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英才的一个提议,是梅子没想过的。

“梅子,咱不能在这儿干吗?”

就这短短的几天,在厂里帮忙打杂,去地里帮个忙,领着孩子们去村里供销社买点东西,走走看看,他也看出来了。

这是三嫂的地盘啊。

听说三哥忙着呢,三嫂暑假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这边待着,俨然就是自己家。

虽然这里看似简单又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三嫂家的家庭关系,他还没搞懂。

他问媳妇,媳妇说的也是表面的,不知道是真不知道啊还是故意不跟他说。

“媳妇,你想想啊,在这干是不是更省事,招生更好办吧?”

张英才列出的几点,正是刚才他们讨论的顾虑,老家和这儿的差距。

“这儿的人富啊,不在乎这六块钱,老家的人要拿出六块钱来,可不好拿。”

有一点还没说,他发现厂里和家里这老些孩子,都没报班啊。

说这个有些不合适,他还是说了,自己媳妇怕啥。

“媳妇,你看厂里这老些娃,他们怎么不报班啊?”

梅子把男人的美梦给打破,“别想了啊,你看九九就知道。这是我嫂子的教育理念。”

“再说了,你没看到吗?虽然不报班,婉芝管着呢。”

还把主意打到自家人身上了,脑瓜子是挺好使。

男人这个思路是对的,可不能干。

“英才,这儿就别想了。人家各个村里都上课了,咱这横插一杠子不好看。”

嫂子不会让她在这干的,连问都不用问。

想挣钱,老实的回老家整。

张英才还积极争取,“梅子,真不行吗?真就招一个班,租村里小学的教室……”

梅子打断,“是真不行,你别说这个了。你也觉得这事能干是吧?那咱俩就赶紧回去。”

“你是怕得罪三嫂吗?”

“不是得罪,咱要在这干,人家报名看的是三哥三嫂的面子,如果是咱开的头那没啥,中途截胡这事,我三哥知道了能揍我!”

“我这样说吧,就别说干,就是嘴上提了,我三嫂都得生气,以后都不让咱过来了。”

“对了,你可别忘了,回家别乱说话啊。省城的事家里不知道。”

张英才……

梅子跟婆家说家里的事,都是挑挑拣拣的说,对自己有利的说,家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说三分留七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要说自家人十全十美,自己都不信。

第二天上午,梅子就说了这事。

婉芝是真佩服梅子,想干就要干。

“你们觉得可行不?嫂子,就在咱村里,我找村里谈谈,就用小学的教室。”

“你们村生活条件怎么样,家里要能拿出钱来,那问题不大。”

婉芝知道竹子往村里捐书的事情,听九九说学习氛围不错,家家户户都让孩子考大学。

“我们那跟这边没法比,地里收成还行,别的收入也就是棉花,卖到棉站。”

朱竹也赞成,“我觉得能行,你们自己合计合计吧。你大着个肚子,别太累了。”

行是肯定行,一家出一个大学生,那就是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

三人商量着一些细节,梅子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作为参考意见。

最主要的就是价钱,定多少合适。

老家她是头一个干的,她一开始就会有村里的老师跟风。

要好好的想想,别她开了头,最后人家吃肉她喝汤,她得呕死。

在村里她的优势并不大,学校的老师办班,人家学生和家长肯定报自己老师的。

把自己老师得罪了,没好果子吃,不敢。

梅子想着能不能想一个尽量完美的办法,双赢,大家都能挣到钱。

既然决定要走了,就不拖着赶紧的,下午就去火车站排队买票,俩人第二天就走了。

这一趟省城之行,梅子也很满意,她也跟嫂子说了,辣酱的事是她想简单了,年轻冲动了。

嫂子对老家的亲戚一直是这样的,不咸不淡的,多少年都不回家。

也不愿意老家亲戚过来,最频繁的也就是家信。

而现在的家信,早就是九九在写了。

跟三哥三嫂的来往,她得上赶着积极主动,要是她不主动点,关系就凉了。

张英才有点小失望,四哥嘴里的三哥三嫂的抠门小气,他自己也感受了一把。

他们要走,也不说张罗着给他们带东西,就几瓶辣椒咸菜就打发了。

他有种被人看不起的感觉,跟去老丈人家一比,落差太大。

他纳闷的是,媳妇一点感觉都没有,看着还挺高兴……

·

梅子走了,朱竹听了不少婉芝的感慨。

“梅子真厉害,想干啥就干。竹子啊,你说我是不是太不上进了?一点自己挣钱的想法都没有。”

朱竹贪婪的闻着刚做出来还飘着热气的辣酱,“想听真话?”

“当然。”

“我怎么感觉这话是说给我这个老板听的呢,你是嫌钱少在变相的让我加钱?”

说完俩人哈哈大笑。

梅子在这待过呀,刚开始卖辣酱的时候一步步怎么走过来的,梅子亲眼见证的。

她是见过大钱的,他们两口子工作稳定,拿的确实是死工资,就那点钱。

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跟村里人比,人人羡慕他们,跟这里比,那就不行了,就这点钱。

其实,无论当初梅子想自己干辣酱还是现在想办班,要问,竹子就是支持,但跟我没关系。

我不会给你任何支持。

自从那天从村委尿遁,村委再没提过这事。

根据竹子的经验,村里人就是这样试探她,万一呢,万一她答应了就赚到了。

她要不接这茬,也不会纠缠。

她还是让刘哥去联系给家里安电话。

婉芝和家属院通电话说了,这几天不打电话,那边该咋办咋办。

·

家属院的谢芳和杨云,两人也是分工明确。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男人和孩子都不在,俩人都不做饭,天天吃食堂。

除了收辣椒晒辣椒,其他的时间抓紧干地里的活。

俩人还是学不来竹子那样,能多干点是点。

刚吃了晚饭,刘正他们又过来了,抢着干活喂鸡喂猪。

“你们急啥呀,离开学还老早呢!”

“婶,咱得提早准备着啊,非得到跟前才忙活,太仓促了。”

……

催催催,孩子们是怕大人变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