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皇帝将死

刘纯赶到了乾清宫,朱瞻基不仅较前胸痛更加剧烈了,还伴有气短、冷汗、心悸等更多症状。他暗道一声不好,给皇帝一把脉,果然,朱瞻基脉象沉迟,是心阳虚衰之征。

刘纯觉得就算是临幸了宫女,也不至于如此严重,退至偏殿,板起脸来逼问金英与范弘。

两人面面相觑不敢说,刘纯便道:“你们不肯说出实情,那皇上这病,我治不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说罢,刘纯提着药箱就走。

两人连忙将刘纯给拦住。

眼下人命关天,更关乎他们二人的荣华富贵,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太监只好跟个小媳妇一般跟刘纯告饶:“皇爷昨晚起了意,要临幸宫嫔,我们百般劝阻,仍是没用,皇爷哪里会听我们这些做奴婢的。皇爷临幸前,还吃了一颗大还丹。”

刘纯跺脚道:“怪不得了,大病初愈,刚刚恢复的心阳,突然用此炽热至阳之物,又快速泄泻阳气,导致陛下元阳失损,如今神仙难救啊。”

金英、范弘二人听了顿时双腿发软,噗通噗通两声,都给刘纯跪下了。

正四品的司礼监大太监给一太医院判下跪,实在是罕见。

可这会儿两人都顾不上了,朱瞻基要是驾崩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哪里还有他们俩的好日子过?

“刘院判、刘太医、刘半仙,您再想想啊,您之前治过一回的啊,皇上不是被您给治好了么?您就再治一回。”

刘纯给他们俩人解释,先前朱瞻基虽说看着岌岌可危,但却是慢性的胸痹,现如今,经过这番折腾,就成了急性的。

原来还有药可以医,现在可真的是神仙乏术了。

其实朱瞻基也不是完全神仙难救,因为他的症状其实就是心肌梗死,至少在21世纪,这种急性心肌梗死还是有得治的。

“多说无用,我现在就去给皇上扎针,你们再去请钦太医来,或者多请几位太医,人多力量大,或许还有别的施救法子。”

刘纯当了几天官,脑子也活泛了,现在多拉几个人过来,就是多几个人分摊责任,万一皇帝挂了,他也不至于掉脑袋。

金英陪着刘纯入内给皇帝扎针,范弘则急冲冲地跑去大明门外的太医院喊人去,这会已是十万火急,他也顾不上差遣别人了,只得自己亲自跑一趟。

很快,钦谦还有另外两位太医,还有皇后、太子朱祁镇以及太后,这么多人不一会儿都到了。

钦谦和两位太医也入内施救去了,太后、皇后逼问两个大太监来龙去脉,两人知道也没法隐瞒了,便原原本本地说了。

于是,那名昨夜被临幸的宫女当即被送到浣衣局去洗衣服去了。

几名太医陆续都出来了,刘纯对太后、皇后、太子等人行礼道:“臣给皇上扎了针,暂时痛楚好了些,你们要不进去看看?”

“接下来,咱们几人,日夜都得有人在乾清宫值守,我们四人一人三个时辰轮班,诸位同僚以为如何?”这是给钦谦等三人说的。

这还能咋滴?太后、皇后、太子面前,还能说个不字吗?三人只好纷纷表示赞同。

朱瞻基的胸痛缓解了些,便让金英将内阁三杨与赵辉、张辅给传来。

朱瞻基对五人道:“如今太子也不小了,是时候为他讲学了,你们五人,分别教授太子四书五经与武艺兵法,不得有违。”

实际上是朱瞻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这分明是托孤之意啊。

杨士奇躬身道:“陛下正值壮年,如今只是龙体小恙,臣等暂且教导一阵,等陛下身体康复了,还得陛下亲自教导太子。”

朱瞻基苦笑了下。

朱瞻基又询问宁夏战事。

杨荣汇报,宁夏边墙外,阿岱汗没有等到官军出击,就已败亡,此时朱勇还未赶到宁夏,内阁的意思是让朱勇就此撤回来。

朱瞻基点点头表示同意。

按照赵辉的思路,最好是今年夏天,等夏粮收上来后,发动一波北征,趁着脱欢新亡,也先还没有完成权力交接,立即对瓦剌发动一次打击。但眼下皇帝身体都这样了,此事只好暂且压下。

过了没多久,朱瞻基的胸痛又发作,赵辉等五人只好告退,由太医入内为朱瞻基治疗。

晚上,朱瞻基的胸痛又再次发作,且更加剧烈。

刘纯忧心忡忡,第二天托辞回家取几件值守的寒衣,让自己儿子去赵辉府上给传个口信。

“皇上坚持不了几日了,国公要早做打算。”

赵辉并不是没想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朱瞻基很可能活不过今年。

自己虽然改变了一些历史,但不多。朱瞻基的身体情况是他是没有能力改变的,他毕竟没有金手指也没有系统,没有办法将朱瞻基变得百病不侵。

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现在的国策,在皇权更迭之后,仍然维持下去。

毕竟瓦剌还没有灭掉,西域也还没收复,另外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征服下来,瓦剌、占城、倭国、琉球甚至北美南美,太多太多的理想还没有完成呢。

未来的辅政大臣不出意外就是内阁三杨、他自己还有张辅。

朱瞻基并不缺帝王心术,一定不可能让自己一个武将把持朝政,现在的内阁+司礼监的制度也日渐成熟,不可能出现汉朝霍光那种超级权臣。

那么如何拉拢内阁就成了关键。

杨荣因为长于边事,天然就是自己的盟友。自己积极扩张的政策很对他的胃口,只要稍加笼络,杨荣就会彻底倒向自己。

杨溥则比较没有存在感,但正是因为如此,三杨中的杨溥,也成了自己必须拉拢的对象。

然后后宫那边,宝庆与太后关系很好,又对孙若微被选为皇后有举荐之恩,稍加经营,后宫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臂助。

想到这里,赵辉便去公主府上,让宝庆借探病的名义,去清宁宫(太后寝宫)、坤宁宫走动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