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医学并没有建设的很豪华,一开始只是很简单的几间木头搭建的小屋,是慢慢才扩建成占据半个山头哪怕到了后世都算得上占地面极广的学校的。
这次办医学,和在西城收学徒那回不一样,这次李山和阮大夫制定了系统的理论实操教学体制。
还去找了阮大夫在成省认识的其他大夫前来授课。
有两位已经把事业交给徒弟或徒弟的,愿意在秋山医学长干,还有几位自认为身体还不错的大夫,愿意每隔两年前来授课三个月。
除了李山给他们的福利待遇不错外,他们都知道,这是个扬名的好机会。
此次招收学生,十二至二十岁之间,识字即可,十二岁以下,不论是否识字,只要愿意来皆可。
条件可谓是很宽松了。
若是家贫付不起学费,那么需要签署协议,毕业后只需为秋山医学工作五年,学校可以先行垫付学费和饭钱。
若是没天赋毕不了业呢?那也没关系,医学里除了老师大夫外,还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嘛。
因为人手原因,头一年李山只放出了五十个名额。
在对外公布秋山医学建成的消息之时,便对外说了,今年招收名额有限,离得远的学子等后面吧,不然很可能白跑一趟。
因为操办医学的事情,李山回到李家村后一点儿没比在京城闲。
而本来因为回到故地,发现许多故人都不在了有些怅然的秀娘和李鱼,因为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没时间忧郁了。
他们为学子们收拾房间,在院子里栽上竹子和好养活的花草,看到秋山医学在自己的帮助下从无到有,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
在京城待久了虽然也渐渐适应那里的生活,但到底是没有李家村自在。
起码不用怕在外面说了某句话会不会给自己儿子丢人了。
就这样,朴素的秋山医学在学子正式入学后,逐渐走上正轨。
……
几个春秋之后,秋山医学的规模不断扩大。
而上了年纪的阮大夫,在一个夜里安详离世了。
李海和早已成家的几个孩子听闻此消息,马不停蹄的从外地赶回来为其办理身后事。
不知是否是阮大夫的离世让秀娘和李鱼感受到了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加上早年家贫身体亏空不小,没几年他们也双双离去。
这些年李山接连送走自己的岳父还有父母,看上去精气神也没以前好了,几个孩子十分担忧。
明蔼劝说李山和他们回京城,秋山医学现在已经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了,他只要掌控大方向即可。
但李山放不下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学校,舍不得那些学生。
还是拒绝了明蔼他们的请求。
老友们知道李山遭受的事情不少,几乎隔几天就给他写一封信,想告诉他,他还有他们呢。
隔着信封,李山都能感受到刘坤和李景绞尽脑汁安慰他的模样,他也不算孤独吧?
学校的学子们担忧他们的校长,时不时的上门来做客,想多陪陪他。
虽然学子们是出于好意,但李山真的很无奈,他现在没个清净时候。
但他们都是出于好意,李山能怎么办呢?只能痛并快乐的承受着罢了!
本以为生活会平静的直到他像父母们一样,安然离去。
谁知在李山即将满五十五岁的这一年,大晨爆发出一件巨大的危机。
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县城遇到了自然灾害,但没有妥善处理好遇难百姓的尸首,开始蔓延出疫病。
而其中还掺杂着贪腐知情不报等人祸,导致现在那一府的百姓们都遭到隔离。
此疫病死亡率极高,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城内的百姓们没了粮食,有偷跑的杀人的,直接也影响到了周遭村落。
而最开始没好好处理此事兼贪腐隐瞒不报的官员,正是永乐帝的舅舅。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皆议论纷纷。
李山想到那一地的百姓,终究还是于心不忍,他活了这么久了,够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