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戎马关山 > 第138章 天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黑时姜冕来了,郑琰跟在他身后。

徐凤鸣和赵宁从棋盘上抬眸看了他二人一眼,姜冕跟郑琰走过来,坐在案几后。

徐凤鸣跟赵宁收了棋盘,摆上茶具,赵宁动作行云流水,开始泡茶。

徐凤鸣见姜冕神色有异:“子敬,你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若是你不愿意,我们还可以想别的办法。”

“不,”姜冕说:“我想明白了,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减少百姓的伤亡,缩短这个乱世结束的时间。”

“我跟赵宁也就这个问题讨论过。”徐凤鸣跟赵宁对视一眼,说:“或许这场仗打完,你回国登上王位,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姜冕看着赵宁修长的手指游刃有余地摆弄着茶具,出了一会儿神,说:“我想听听你们的计划。”

姜冕看着徐凤鸣,徐凤鸣看着郑琰:“郑琰,你跑个腿,去把地形图拿来。”

郑琰颔首,起身走了,不片刻后把地形图拿来了。

郑琰走过来抖开那卷地图,将那地图挂在梨树上。

徐凤鸣抬头看着那地图,这是整个神州的地形图。

是启国打下卫国后,重新绘制的地形图,上面准确地把四国现在的版图标注出来了。

启国现在版图拓宽,已经把神州北部和西北部容纳进了启国领土,西南方向以剑门关为界,把燕国锁在了西川,东南方向则与楚、宋二国为邻。

“子敬,若是你回去夺回王位,”徐凤鸣注视着地图:“那就意味着这场乱世即将结束了……”

姜冕同样看着那地图,没吭声。

只要姜冕回去夺回王位当了国君,到时启、楚二国同时出兵,兵分两路,启国走陆路,从剑门关攻打燕国。

燕国走水路,渡长江攻打燕国。

“上半年的大战之后,燕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除非燕国现在能得天神相助,或则燕平现在力排众议,推行改革,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徐凤鸣说:“否则哪怕燕国仗着西川天然的地理环境也无济于事,我们打下西川,也只是时间问题。”

赵宁泡好茶,一人倒了一杯:“他已经没机会了,现在改革,他只会死得更快。”

赵宁说的没错,上半年那三十万大军,已经把燕国所有能上战场的成年男性全部纳入了军队,而最后跟着燕平父子回去的只有几万人。

特别是燕平带回去的八万大军,被徐凤鸣带人伏击,杀了好几万,最后只剩下不到三万人活着回西川。

现在的燕国就像一个身受重伤,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现在这时候改革,只会加速燕国的消亡。

徐凤鸣回想起燕平曾经透露出想改革的话,不由得发出一声惋叹:“他本来有机会的,可惜……”

燕平确实是有机会的,只要他在上半年的战争里不那么贪心,打下跟启国谈好条件的城池后就收手,然后回国开启变法之路。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燕国会是启国的一大劲敌。

可惜,那两父子太贪心了,最后导致功亏一篑,不但一个城池都没捞到,最后反而折进去二十几万大军。

徐凤鸣:“西川一破,就只剩下宋国了,宋国自古以来只求稳,到时或许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攻下宋国。宋国一灭,咱们以后或许可以南北分治。”

这是徐凤鸣当初在缥缈峰上时跟南衡先生讨论天下局势的时候,做的初步的设想。

只不过当时他选中的是燕国,首先,四国联盟,先把启国逼出玉璧关,让整个神州成为四国割据的形势。

然后调转枪头,吞掉宋国,让中原变成三足鼎立。

然后三国再次联盟,转而攻打启国,灭了启国以后,整个神州就只剩下燕、卫、楚三国。

这时,燕、楚二国再结盟瓜分卫国,形成两分天下。

然后两国停战,发展商贸和农业,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样过得数十年或者上百年,两国可以一较高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当时徐凤鸣一方面是心系在这战乱中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活得猪狗不如的百姓,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中剧毒的姜黎。

虽然姜黎的毒跟赵宁没关系,跟徐凤鸣更是没关系。

可下命令的人是赵宁的先生,动手的人是郑琰,闵先生是在为赵宁筹谋。

这件事虽然赵宁全程并不知情,可他赵宁是直接受益人。

尽管徐凤鸣清楚事情原由,可他总是不由自主把这件事归咎到赵宁头上,甚至归咎到他自己头上。

他总是觉得亏欠姜黎,亏欠苏仪。

所以迫切地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努力地完成姜黎的夙愿。

谁曾想天不遂人愿,徐凤鸣做足了准备去西川。

最后却在燕平的操作下成了刺客,后面的事更是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天意弄人,或许是徐凤鸣在得知赵宁就是赵玦和卓文姬的儿子时,心里的天平就已经开始倾斜了,他最后还是来了启国。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事情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南北分治的情况。

“南北分治都是后话,”郑琰听完,想了想,说:“可是我觉得哪怕是殿下带兵回去,燕国和宋国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的。

燕平肯定明白殿下跟咱们是一伙的,殿下回去后,到时两国一定会同时出兵攻打西川。

还有那宋国是宋影的娘家,我觉得他们也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攻打楚国的。

万一到时候他们不按套路出牌要出兵呢?

虽然燕国现在被我们打残了,宋国国小势微,一直都要依附于强国才能生存。

可破船还有三斤钉呢,而且这还是关乎到他们自己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谁也保不准到时会有什么变数。”

郑琰:“还有,也就是陆宏那老东西在朝堂上提到过的,虽然今年征召了近十万兵,可这些人还需要训练,若是就这么上战场,那就是送死。”

赵宁面不改色:“让他们守城。”

“没错,”徐凤鸣说:“这十万人上战场不行,但让他们做个守城之君是可以的。”

郑琰:“那要怎么样才能让燕国和宋国不出兵呢?”

姜冕对郑琰的话没做评价,他对着地图思忖片刻,说:“启人不善水站,所以,我如果是姜端和宋影的话,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傻到让人打上门去,一定会把作战地点选在利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漓河。”

这是必然的,一旦大战,宋影跟姜端一定会占据有利地形。

楚国据长江天险,楚军自古以来便最擅长水战,不用想也知道,到时两国一旦交战,楚国一定会率先出兵。

将军队驻扎在漓河,在漓河跟启军决战。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徐凤鸣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首先,派兵去燕国援救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若是他们真敢出兵,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后再派一队兵马陈兵于西川,一旦燕国出兵,马上攻打西川,这样他们便自顾不暇。”

“接下来……”徐凤鸣停顿片刻,看着地图上宋国的位置:“就是找宋国联盟。”

“又联盟?!”郑琰显然已经对联盟有阴影了:“上次就差点玩脱了,要不是颜臣安脑子转得快,第一时间让周景支援函谷关。

还有你们那怪胎……宋师兄的帮忙,及时守住了函谷关,拖住了燕平的大军。

你们这才能腾出手来去燕国王都捣乱,燕平才会着急忙慌撤出函谷关回兵救援。

若非如此,那咱们现在都亡国了!你们还敢结盟?!”

徐凤鸣倒是一脸淡定:“上次那是个意外,毕竟谁也没料到燕平胆子这么大,居然想一口把洛阳和整个卫国吃下去。”

郑琰:“这次你就不怕宋国再来一次?”

赵宁忽然说:“他没那么大本事。”

宋国确实没那么大本事,燕平之所以敢那么干,那是因为燕国确实有那个实力。

燕平、燕宏,包括他们手下那帮大臣和谋士都不是吃素的。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干,其中或许少不了那位传说中的明先生的功劳。

但其中的关键点仍然在燕国,究其根本,是因为燕国真有这个能力。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那一招虽然险,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成功,燕国势必会成为未来几年亦或者是几十年的霸主,更是有能力将启、楚、宋三国随便揉圆搓扁。

当时就连徐凤鸣都在担心,若是一旦让燕平父子得逞,真的扼守住虎牢关占据洛阳,那恐怕这整个天下以后都是燕国的了。

可纵然燕国有那个本事,依然失败了,就别提一直以来要依附于强国的宋国了。

姜冕跟徐凤鸣和赵宁合作久了,三人已经有了某种默契,通常说完上句,听的人就明白了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徐凤鸣是想借宋国来对付楚国的水军,有句话郑琰说的没错,破船还有三斤钉,宋国虽然国土不大,依附于楚国。

但到底是有些本事的,否则早就被楚国吃了,还能在夹缝中坚持这么几百年?

贪,是人之本性。

楚国世代国君都是人,既然是人,难道留着宋国不把宋国灭掉,只是因为喜欢有人对自己俯首称臣,以自己为尊的小弟吗?

归根结底,是宋国虽然小,但到底是有些本事在身的。

郑琰歪着脑袋想了半天,也不明白徐凤鸣跟宋国结盟的用意,最后姜冕跟他解释:“宋国水军也很厉害。”

郑琰这才明白徐凤鸣的用意,他是想用宋国的水军来对付楚国水军。

“这能行吗?”郑琰明显有点不相信:“整个宋国加起来能有多少人?”

“田忌赛马的故事你知道吗?”徐凤鸣说:“再说自古以来以少胜多,以弱鏖强的事比比皆是。

一场仗能不能赢,有时候还真不一定是靠作战双方的人数决定的。何况……”

姜冕:“何况让宋国出兵,本来也没指望他们真的打赢楚国,而是要他们拖延时间。”

郑琰有些听不懂,姜冕耐心跟他解释:“让他们拖住主力部队,我们才能毫无顾忌地去攻打其王都,只要到时大局已定,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赵宁看着郑琰,扬眉:“听懂了?”

郑琰了然,缓缓点头:“只要我们先打进王都,把姜端和宋影解决了,殿下登上王位,那大战就不战而胜了。”

徐凤鸣呼出口气:“又要出使了,只希望我的国君不要那么难缠。”

赵宁侧头看向徐凤鸣:“派个人去就行。”

“不行,”徐凤鸣摇头:“宋国国君向来只求稳,说偏安一隅也好,耽于安逸也罢。

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国世代国君的宗旨都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这次若是谈好了,或许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宋国归降,这样我们就又会少一个敌人。

只要解决了宋国,那就只剩下燕国了。

到时子敬一回国,那我们只要解决燕国就可以了,这或许是我们最后几场大战了。”

“我跟你们一起去。”赵宁说完,不等徐凤鸣说话,又道:“既然是奔着谈判的目的去的,那我想,两国国君亲自去跟他谈,或许效果更好。”

徐凤鸣:“……”

郑琰都听出来赵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什么国君亲自去效果更好,我看你就是想时时刻刻黏着徐公子。”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赵宁睨了郑琰一眼。

姜冕笑了起来:“凤鸣兄,赵兄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不然就带着他一起吧。”

徐凤鸣:“……”

出兵的提议再一次在朝堂上提了起来,这一次包括陆宏等原卫国大臣在内的所有人都没反对。

毕竟这次出兵不是去掠夺和侵占他国土地,而是去帮姜冕夺回王位的。

赵宁要亲自出使的事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捶胸顿足,列举了一系列国君擅自离国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危害。

赵宁一言不发,坐在王案后瘫着一张脸听着,等大臣们一个个陈述完,赵宁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语气冷淡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大臣们一时吃不准赵宁的“知道了”是什么意思,是不去了,还是当他们放了个屁。

最后还是秦川聪明,拐弯抹角地问赵宁:“君上,大战在即,国内还有一系列事物需要……”

赵宁不等秦川说完,理所应当地看着秦川:“不是有你们吗?”

于是秦川明白了,赵宁的“知道了”的意思是:“你们说的很对,一国之君出行确实不安全,也会引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但是孤不听你们的话。”

秦川别无他法,只得求助于徐凤鸣。

这可是一国之君,谁敢拿国君的性命开玩笑?

万一路上出点闪失,那将是举国动荡,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内乱,甚至导致灭国。

徐凤鸣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之处,他根本也没打算让赵宁去。

刚开始,他还耐着性子跟赵宁权衡利弊的解释,他现在的身份不一般,万一出点事,那将会引起难以想象的后果。

不过赵宁没听,于是徐凤鸣冷眉一竖,强行命令他不许去。

赵宁没办法,只得留了下来。

三天后,徐凤鸣、姜冕和郑琰带着出使的礼品,在两千训练有素的精兵的护送下上路了。

本来徐凤鸣是打算走陆路南下,绕去安阳看一眼,上次听陈简说安阳已经修好了一大半了,京麓学院也已经快完工了。

不过这次毕竟有正事在身,而且还押送着礼品,更是有一路随行的精兵,多少有些不方便,徐凤鸣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决定以后有空再去。

放弃了这个打算以后,徐凤鸣就选择走水路,从启国去宋国,走水路比走陆路快。

一行人出大安城,直接赶往通州,从通州登船,一路向南,赶往宋国。

两千兵马,五六艘一般的大船都不一定能装得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不是去出使,而是出征去了。

为了防止宋国人多想,最后徐凤鸣让郑琰选了五十个人留下来,剩下的全部遣回了大安。

大船顺风而行,一路向南,行驶了三天,总算快到宋国境内了。

“都打起精神来。”郑琰照例在船上巡视,现在是在船上,徐凤鸣跟姜冕的安危尽数系于他一人身上,郑琰不敢掉于轻心,一直很小心。

徐凤鸣跟姜冕在船上下棋,郑琰巡视完回来,依旧坐在姜冕身边看他二人下棋。

他不会下棋,自然也看不懂,只不过是喜欢凑在姜冕身边。

“还没下完?”郑琰看着那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乱七八糟的,只觉得头晕。

徐凤鸣捏了颗黑子,思忖片刻,落下了棋盘中央:“到哪了?”

“交州,马上就到宋国境内了。”郑琰说着话,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舔了舔嘴唇:“话说公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不回去看看吗?许久不见徐小哥和老爷夫人,我还怪想他们的。”

姜冕经郑琰这么一提醒,也想起了什么似的:“郑琰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凤鸣兄是宋国人。”

徐凤鸣似笑非笑瞥了郑琰一眼:“我看你是想桃花酿了吧?”

郑琰被徐凤鸣戳穿了也不恼,笑道:“确实……”

郑琰忽然话音一顿,怔怔看着徐凤鸣。

姜冕见他神色有异,问道:“怎么了?”

“咚。”忽然间,船上传来一声轻响,似乎是什么东西敲击木板的声音。

“什么声音?”姜冕注视郑琰,眼神里带着少许茫然。

徐凤鸣也有些不解地看着郑琰。

紧接着“哗啦”一声水响,船轻不正常地晃动了一下,船身似乎在向一边倾斜。

郑琰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当即起身。

“有刺客!”

外面忽然响起侍卫的吼声!

紧接着,已经响起了兵器相交的声音!

下一刻,一个刺客撞破船顶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