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1章 讲座

众人嘻嘻哈哈的就往火锅店去了。

周知不能吃辣,一顿火锅下来,卫生纸都用了一卷。

回到宾馆都还是鼻头发红,涕泗横流,仿佛被谁欺负了一般。

这还没啥,从半夜开始,周知就开始起来跑卫生间。

到了天亮几乎已经拉得双腿发软,原本还想去逛逛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只得偃旗息鼓,在宾馆静养。

自己选的,谁也怪不了。

好在周知人年轻,到了上课这天已经完全恢复过来。

一大早,宾馆几人坐着车就到了医学院的大礼堂。

只是在外面看着礼堂的规模,就感觉坐个一两千人问题不大。

这时,礼堂还没开门,等待在外的年轻人却已经不少。

到得讲座开始前十分钟,周知和一个中年主持人一起上了台。

玛德,人好多,礼堂里座无虚席;

甚至还有些人搬了凳子坐在过道上,估计得有一两千人。

周知都有点麻了,咱又不讲诗词歌赋,你们来那么多人干什么?

而且绝大多数人看着就是学生,至于是本校的还是别校的,要仔细看他们别在胸前的校徽才知道。

九点差五分的时候,主持人打开话筒,先介绍了一下周知;

台下的众人,得知这个和他们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已经是两部畅销科幻小说作者的时候;

礼堂内的嗡嗡声,连高音喇叭都压不住。

主持人介绍完周知,见众人如此表现,连喊几声都没有作用;

周知伸手接过话筒,也不作声,就那样拿着话筒站着。

当了几年的老师,他很懂学生。

等嗡嗡声逐渐消失,周知才举起话筒说道:“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内容,不是写作技巧,也不是我作为作者的感悟;而是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未来科技的展望。”

台下又开始有了小小的嗡嗡声,接着迅速扩大。

周知知道,自己看上去还是太年轻了,镇不住这些天之骄子。

随即大吼一声,“安静!”

礼堂内的众人被这一声厉喝震了一下,趁这个空档。

周知迅速说道:“如果有不想听的同学,门开着,请出去;如果想听,就闭嘴,仔细听。

如果想和我讨论问题,对不起,现在不行;最后说一句,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插嘴,是最基本的礼貌。”

说完,就又拿着话筒站在原地,有些比较冲动的学生昂首挺胸的从礼堂侧门走了。

等了差不多半分钟,见台下不再骚动。

周知决定还要先把这些人的傲气打掉,不然过一会又开始嗡嗡,就像一窝小蜜蜂;

说道:“作为同龄人来说,我觉得我有资格在这里站着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

因为我懂三门外语,英语、霓虹语熟练掌握,法语可以支持正常对话;英语、霓虹语熟练到什么程度呢?

我获奖的<神经漫游者>和<火星救援>就是用英文写的,台下有几人能做到?

我画的漫画翻译成霓虹语时,是我自己翻译的,我画的漫画在霓虹能卖出230多万册,在全球能卖出一千三百多万册;

记住,是每个星期都能卖那么多,不是一个月,更不是一年。而这些漫画全部都是我自己写剧本,自己设计人物形象;

台下有几人能做到?”

见台下的声音已经几不可闻。

周知这才又说道:“原本今天是想和大家分享网络这个已经在米国得到应用,而在我们国家却还只有极少部分人才知道的未来科技。

但现在,台下有很多医学生,我就先说一说未来的医疗;当然,这都是我幻想的。”

周知看了眼手表,自己的第一堂课,已经过了十分钟;

笑着说道:“我们先展望一下大家最熟悉的手术刀。”

台下的学生又开始低声嗡嗡。

“手术刀有什么好说的,是不是大家都这么认为?如果这把手术刀在开刀的同时,就能将一些毛细血管止血……。”

周知科普了一下后世的电刀,引起了下面的一片惊叹声。

接着说道:“是不是很先进?但是,这种手术刀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展开了运用。”

没理会细小的嗡嗡声,周知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来想象一种术式。目前,冠状动脉的分支闭塞;

现有的治疗手段除了药物保守治疗,就是开胸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俗称的搭桥手术,对吧?”

台下好多学生都在点头。

周知接着说道:“说句不好听的话,各位毕业后从事相关医疗工作至少需要十年的经历,你们的上级医师,才会让你们去主刀一个开胸手术。”

台下很多学生又在点头,还有人大喊,“就算十年,也不一定让你主刀开胸手术。”

周知笑了笑说道:“如果有一种新的术式,在手腕部的桡动脉处进行局部麻醉后穿刺;

将导管沿着桡动脉、肱动脉、主动脉等血管路径,一直送到冠状动脉开口处。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

最后,我们就可以不用开胸,只需要短短半小时,就能让一名心梗病人闭塞的分支血管重新恢复供血。

并且这种术式不需要你有十年以上的相关经历,或许两到三年就可以。”

台下的学生听得呆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激动的挤到台下问道:“周老师,这种术式是你在国外的医疗期刊杂志上看到的吗?真的有这种术式吗?”

周知摇摇头说道:“不,我从不看医疗期刊杂志,我只是一个科幻小说作家,在我想象中,觉得这个办法是有用的,只是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周知他爷爷在疫情期间去放支架,只能周榆生去陪同,其他人一概不得出门;

周知很是担心,在网上找了不少的资料研究过,才能将这个术式说的那么清楚;

要是让他再说个术式出来,他就要抓瞎了。

那男青年有些丧气,但就蹲在了原地,准备继续听听这个科幻作家,还能想出些什么新术式出来。

周知却转了话题,说道:“在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时,我们通常会进行专家会诊;

但是专家们身居天南海北,等专家赶到,患者说不定早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通过视频接入的方式,将远在沪城、京城、甚至国外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一名患者进行会诊?”

众人似乎抓住了什么,又似乎更迷茫了。

周知笑道:“大家都看过<小灵通漫游未来>吧?里面不是有一种半导体电视电话机吗?

那个东西改造一下,不就能实现远程会诊了吗?那么支持远程会诊的基础,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网络。”

终于讲到正题了。

在一旁旁听的几位作者和杂志社工作人员,都长长舒了一口气。