着第一位走下飞机的施特劳尔少将,道:

“冯·施特劳尔少将,欢迎来到金陵!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接待您!”

不过,施特劳尔少将只是皮笑肉不笑,伸手与法肯豪森握了握,随即目光越过他,落在了落后两步的陈望身上。

“陈将军,终于见面了。我听闻您在华夏这两年的战争中,有着非凡的成就,今天非常期待见识一下您带领的军队。”他毫不掩饰眼神中的探究意味,语气随意,透着一股子轻佻。

陈望依然保持着平和的笑容,轻声答道:

“施特劳尔少将,欢迎您来到华夏。

我们的军队虽然还显稚嫩,但在战术和装备上已取得不小进展,这其中有很多方面,都是德意志军官们,手把手教的。

这次会谈,在法肯豪森将军的督促下,华夏准备的十分充足,我相信会让您对华夏中央军,有更多的了解。”

施特劳尔点点头,目光从陈望身上移开,转向身后的几位军官,介绍道:

“这是阿道夫·克莱斯特上校和赫尔曼·冯·施密特中校,他们是此次考察团的主要成员,负责技术评估与工业分析。

希望你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让我们看到两国合作的意义和前景。”

陈望和法肯豪森两人听罢,随即与克莱斯特和施密特握手,整个过程礼貌而简洁。

华夏与德意志的合作,毕竟还是处于初期阶段,双方虽然已经在工业和军事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真正的信任和深度合作仍需时间来检验。

在三言两语的寒暄过后,陈望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施特劳尔少将随即毫不客气地带领德意志军官们,向一旁整齐排列等候的军车走去。

这个时候,华夏的军车队伍已经整装待发,等待着带领这些德意志军官,前往金陵城内的统帅部。

车队缓缓驶出机场,沿着金陵的街道驶向市中心,沿途渐渐热闹了起来。

而一路上,德意志军官们的谈话低声而充满了傲气。

“施特劳尔少将,华夏的基础设施看起来似乎还不够现代化啊!我在思考,我们或许应该将重点放在他们的装备和战术评估上,工业潜力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克莱斯特上校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金陵街道,一边语气随意地说道,车内顿时一阵快活的气氛。

不过,施特劳尔少将淡淡地回应道:

“是的,华夏的装备水平与德意志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他们在某些方面应该还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潜力。

只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装备技术,协助他们构建更强大的战斗力,未来的合作空间还是会有的。”

赫尔曼·冯·施密特中校则显得更为直接,他冷笑一声道:

“这些华夏军官看上去挺自信的,尤其是那个叫作陈望的华夏人,他最近可是国际上的焦点人物。

不过,他们华夏的军事理论,还是与我们差距太大了,虽然他们能打败日国,但传统战术在现代战场上依旧是难以立足的。”

陈望并没有和他们在同一辆吉普车上,所以他现在只是在后面,默不作声地听着,并没有出言辩驳。

当然了,如果不是系统的原因,他是想不到前面那辆车的对话的,这使得他必须假装不知情。

其实,他很清楚,这些德意志军官心中,一直都是将华夏看作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军事上。

毕竟,德意志自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没有之一,任何国家的军事理论在他们眼里都不值一提。

法肯豪森似乎猜到了前面那辆车上,在笑什么,于是轻轻转头,看了看坐在身边的陈望,试探着问道:

“陈将军,见过面之后,您有什么新想法吗?”

陈望微微一笑,眼神深邃道:

“我相信,德意志军官考察团对华夏的误会,很快就会被我们的诚意和建设成果所打破。”

法肯豪森点了点头,很明显,陈望对此十分自信。

要知道,华夏的军队虽然不像德意志那样在技术上领先。

但这几年来,凭借着丰富的战场经验与独特的战术,他们依然可以在局部战斗中赢得主动。

这是华夏拥有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明。

车队驶过了金陵的闹市区,沿着宽阔的马路向统帅部方向行驶,街道两侧的建筑既有西方的洋楼,又有东方的阁楼,映射出华夏几十年来的动荡。

当然,这也是华夏与世界交汇的结果,只是大多带着屈辱。

很快,这一行人就抵达了统帅部,随着欢迎人员的引导,德意志军官们走进了会议室。

弗朗茨·冯·施特劳尔少将走在最前面,他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众位华夏军官,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和傲慢,嘴角露出一抹轻佻的微笑。

德意志军官考察团的军官们,率先被请入座,宽大的桌子中央放置着几份详细的军事报告和地图。

顾同,陈望、罗英和胡琏坐在一侧,法肯豪森则坐在陈望的旁边。

法肯豪森的笑容依然保持着那种略带得意的神色,他微微扭头,对陈望说道:

“陈将军,今天的会谈,我们畅所欲言,双方务必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我们德意志军官考察团的成员们,对华夏军队的实力,还不够了解,需要辛苦你做好准备了。”

“我一定全力以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陈望平静地回答道,似乎是心里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而很快,在各方客气寒暄后,胡琏熟练的开场,会议也正式开始了。

“陈将军,听说华夏的军队正在进行一场规模庞大的现代化改革,这让我十分感兴趣,德意志也十分感兴趣。”施特劳尔率先开口道。

陈望从容一笑,点了点头道:

“是的,这一切其实都十分感谢德意志的支持,这几年我们在装备、战术和训练等方面都在进行大幅的调整,希望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展现出更强的战力。”

施特劳尔上校不置可否,他继续用那带着浓重德意志口音的汉语说道:

“我们来华夏,首先是想了解你们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尤其是你们的军事理论和作战实践。

我们知道,贵国的军事体系相对较为年轻,但也十分期待能够看到你们的优势。”

这话虽然说得很有水平,但他的语气中透着一丝轻蔑和自信,仿佛华夏的军事力量还未能令人真正重视。

而他身边的另外几位德意志军官,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却眼中透露着对华夏军事状况的质疑。

而后,胡琏微微一笑,目光毫不怯懦地直视着施特劳尔少将道:

“欢迎各位来到华夏中央军统帅部,我相信诸位会看到一些不同于你们预期的东西。”

德意志军官考察团的另外一个主要成员,戈尔培上校闻言,随即轻笑了起来,他转向其他的德意志军官,语气轻蔑道:

“那就介绍一下华夏的中央军吧,我听说除了数量庞大,似乎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势了。”

此话一出,顿时就让在场的华夏高级将领们,脸色难看了起来。

顾同虽然内心有些不满,但依然努力保持冷静,他缓缓开口道:

“戈尔培上校,华夏军队的优势并非仅仅在于规模和数量,我们有着多次战争中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游击战和小规模战斗中,能够发挥巨大的灵活性。

并且,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革,只是有些战术是我们基于地形与对手情况作出的调整。”

但这个时候,施特劳尔少将的目光忽然变得锐利起来,他看向顾同,冷笑道:

“你们的游击战固然在局部战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它能有多大作用?

在我们德意志看来,华夏的传统作战方式太过保守,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

胡琏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他也想要反驳,但面对德意志如此强势的态度,一时之间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

而陈望的目光依旧平静,似乎在用一种观察者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一切。

德意志军官的骄傲,胡琏的沉默,顾同的愠怒,一切尽在眼中。

“施特劳尔少将。”片刻后,陈望才开口道:“你们说华夏军队的战术保守,或许是你们不了解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带着一股迫人的威严,紧接着又道:

“华夏的地形复杂且广阔,战斗往往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单纯的速度和机动性,未必能在这种环境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施特劳尔听后脸色微微一沉,他显然没有预料到陈望会如此直白地挑明这一点,其他德意志军官也都愣了一下,显然是在思考陈望的说法。

“而且......”陈望毫不退让,继续说道:

“战术的成败,并非单靠一种理论就能决定。

在我们华夏,更多的是依靠适应战场的灵活性和针对敌人的战术变化。

我们了解自己的地形,也了解日军可能采取的行动,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作战方式。”

陈望的语气愈发坚定,不容反驳道:

“华夏军队到目前为止,以弱胜强,所取得的那些胜利,正是来源于这种灵活性。”

施特劳尔一时间被噎住了,会议室内沉默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德意志军官开口道:

“你们的战术的确有其独特之处,但我还是认为,战斗最终的胜利,依然依赖于装备的优势,尤其是我们坦克和空军,在战场上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陈望轻轻笑了笑,甚至点了点头道:

“我承认,装备的优势是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战术同样至关重要。

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如何让它们发挥最大效能,是每一位军官必须思考的问题。

难道,这不是最基本的常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