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戎马关山 > 第137章 若是你死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若是你死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陆宏:“上半年的战争,燕国已经耗空了国力,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就算他们休养生息,也再没有与我们一战的能力,林大人何必这么着急?”

林正阳:“西川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地,鱼米之乡。几年前,更是修建堤坝,让岷江水分流,灌溉了整个平原地带,使国内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好几倍。

他们有天然的屏障,又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

他们现在之所以落得这个结果,只是因为当初误判了形势,太过急于求成才会导致大败!

待假以时日,一旦让他们缓过神来,他们倚仗着西川天然复杂多变的地形,只会更难打!”

“君上,西川多山,道路陡峭险峻,地形极为复杂。”戴跃麟插口道:“自古更是有文人墨客以难于上青天来比喻西川的地形险峻。

臣认为,林大人的提议是可行的,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燕国士气低迷,无反抗之力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

若是假以时日,一旦让他们缓过劲来,那西川就很难打进去了。”

“两位大人也知道西川地形复杂,”陆宏瞥了戴跃麟和林正阳一眼:“可偏偏现在主张攻打燕国,难道两位大人是想让那十万新兵送死?”

林正阳气得直喘气,这老顽固油盐不进,始终固执己见,也不知道这陆宏是不是故意的。

他现在甚至怀疑陆宏是已经去世的卫王派过来的奸细,目的就是阻碍启国征战天下。

林正阳张口欲骂之时,另一位从卫国来的吕大人开口道:“两位大人还有一点没考虑到,那就是楚国。

现在天下名义上是四分,但其实实际上只剩下燕、楚和我启国三国了,宋国国土太小,只能依附于强国苟延残喘。

现在三国之间的局势其实是相互制衡,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的,若是现在攻打西川,楚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陆宏用鼻子轻轻地哼了一声:“姜端不是傻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会不明白。要不然上半年燕国举全国之力,想一口吞掉整个关中平原的时候,他就不会出兵攻打西川了。

到时我们真的发兵西川,楚国势必会出兵援助,楚国王室不会让燕国就这么灭亡的,否则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

林正阳都气笑了:“援兵?援兵若是有用的话,当年启国攻打陈国的时候,卫、燕、楚、宋四国联军援助,陈国最后为什么还会被灭?”

所有人:“……”

林正阳这也是真气疯了,发起疯来都开始不分敌我了,一杆子下去,把自己人也拍河里去了。

陆宏都被他这突如其来一句话整懵了,有些惊愕地看着林正阳,心想这小子莫不是疯了不成?连自己人都骂。

他下意识瞥了一眼王案后的赵宁,赵宁头戴冠冕,一身黑色王袍,端坐在王案后。

今日是个晴日,眼下四下殿门大开,殿内一片通明,连灯都不用点。

赵宁面容被王冠上的冕旒挡住了一大半,迎着光,陆宏有点老眼昏花,看不大清他半隐藏在冕旒后面的表情,一张薄唇倒是绷得紧紧的。

赵宁一言不发,雕塑一般坐在王案后,他倒是淡定,置身事外地坐在王案后看着大臣们吵,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

“还有赵晖造反时,”林正阳不无嘲讽道:“你们四国联军,跟赵晖里应外合,筹谋了好几年,于玉璧关外陈兵近三十万。

最后居然从西域借道,秘密运兵到我启国境内,十几万人围攻我王都大安。

当时整个大安所有的守城军队和禁军加起来不到三万,你们最后不还是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

“什么联军?援兵?简直是可笑!”林正阳一脸的鄙夷不屑:“你们当初但凡团结一点,不勾心斗角,联军的时候少带点私心杂念,当年的陈国也不会亡!我们启国也早就被你们瓜分着吃了!”

陆宏:“……”

吕大人:“……”

这两老家伙好歹是卫国士族,从小就处在权利顶端,养尊处优的。

他们虽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正人君子,平时也勾心斗角,遇上政敌的时候也是下死手对付。

可那也仅限于勾心勾角、栽赃陷害,哪怕冤枉人也是客客气气、真真切切罗列出一大堆证据来冤枉。

他们这样的人,哪怕已经烂到了根里,也会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有事些,比如说赵晖造反时,当初的卫国,包括他陆宏也是出了力的。

但出了力归出了力,说出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些冠冕堂皇,张口圣人圣贤,闭口礼义廉耻的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达到了一种惊人的默契。即——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可那也仅限于知道,这都是众所周知,却又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毕竟是从小就受圣人熏陶出来的产物,就算是疾言厉色骂人时也会留三分薄面。

什么时候被这么赤裸裸地,堂而皇之地指着鼻子骂过啊。

林正阳今日这话,摆明了就是在打陆宏和一众卫国过来的老臣的脸。

陆宏和那吕大人,包括朝堂上一众卫国过来的官员脸色都极其难看。

特别是陆宏,一张脸是由白转青,又由青转黑,黑又转成紫,最后硬生生瞥成了猪肝色。

“你……你……”陆宏抖着手指着林正阳,想骂回去,又不知道该怎么骂,毕竟林正阳那话正经听起来,骂的是四国联军,没有骂他本人。

可偏偏,每次联军,陆宏这个丞相都是主导者。

徐凤鸣看时候差不多了,看了赵宁一眼,示意他说两句话。

毕竟现在三郡刚刚趋于安定,现在把陆宏气死了不好。

赵宁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望向林正阳,开口道:“谈政事就谈正事,不得讨论与政事无干的事,给陆相道歉。”

林正阳向来能屈能伸,道歉就道歉,又不会少块肉。

于是起身走到陆宏面前,躬身一礼:“丞相,我方才也是一时着急,所以才一时口无遮拦,并没有针对陆相和各位大人的意思,还请陆相见谅。”

“哼。”陆宏冷哼一声,一甩袖袍,显然不吃林正阳这套。

林正阳才不管他接不接受道歉,行了礼就踱回自己案几后坐着,不吭声了。

赵宁看时候差不多了,宣布退朝。

下了朝后,徐凤鸣回府,跟姜冕说起了今日早朝上的事,姜冕听完,道:“凤鸣兄和赵兄是什么意思?”

徐凤鸣:“我一下朝就回来了,还没来得及跟他讨论呢。”

姜冕了然点头,徐凤鸣也面露沉思,片刻后问姜冕:“子敬,你觉得呢,这仗能不能打?”

姜冕没有立刻回答,挑了挑眉,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淡笑:“你觉得呢?”

徐凤鸣还没来得及回答,赵宁来了。

“正好,”姜冕笑道:“赵兄来了,可以问问赵兄的意思。”

赵宁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闻言道:“可以。”

“我也是这么想的。”徐凤鸣说:“眼下燕国国力受创,师老兵疲,正是攻打燕国的好时机,只是……”

“只是陆宏说的没错,”姜冕接口道:“我们一发兵,楚国势必会出兵援助燕国,那会大大增加我们的难度,最后甚至有可能战败。”

“对,我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徐凤鸣点头:“今日陆宏和吕大人说的没错,现在燕、卫、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现在一发兵,就会打乱现有的平衡。

楚国一定会竭尽全力援助燕国,到时有楚国的援兵加上燕国天然的地形优势,我们还真不一定能打下西川。”

这也是徐凤鸣犯难的地方,事实上今日在朝会上林正阳和戴跃麟等人,跟陆宏他们争执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林正阳的提议是没错的,现在是趁着燕国受重创时攻打燕国的最佳时机。

可陆宏反驳的也没错,现在一旦发兵,楚国会不留余力出兵帮助。

姜端和宋影不傻,他们很清楚,一旦让启国灭了燕国,下一个就轮到楚国了。

这场仗到底打不打?

又该怎么打?

徐凤鸣着实拿不定主意,只因他明白,一旦出了差池,恐怕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还有一个办法。”两人陷入沉思时,赵宁忽然开口了。

徐凤鸣跟姜冕同时抬眸望着赵宁:“什么办法?”

赵宁看着姜冕,冷不丁吐出一句:“打楚国。”

姜冕:“……”

徐凤鸣:“……”

一直在凑热闹,安静听完全程,脑子像被糊了浆糊的郑琰:“???”

“什么意思?”郑琰完全没明白过来:“为什么放着半死不活的燕国不打打楚国?”

赵宁没搭理郑琰,看着姜冕,又移过视线,对着徐凤鸣扬了扬眉毛。

徐凤鸣显然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笑着看向姜冕:“子敬,我也觉得你是时候回去夺回王位了。”

郑琰大脑已经彻底宕机:“你们能不能把话说明白点?不是先计划着打燕国吗?为什么变成楚国,现在怎么又变成殿下要夺回王位了?”

“攻打楚国,”徐凤鸣笑得高深莫测:“和子敬回去夺回王位可是两种性质。一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另一种是国家自己的家事,你觉得这两种比起来,哪一种让人不能插手?”

“这不是说废话吗?当然是第二种了……”

郑琰说着,瞬间醍醐灌顶:“我明白了!放着燕国不打,是因为我们名不正言不顺,一打燕国,楚国必定会出兵援救!

先打楚国,让殿下以王子身份回去夺回自己的王位!

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家事,而且是师出有名的!这样就算燕国和宋国想出兵帮忙,也没合适的借口!”

“聪明。”徐凤鸣夸了郑琰一句:“而且,现在燕国国力衰弱,宋国本来就国小势微,他们想帮忙也不一定能帮得了,就算帮得了,也不一定有立场。毕竟这是楚国自己国家的家事,我们出兵是去帮子敬夺回原本就属于他的东西的。”

郑琰被徐凤鸣一夸,得意的姿态刚刚冒头,又瞬间反应过来什么似的,当即去看姜冕:“殿下,你愿意吗?”

姜冕没吭声,显然在思考。

“子敬,你慢慢想。”徐凤鸣知道姜冕需要好好想想:“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若是你不愿意,我们另想办法就是。”

他说完就跟赵宁走了,留出时间给姜冕单独思考。

徐凤鸣跟赵宁走后,只留下郑琰跟姜冕在厅里。

郑琰也不说话,一直默默地陪着姜冕。

后来他看时辰差不多了,起身去厨房了,一个时辰后,郑琰端着一小碗粥来。

他知道姜冕今日肯定没心情吃饭,于是特意熬了一碗肉粥。

郑琰那粥是先舀出来放了一会儿的,现下温度正好,他拿了个勺,舀着喂姜冕喝。

姜冕终于从发呆的状态中暂时抽离出来,垂眸看了一眼唇边的粥。

“我自己来。”姜冕接了过来,一勺一勺舀着喝。

姜冕一勺接着一勺喝粥,眼睛却不聚焦地望向厅外,明显不在状态。

他吃东西很慢,很斯文,郑琰最爱看他吃东西。

姜冕喝完粥,郑琰收了碗走了,一炷香时间后,郑琰又端了一碗药来。

姜冕还不在状态,接过那药喝了一口,苦得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他这才瞥了一眼药碗。

郑琰笑了,伸出拇指心疼地晕开姜冕紧皱的眉头:“都是我不好,害得你生这么大一场病,如今每日都要喝这比黄连还苦的药。”

“别胡说,若是这也能怪你,那你就成了全天下的罪人了。”姜冕笑了笑。

郑琰右手抚着姜冕的眉眼,定定看着姜冕,眸色极其温柔:“殿下,我们走吧。”

姜冕一怔,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此一说:“去哪儿?”

郑琰:“随便去哪,你不是想去看海吗?我们去看海,现在就走。”

姜冕神色一滞,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为什么会忽然这样说。

“我想让你开心。”郑琰认真地说:“我不想让你不高兴。”

姜冕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有些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无奈:“我们走了,百姓怎么办?”

“百姓怎么样关我什么事?”郑琰那语气理直气壮的:“国君也罢,百姓也好,他们是死是活对我来说,从来就不重要,我在乎的只是你。”

“其实我方才有那么一瞬间在想,”姜冕认真地看着郑琰:“若是当初陈国闹灾的时候,不是正值战乱,不是百姓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的年代,更不是这礼崩乐坏,世人都只顾独善其身的乱世。

而是像圣人《礼运》中说的那样,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倘若为官者,一直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那么,或许,当年的赈灾银就不会不翼而飞,你们一家人就不会被灭口……

我甚至在想,那怕这些都不可能,但如果这是个和平年代,你当初或许不会被你师父捡到,而是被一个普通的好心人捡到。

你如今,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境遇?”

郑琰:“……你介意我是刺客吗?”

“不,”姜冕伸手描摹郑琰的眉眼:“我是害怕,郑琰……刀剑太利了,我怕你终有一天会伤了自己。”

郑琰脑子里再一次浮现出师父的话:

“用剑杀人者,最终也会死于利剑之下。”

郑琰看着姜冕那心疼担忧的眼神,心隐隐抽痛起来。

他本来是烂命一条,对于他来说,报了仇以后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他从来不担心自己哪一天突然就在刺杀的行动中刺杀失败被杀,更不担心有朝一日被找上门来的仇人杀了。

他在这世上早就无牵无挂,孑然一身,是生是死对他来说根本没区别。

可郑琰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遇见姜冕,更没想到他这样一个满身罪孽和鲜血的刺客,会得到王子的爱。

郑琰害怕了,他开始怕死了,更害怕姜冕会受到牵连,所以他一直努力摆脱刺客这个身份。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不再做刺客,摆脱了刺客的身份,就可以跟姜冕永远在一起。

可姜冕今天这番话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一刻,郑琰终于后知后觉明白过来,有些东西,不是他想就可以摆脱的。

“殿下,”郑琰手掌覆在姜冕手上,他抓着姜冕的手,挑了挑眉,故作轻松道:“若是我死了,你会难过吗?”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姜冕说:“若是你死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郑琰:“……”

郑琰没说话,一把将姜冕静静抱在怀里。

他心绪翻涌,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姜冕抱着郑琰,轻轻在郑琰耳边说:“我想尽一份力,尽量让这世界上不会出现第二个郑琰。”

今日难得能忙里偷闲一日,徐凤鸣跟赵宁回后院后闲来无事,摆上棋盘下了两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