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 第353章 舌战群雄,陈望的超凡理论认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3章 舌战群雄,陈望的超凡理论认知

第353 章 舌战群雄,陈望的超凡理论认知

统帅部的会议室内,顾同,陈望,罗英,胡琏等人与德意志考察团的军官们,正相对而坐。

不过,随着陈望的巧妙反问,此刻,会议室中的气氛颇为微妙。

德意志军官们,尤其是冯·施特劳尔少将,显然对华夏的军事实力抱有较高的偏见与质疑。

毕竟,若是没有他的默许,其他军官又如何会这般肆无忌惮?

面对陈望的反驳,施特劳尔少将提出了他心中最为自信的理论,微微仰着头道:

“陈将军,我知道华夏马上要与日国在北方的大平原上决战了。

在我们德意志,应对这样的战争,‘闪电战’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战术原则。

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在于迅速突破敌方防线,打击敌人后方,迅速摧毁敌人的指挥能力与组织结构。”

说着,他甚至微微抬起下巴,目光中带着一丝轻蔑道:

“这一点,无关装备和所谓的实际战场,贵国的军事理论发展程度,恐怕还难以理解。”

顾同,罗英,胡琏等华夏众将闻言,顿时感到了一阵压力。

毕竟,这个所谓的“闪电战”军事理论,他们也是鲜有听说,而能成为德意志的军事战略代表,其中必定有过人之处。

胡琏咬了咬牙,说道:

“施特劳尔少将的意思我明白,战场上的确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才能迅速决定战局。

但华夏的地形复杂、地势多变,‘闪电战’是否能完全适应,并不是我们能够马上确定的事。”

施特劳尔少将冷笑一声,又摇了摇头道:

“这位先生,我不否认华夏的地理复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以相同的理论,思考战略问题。

其实,你或许根本还没有理解我的话,就急于反驳了。

无论有没有坦克,任何战场上的复杂情况,都可以通过更强的机动性来克服,在局部创造优势。

你们的传统战术,如游击战,虽然历史悠久,但也终究是应对不对称战争的产物,并不能适应现代化大规模战争。”

胡琏皱了皱眉,显然感到自己未能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而且,施特劳尔的看法在某些层面上也确实有理,在面对现代战争时,那些传统的战法,确实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华夏的国情与地理环境和欧洲大不相同,很多先进的战术理论并不一定能直接套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与此同时,顾同突然动作轻微地调整了一下座椅,显得有些不自在。

现在这种气氛,他哪里能自在?

这时,陈望看了一眼这位神情倨傲的德意志将领,轻轻一笑,他不急不缓地开口,语气温和却充满自信道:

“施特劳尔少将,您所提到的闪电战,固然是一种高效的战术,但其核心精髓,并不仅仅在于速度与机动,更在于局部地区,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正如我们胡参谋长所说的那样,华夏并不像欧洲平原那样,适合完全依赖坦克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机动战,战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陈望的目光如锋利的刀刃般锐利,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气度,顿了顿又继续道:

“闪电战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精密的指挥系统,但在华夏,我们的土地更广阔,战场环境也更复杂。

我们并非不理解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要性,而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战局时,我们需要更切合实际的策略,不能将战术局限于单一的高速推进。

这对于军队的后勤体系,要求巨大,无法达到这一点,军队冒险突进,恐怕就是自取灭亡。”

这些看起来泛泛而谈的话,其实就是陈望在告诉这些德意志军官们,别那么自以为是,老子懂你们说什么了!

“华夏的战场,华夏对日军,讲究的是‘整体以弱胜强,局部以强克弱’的战术思维。

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灵活的策略,比如深度防御与逐步压迫,利用敌方在进攻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实施分割与包围。”

陈望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继续说道:

“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闪电战的速度虽然有效。

但它需要同样强大的敌人作为支撑,一旦遇到不对称战局,单纯依赖机动性可能反而会陷入困境。

毕竟,如果到处都是烂泥路,到处都没有油料,军械补给,谈何快速突击?”

德意志军官们闻言,一时间都有些愣住了,他们并未预料到陈望的回应如此犀利,甚至还暗讽了他们一番。

施特劳尔眯起眼睛打量了陈望片刻,才沉声说道:

“你说得对,闪电战的确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定地形和不对称战争时,你的理解十分独到。”

他似乎有些动容,但心中的骄傲并未改变,随即又道:

“不过,我想问你们,如果你们面对的是强大而现代化的敌人,这些传统的战术如何应对?”

陈望微微一笑,沉稳地应道:

“强大的敌人并不等于我们无法应对,面对强敌,关键在于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弱点。

我们不仅要了解敌人战术思维,更要掌握自己的节奏,在打破敌人预期的同时,利用敌人对我们地形和战术的误判,寻求突破。”

施特劳尔边听,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其他德意志军官也开始低声交谈,显然对陈望的见解产生了兴趣。

他们虽然一直秉持着闪电战无敌的理念,认为速度和机动性才是现代战争的根本,但陈望的所提出的战术思维,也让他们十分服气。

施特劳尔上校缓缓转动手中的钢笔,轻声道:

“陈将军,您的战术理念,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不知道您是否读过《战争论》?

那其中的基本理念,很多都是我们理解现代战场的运作的根本所在。”

他说这番话时,眼神中带着一丝试探,其余德意志军官纷纷抬头看向陈望。

毕竟,《战争论》可是德意志人写的,更是军校的经典理论,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德意志民族的伟大。

顾同眉头紧蹙,显然不想让德意志军官继续挑起争论。

他很清楚,面对这些先进国家的军官,要真正说服他们并非易事,尤其是他们将《战争论》搬出来的时候。

到这会,其实这些德意志人,已经纯粹是为了那点所谓的民族自尊了,而非华夏的战事。

然而,陈望却并未被这些言辞所压倒。

面对德意志军官们的挑衅,他依旧面不改色,语气淡然地说道:

“《战争论》确实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尤其在强调战争本质和战略意图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理论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和调整。”

听到陈望如此回应,德意志军官们纷纷脸色微变。

施特劳尔少将当即眉头微蹙,语气略显不善道:

“你是说《战争论》中的观点,不适合华夏?”

陈望笑了笑,但而后又直接摇头道:

“《战争论》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并且明确强调了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和多样性。

然而,战术和战略的灵活性同样是我们在实际战场上取胜的关键。

而闪电战,无疑是这一理论的现代体现,只是它的应用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形式。”

他顿了顿,继续道:

“闪电战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机动、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薄弱点,以最短时间内摧毁敌人的核心战力。

这与《战争论》中强调的集中兵力、快速决战的理念是契合的。

只不过,闪电战的‘闪电’不仅仅是速度,它还要求军队具备绝对的机动性和适应能力,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针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发起攻击。”

施特劳尔少将眉头微微舒展,他显然有些惊讶,原本对华夏军事力量水平,抱有轻视态度的他,现在听陈望讲述时却产生了些许兴致。

“你说得不错,‘闪电战’确实强调迅速打击敌人,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闪电’本身代表的是对战场的绝对掌控。”

施特劳尔顿了顿,又接着道:

“你的意思是,华夏战术能够在当前的情况下,借鉴《战争论》的精髓,发挥战术优势?”

“正是如此。”陈望笑了笑,又继续道:

“《战争论》不仅仅是战略的艺术,还是对军队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的高度要求。

闪电战能成功,并非依靠单纯的机械化作战,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通过对战场的精确掌握和对敌人意图的快速反应,来实现对敌军的突然打击。

这也正是《战争论》中提到的‘决战’的理念。战争中,掌握决战时机才是最重要的。”

陈望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言辞中透露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思维方式,道:

“再说华夏的战场与欧洲平原不同,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比如说,地形的复杂性,战线的拉长,敌人的散布等等。而这些问题,正是闪电战需要应对和适应的地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德意志军官道:

“战术要不断变化,理论更要不断发展,华夏的整体军事理论水平,或许还远不如德意志,但绝对并非无人知晓。”

德意志军官们不由得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施特劳尔少将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甘心,但他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转向旁边的一名中校军官,问道:

“埃德中校,你怎么看?”

埃德中校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一出,他微微吃惊,随即低头沉思了片刻,中肯的回答道:

“陈望将军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在面对复杂战场环境时,如何把握战术节奏并精准打击敌人的弱点,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他们虽然一开始坚持闪电战是无可争议的战术巅峰,但陈望在与《战争论》的契合度上展现出的深刻理解,确实让他们有些无法反驳。

顾同看着这群德意志军官们哑口无言的模样,只觉得心中舒爽万分,语气轻快的开口道:

“陈将军的分析,的确触及到了战术的核心。

‘闪电战’依赖的不是机械化的高速推进,而是战场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指挥官对局势的准确把握,这与《战争论》中强调的‘指挥官的智慧’是密切相关的。”

德意志的军官们显然都已经意识到,眼前的陈望在理论深度和战术灵活性上,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见解。

施特劳尔少将最终站起身,拍了拍手,语气略显诚恳道:

“陈将军,我必须承认,你的才华,是毫无疑问的。

你的军事理论不仅仅是对我们闪电战的深刻认知,更是在现代战争中如何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深刻总结。

你的战术见解,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转身看向其余的军官们,脸上带着由衷的敬佩道:

“我想,我们的考察目的已经达成相当一部分了,华夏中央军高层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水平,显然有着不俗的高度。”

事实证明,陈望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还将传统与现代的战争理论融会贯通。

这种见解,确实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陈望微微一笑,脸上无丝毫自傲之情,道:

“这些拙见,能够让各位有如此高的评价,实属荣幸。

我相信,战术的核心在于灵活应对,始终不变的是,指挥官必须具备清晰的战略眼光与快速反应的能力。”

此时,德意志考察团的军官们纷纷起立,表示赞许。

施特劳尔少将拍了拍手,所有人都纷纷鼓掌,这群德意志军官都不再像最初那般傲慢,陈望的见解,尤其是对《战争论》的独到理解,显然让他们刮目相看。

胡琏和顾同也在一旁默默交换眼神,心中充满了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